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9-03-21 21:12喻长志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活动微信

喻长志

改革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和迫切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铸魂育人重要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的效果,也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和实践效果。而要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大学生欢迎,使正确的理论真正能够“入脑”“入心”,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就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

一、全面设计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2]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不注重实践环节,不重视实践教学,大量的纯理论教学,刻板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课堂教学僵化,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就出现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低头玩手机、睡觉,甚至“翘课”的现象。长此下去,后果十分严重。

为此,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起,坚持改革创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打破常规,将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实际、理论知识、专业素养有机统一起来。并且进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作为制度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全面使用。

(一)确定“3+3+n+e”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

在学期开始,学校就制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并且向学生广泛宣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第一个“3”是指每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有三次,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共同实施。第二个“3”是指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立足校内,运用校内教育资源以及身边的人和事,近距离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n”是指平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大学生成长实际,以及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短小精悍,开展“新闻播报”“小讲坛”“面对面”“焦点关注”等实践教学活动,及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增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参与度。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的微信群、QQ群里进行网络实践教学。教师及时推送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文章和有关政策法规,师生随时互动,加深情感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进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实施“6+2”全学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体模块

为了避免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发挥育人功能,我们把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工部门、辅导员共同实施。“6”是指每个学期各三次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2”是指寒暑假活动,寒假主要是以孝老爱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暑假是以家乡或某一区域社会调查为主题,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调查,活动的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这样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在学校以外得到延伸,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三)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重视平时教学评价,重视实践教学评价,把过程性评价作为重点计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成绩。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闭卷主要考核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卷考试主要以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社会实践,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想法,《概论课》《形势与政策》写一篇千字小论文,《基础课》主要是材料分析应用。课堂教学成绩、实践教学成绩、考试成绩按照“4、4、2”比例计入总分,学生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把功夫用在平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受益,听进去道理,讲出来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大大增强。

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在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活动开始前,制订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以及组织形式和安全防范措施。实践结束后,注重活动体验分享交流和成果展示转化。安排好三次校外实践教学,譬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其中一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教学,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就,参观市容市貌、考察现代化企业或绿水青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近取材。这样既能把教学内容有机耦合在实践中,思考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又能让学生徜徉在新鲜的环境氛围中,激发灵感和生活学习的热情。另一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这个主题,组织大学生们到当地或附近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文化基地、红色旅游基地,让大家在实践中接受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有一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结合所学专业,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为主题的“双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思政和专业实践教学“双基地”的作用,让大学生置身于未来所要从事工作的现实环境中,接受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初步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切切实实与专业紧密挂钩。三次校外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次序。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组织,发挥班集体作用,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民主、公开处事方式,报方案审批、租车、住宿、就餐、与旅游公司洽谈等,都是由班集体自己完成。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抓住大学生喜欢新媒体的特点,让学生拿起手机,把所见所闻用随手拍的方式,传到微信群或QQ群。集体讨论见闻后的所思所想,以600字左右的感想文章作为作业呈现出来,选择优秀者,发表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专用微信公众号《思政之窗》上,供大家共同探讨。

校内实践教学也是大学生喜欢、组织起来比较方便的实践方式。高校一般面积比较大,专业门类比较多,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往往学生们对本系、本专业的情况了解比较多,而对此以外的情况知之甚少。而高校中充满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所应当立足高校校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如了解校史校情,参观校史陈列馆,请老校友、老教师做创业发展的历史方面的讲座报告。激发大学生爱国、爱校激情,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把个人发展与专业需求以及社会的期望有机统一起来。譬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了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利用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青春论坛》,开展“为什么要学雷锋?”“怎么样学雷锋?”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讨论活动,明辨是非,弄清道理。最后落实在学雷锋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打扫干净自己的教室、寝室、实训室,帮助打扫图书馆、公共区域的卫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为了让男女同学相互促进,特意组织男生代表检查参观女生寝室、女生代表检查参观男生寝室,同学们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让大学生了解本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观服装设计专业的成果和实训室,参观旅游专业的中国茶文化实训室。组织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西式糕点的制作、焙烤全过程。组织学生到校电视台,参观新闻播报制作过程,自己上镜,制作《新闻播报》节目,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每周一次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新闻播报》积极性,以及选稿、编辑、播音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评价能力和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活动,近距离、低成本,时间灵活机动,不牵涉调课等环节,而且效果较好,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作为常规性活动,随机进行。每一节课都有实践教学的主题,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互动式、问答式、讨论式进行。必要时也可以用小品式、检测式进行。这种实践教学活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既能调动大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又能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教师一言堂、学生“一片倒”(睡觉、看手机)的尴尬现象。而且这种课内实践,既有准备好的主题,又有及时添加进去的新鲜话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广闻博识,有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让“大道理”在“小实践”中得到具体诠释,让科学的理论“入脑”“入心”。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诚信”教育时,开展手机资费调查、寝室水电费分摊情况调查,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容易组织,与课堂内容、个人实际联系紧密,频率高,条件低,效果好,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非常好的方式。

三、发挥互联网优势,双向互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时空之中

互联网时代,是现代文明时代。大学生们接受新生事物快,对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便利非常认同,特别是对便捷、开放、平等、隐秘新媒体的互动性,十分感兴趣。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交流平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参与其中。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绝对不能轻视互联网上的引导、运用和控制,而不能简单地采取排斥手机、互联网的保守态度。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

加强互联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重点建设的环节。一是打造学校官方媒体,形成覆盖全体师生的无形舆论媒体场。在办好学校网站和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的基础上,用“中央厨房”的理念,融合资源,开办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微博,以及校团委的微博、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微信公众号。此外,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专门开通《思政之窗》微信公众号,与学校微信公众号及其它校内新媒体互联互通。二是学校党委与宣传部、思政部、学工部建立专门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专业微信群、QQ群,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所任教的班级建立微信群或QQ群,辅导员也在其中。三是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与学生在群内开放交流,及时推送有关时政热点新闻资料,或自己撰写文章,谈人生,谈理想,谈对社会现象和思潮的看法。上课时遇到热点问题或需要查阅的知识点,教师让学生拿出手机,上网百度,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学生通过互联网,交作业或小论文,发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讨论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践教学,让学生发送实践中感兴趣的照片,供讨论作为素材使用。学生好的小论文或作业,在《思政之窗》上发表。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受课内课外、白天晚上、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影响,而是随时随地,紧紧贴近形势和大学生实际,利用互联网移动手机终端,及时有效沟通,从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而且也并不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束,而解散了建立起来的微信群、QQ群,而是长期交流下去,即使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也依然能得到母校的关心和引导。学校也能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里,掌握社会的需求和学校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有着很好的溢出效应。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活动微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微信
微信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微信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