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提升纸媒传播的舆论影响力研究

2019-03-21 22:23张著昶
传播与版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报经济效益

张著昶

(贵州省铜仁日报社,贵州 铜仁 554300)

对于地市党报而言,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可以增强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措施,将其有效应用与发扬,正是融媒体环境下得以提升传统纸媒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为发展所困、为经济效益所扰,传统纸媒亟待寻找到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实现突破、化解生存危机的策略,在此过程中,难免对所谓的舆论监督有所舍弃,甚至认为其与经济效益是互斥的矛盾对立体。但显然这种想法是不科学,也是有违常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非不能双赢,“舆论监督”也并非追求经济效益道路上必须舍弃的存在。相反,恰到好处的利用,可以促使其成为谋取经济效益、推广品牌、实现地市党报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地方党报舆论监督的“窘境”

“舆论监督”对地市党报发展有其益,但未尽其用、不见其价值,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市党报而言,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随着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开辟市场、服务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注重商业化的发展,开始寻求与品牌或商家之间的合作,只是为了维系这种合作,大多数报纸会选择“报喜不报忧”式的回避,会选择拒绝谈论一切有风险的话题。如此所谓传递民声、调查民意的党报,反而变成了以歌功颂德为唯一指向的记事簿,没有“舆论监督”的重要参与,纸媒的影响力、公信力都会被降低,长此以往其会走向发展的“死胡同”,没有公信力,就意味着没有关注度,就意味着读者流失、广告流失,发展陷入“绝境”当中。对于党报而言,这意味着其党性、服务性、关注民生、传递党情的属性在全面弱化,危机接踵而至。

二、依托舆论监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部分地市党报对于“舆论监督”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其只是一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存在,甚至每一篇报道都有可能促使自身陷入舆论的漩涡,诱发一系列没有必要的争端。媒体人也好、新闻人也罢,甚至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好,倘若都抱有这样“无事便好”的消极心态,纵然有一时的经济效益,也非长远之计。想要实现纸媒的长久发展,就不能脱离媒体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党报,更不能脱离“舆论监督”,有目的地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方为上策。

(一)依托舆论监督,让地方党报有“流量”

“流量”是如今互联网时代各行业都无从绕开的议题,有“流量”意味着有关注度、有话题,意味着有传播和有影响力。换言之,没有“流量”则意味着默默无闻、无人关心,那么其所阐释的任何观点、推荐的任何产品都有可能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自媒体的快速崛起,“流量”已经开始快速从纸媒向自媒体聚焦,因为读者大面积流失所引发的休刊、停刊、逆向整改等问题已经屡见不鲜。

但纸媒发展越是处于市场高度萎缩的状态,发展越不景气,其越需要有坚持舆论监督的勇气。这不但是履行媒体责任所在,更是实现影响力、关注度提升的保障。对于普通社会群众而言,其最关心的仍然是与个人生活相关的点滴琐碎,身为党报更需要树立标杆、重视舆论监督,用权威的声音占领市场、树立威信,做百姓想看的、围绕百姓所关心的。开辟专版,刊登舆论监督类稿件,让读者在阅读党报时面对问题能有“同感”,让有关决策部门透过舆论监督的窗口意识到此前未曾发现的问题——只要收获读者和决策者双方的关注与喜爱,党报就会有“流量”,就会有话题,就会有关注度。

(二)依托舆论监督,提高地方党报的社会效益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诱发了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纸媒的影响力被降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而维系这种影响力却又是延续生存、获取发展,从受众认知、态度及行为等方面产生新影响的必要条件。对于党报而言,始终坚持正确的引导方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以“责任”与“担当”提升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提升,才有可能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注意舆论监督的真实性。新闻是党报的主要构成元素,而真实性则是新闻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当党报发现新闻线索时,记者必然要第一时间到现场搜集资料、采访,但在此过程中一切言论、观点的生成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站在个人主观的立场上进行判断和评论。无论是“举报人”还是“被投诉者”,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局外人”都要全面了解其不同的观点,以及拥有不同立场的人。与此同时,还要听取相关涉事部分的观点、看法和态度,搜集与之相关的政策和纲领性文件,只有做到不偏听、不偏信,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站在所谓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精准把握问题的核心和本质。通俗地说,舆论监督就是从平静的表象中挖掘问题的实质,任何呈现在报纸中的言论都应以事实为依据,否则若有违背事实之处,舆论监督非但起不到“监督”之用,“舆论”也就有可能变成引发二次伤害的“武器”或“工具”,将给报媒尤其是相关当事人带来沉重的伤害。

