从《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发展看新形势下典型报道的发展方向

2019-03-21 16:15邓婷南充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典型人物模范

邓婷 南充市广播电视台

一、《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发展、成熟

典型报道作为我国特有的新闻报道样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产生的。1941年,面临日本军事上的压力和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压力,共产党进入极其困难的时期,新闻事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在这种背景下,典型报道相继出现。1942年4月,正式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记者莫艾以头版头条刊登《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描写了吴满有辛勤劳动、积极交公粮的典型形象。次日,又以头版社论《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号召边区人民要向劳动英雄吴满有学习。随后,《解放日报》又相继推出《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赵占 魁同志》、《恭喜赵占魁》,对赵占魁在两千度高温的炉旁长期辛苦劳动进行描写。从此典型报道成为了鼓舞群众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党报的日常内容和显著特点。仅1943年上半年,《解放日报》上就刊登先进人物600 余名,包括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南区合作社、董存瑞、王克勤等,成功塑造了一批为当时作出先进贡献的典型人物,鼓舞了人们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典型报道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到1944年,《解放日报》以“英雄与模范”和“大生产运动”两个固定版块,对一个或一组典型人物进行定期推送,实现了对典型的有组织、有安排的报道,典型报道进入定型期。

二、《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特点

《解放日报》典型报道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延安《解放日报》在边区获得的巨大反响,与其外部环境、内部组织等都密切相关。其推出的一系列典型模范,在不同行业、领域都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对当时的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维护社会价值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选题紧跟时代主题

《解放日报》推出的典型模范:农业劳动英雄吴满有、移民典型马丕恩马杏儿父女、工业劳动英雄赵占魁、二流子模范党员申长林、拥军模范张振隆、节约模范曹玉玺、运输劳动英雄杨山等等,其中有为了宣传而开展的典型报道,也有由报道引发的学习运动,他们都紧跟当时边区社会生活实际、发展需要,是媒体机构的从业人员根据当时时代大背景进行的周密布置、安排,让报道紧密结合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例如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中断海外捐款,禁止生活必需品的出口,边区严重财政困难,边区开始大力发展盐业,《解放日报》相继推出产盐英雄李文焕和郭富才,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语言通俗以受众为中心

《解放日报》改版后,在语言风格上进行大量的改变,形成了朴实朴素的文风,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句子简短,并将数字、俗语进行穿插。为迎合当地读者的读报习惯,《解放日报》还大量的运用地方方言,拉近与读者的关系,例如《英雄起火了》,“起火了”是陕西方言中生气的意思,在报道中大量运用人物原话。当蒋军战机轰炸延安的消息传来,身为班长的战斗英雄刘世 珍“起了火”,愤怒地叫道“他妈的胡骚情”“不管美国他老子帮的劲再大,狗日的来了就打!永远活着的是人民。”(1)这些语言的保留,生动传达了当时愤怒的情绪,让报道有血有肉更鲜活,更能鼓励群众坚决反击蒋军,坚定人民保卫边区的决心。

(三)巧用数字增强报道直观性

对数字的运用,能让读者更加客观的了解事物,《解放日报》在巧用数字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惟妙惟肖。例如《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记者用“七驮”、“两 次”、“七寸”这些具象化的数字介绍吴满有的生产经验,让农民朋友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到核心要领,并迅速结合在日常实践经验。

(四)运用对比引起读者心理认同

除了文字浅显易懂,数字明了,在《解放日报》的典型报道中,记者还常常运用对比的方式刻画典型人物,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引起他们的心理认同。例如对吴满有的介绍,主要是从今昔对比来突出吴满有是边区地区的受益者。先对吴满有过去的遭遇进行回忆,唤起人们对苦难记忆的回忆,产生心理共鸣,然后再写现在的成功,从而让他的英雄形象合理合情的被大家熟知。又如在发动妇女进行大生产的运动中,《解放日报》对十七岁的女劳模——贾宝珍 进行描写,从童养媳受尽虐待到经济独立的变化对比,激励了一批想要摆脱命运束缚的女子。

(五)妙用第三者表述增强感染力

《解放日报》在对典型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并非直截了当的赞美典型人物,而是利用第三人的话语,从侧面来进行赞美,这样报道更真实令人信服,例如同事、村民等的赞美。《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一文中,记者在文章开头就写吴满有是公认的模范,在文章结尾记者则运用了大家的原话来映衬证明,“讲到吴满有是不是称得起一位模范的劳动英雄的时候,大家一致翘起了大拇指:‘老吴哥,还有啥话说的,受苦第一,他不当英雄谁配当英雄’?”(2)

三、如今典型报道的困境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介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后,各种媒体的竞争不断加剧,抢抓注意力成为各媒体的争抓点,典型报道的革新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典型报道不论从数量还是效果上都出现了下滑趋势。但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新闻产物,它确实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面临困境的典型报道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一)思维方式陈旧

在典型报道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典型报道也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公式。这些套路、共识在最初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新闻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不仅需要新闻事件的变化也需要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思维的变化,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典型报道更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如果还以过去的公式套路,容易造成报道的思维定势、没有新意,从而毫无竞争力,最终造成受众的疲劳,失去受众。

(二)报道有失公允

在典型报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主观原因,典型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有些记者对典型的报道失去了公正。他们潜意识认为不是正面典型就是负面典型,这样寻求两极的做法,就忽略了全面性,有失公允。例如,对正面典型的过度拔高。这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记者下功夫不够,流于形式,主观臆断,甚至“添油加醋”。而对于反面的典型,又过度批评,这种极端的态度倾向从来都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三)缺乏平民视角

在典型报道的发展过程中,来源群众回到群众的报道思维被淡化,记者深入群众不够,典型报道的主角大多集中于公职人员、公众人物等突出人物。这种方式不仅有违典型报道的最初初衷,在多元化的今天更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根据感动中国网站的一项调查,大家最关心的典型人物是平民,受众更加认同自己身边的典型,愿意效仿身边的人,因此典型报道要破解下滑命运最根本的着手点应该是更多重视平民视角,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典型,突出个性色彩,扩大报道视角。

四、典型报道的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为抢抓新闻点、获得独家新闻,各大媒体又不约而同地对典型报道进行了探索,有一定的改观,例如“感动中国年代人物评选”以及由光明日报与央视联手打造的“最美人物”系列,都打破了以往典型报道的固有模式。在人物的选取,人物的观察视角,报道手法都有了不同的变化。尽量摆脱了话语的牵制,做到事实本位,让典型人物还原于日常生活之中,让生活的本来面目、朴素感情激发读者回应,但改变的力度仍然不够。从前文对《解放日报》典型报道成熟路径的分析以及当今典型报道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创新报道的观念

传统党报对典型报道的观念是我数典型、你学习,具有强烈的说教性质和政治功能,但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典型报道观念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应该建立受众为中心的报道观念。建立受众为中心的报道观念关键在于媒体的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一是要了解受众需求,找到受众的兴趣点。最大程度的挖掘受众的注意力,将其由受众角色过渡到信息消费者。二是在报道对象选取上,要让普通人成为典型的报道主角,三是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在进行典型报道的时候,要尽可能挖掘典型的相关历史、背景信息。四是在处理好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要进行负面揭露,客观、全面公开信息。五是要尊重受众隐私权,在进行典型报道时要有“度”,不能干扰到典型人物的个人、家庭隐私。

(二)创新报道方式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谈到了媒体在典型报道的过程中有了一些突破,但是还力度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是要多用事实,少用评论,避免激情式的报道,二是要创新典型报道的着眼点,形成有效的典型宣传,加强典型报道的时效性,注重报道时机的选择,三是要采用多角度、多体裁的报道方式,可以综合运用消息、通讯、连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多种体裁,增强新闻自身的可读性、感染力。

(三)多方联合 共同打造

如今,典型报道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各具特色,纷纷抢滩市场,竞争力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应考虑向多元化转变,一方面在信息渠道上要实现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扩大影响力方面也需要多种媒体相互配合与互动。

(四)增强互动 打造“对话场”

互动成为了如今传媒与过去传媒的典型变化,要想做好传播,那么就应有互动,这样新闻才活,传播效果才更好。在我国典型报道早以打破过去你传我播的状态,典型报道的互动模式处与探索阶段,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实现受众与典型人物之谦的互动,可以通过电视直播间、网络论坛等方式实现受众和典型的对话;二是要让媒体与受众形成互动,让受众参与到报道中,提供消息来源或者对典型进行评说。

(五)紧跟时代主题 适应新常态

典型报道是对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发展方向、社会传统道德的弘扬与传承,是遵循主观意识去发现和报道,其功能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典型报道必须紧跟时代主题,审时度势,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让典型报道不仅切合时代主题,还能与社会的现实环境产生互动,互为影响。

纵观历史,典型报道是对有典型意义的人或集体的报道,其对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需要典型报道继续扮演引路和示范的角色,但要想取的更加良好的效果,一定要顺应时代背景、传媒环境的需求,改变传统报道思维及模式,进一步创新典型报道的方式,让典型报道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注释:

(1)英雄起了火,《解放日报》(延安),1946年8月31日,第二版。

(2)《不但是种庄稼的模范还是一个模范的公民》,《解放日报》(延安),1942年4月30日,第二版。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典型人物模范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模范邨
——给祖母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模范护工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