其次,要注意把握舆论监督的切入点。找准舆论监督的切入点,就意味着找到了群众和相关主管部门都能够有所感悟的临界点,否则所谓舆论监督会成为站立在人民大众中的歌功颂德,让相关主管部门意识不到任何问题的存在;也有可能成为站立在主管部门门前的“抱怨书”,空有怨言,却没有任何解决办法。所以,对党报本身而言,其要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出发,传递其呼声,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疑点、难点,以安抚群众的情绪和引导问题的解决为核心,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加剧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作为我党的传声器,作为政府机关的要塞喉舌,党报还需要捍卫政府和党的威望,从大局出发。比如校车超载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大问题,这件事情看似是由于学校内部责任心缺失、相关交通部门管理不当所引发的,但实质上与教育机关和相关部门同样存在着关联性。而且严格意义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始终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予以解决的大问题,但倘若舆论监督将事件发生的责任一股脑推到学校、交通部门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身上,那么很有可能问题非但得不到解决,反而激化矛盾。所以面对此类情况,笔者的想法是只需要简单地将“校车超载现象”见报,以数字说明超载的频率、人数即可。只有让数字成功地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让数字成为其审视问题、思考解决方式的契机,舆论才有可能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解决。

最后,要注意舆论监督的艺术性。这里所谓的“艺术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分别是“准确”“适度”和“巧妙” 。其中“准确”与前文所谓的真实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加强调报道者本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即不将自己引入争执的漩涡当中。“适度”即要掌握报道的时机和强度,要以党的方针和政策为重要依据,对现实生活中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跟踪报道,但同等环境下条件不允许或者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做滞后报道,损害百姓利益,有违相关法律规章、政策要求的情况,则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进行大肆报道。适度还意味着一切报道要轻重缓急,合理调整密度,否则大量强制性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非但达不到舆论监督的效果,甚至会引发“舆论反噬”。“巧妙”则是指要掌握一定的报道技巧和方法,以笔者所在的《铜仁日报》为例,除了《综合要闻》和《武陵都市》外,其还在不断探索能够生成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和新方法,进而提高舆论监督的艺术和水平。笔者认为信访公示、信访跟踪报道等都是比较有趣、也比较容易引起关注的舆论监督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样会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让舆论监督成为大众所共有的话题。

(三)依托舆论监督,提高地方党报的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是获取社会效益的基础与保证,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的骤然崛起,促使报媒彼此之间、传统媒体核心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报媒经营状况的好坏已经成为大众审视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换言之,党报的运营中心如果找不到增收的方法,就有可能陷入到发展的困局当中,从硬件上来说难以更新采编、运营所需要的设备,从软件上来说,难以吸纳有能力、有活力的专业人才,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阵。

要想提高地方党报的经济效益,舆论监督同样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党报本身可以依托“舆论监督”这样一种职能,寻求广告客户,尤其是那些依赖口碑、信誉度,关心百姓生活的广告商。通常情况下,纸媒广告的多少取决于发行量,而发行量的高低又有赖于纸媒的信誉与口碑,所以归根到结底提升其质量是关键中的关键。舆论监督不仅可以成为广大民众了解社会、感受民生的重要载体,同样也可以成为广告商感受市场、了解大众需求的“窗口”,更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金牌”企业、“信得过”企业的重要途径。换言之,能够接受党报评估、符合党报所选择的企业标准,能够通过严格的舆论监督、接受严苛的社会审视的品牌、企业和广告商,无形中等于受到了品质的褒奖。同样,党报的舆论监督职能,还可以针对存在不法经营的企业、品牌,以次充好的厂商、运营者进行监督和考评,保证群众的生活环境,降低一切可能会诱发食品安全、生活安全及出行安全等问题的隐患,为社会和谐、百姓安全与幸福的生活,履行监督职责。

三、结论

总结全文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纸媒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纸媒如果想实现突破、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固然需要在运营模式、拓展渠道方面颇费思量,但也不能忽略党报本身所应具有的“舆论监督”职能,相反把握好“舆论监督”反而是维系纸媒生存的一道关键性的“救命符”。其次,发展报业经济、寻求传统纸媒发展的新线索、新道路,并不意味着对其传统职能与责任的否定,二者并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相反,对地方党报而言,寻求经济效益的突破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而追寻经济效益的提升,则是为了更加充分践行党报的舆论影响力和社会责任的有效助推。最后,发展报业经济并不会导致地方党报舆论监督作用的难以发挥,不会导致党报公信力的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可能实现双赢,也必须实现双赢,因为这是促使党报下一阶段实现发展的最终“突破口”。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党报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