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2019-03-21 00:39徐先恕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渗透

徐先恕

摘 要:本文以工匠精神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工匠精神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了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且提出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利于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承担着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因为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追求,可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工匠精神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逐渐渗透对于技工院校开展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各院校也在广泛关注着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功能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工匠精神,而且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学校之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走向了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想要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就必须要遵循职业道德。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解决的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技工院校教育的灵魂。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技工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效性。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理念,职业情怀及职业追求,让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技工院校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对于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希望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但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需要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虽然大部分的技工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对于学生的创新缺乏必要的支持与关怀,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技工院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育人与工匠精神的要求是一致的,两者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高尚的情操以及认真负责的生活态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这与工匠精神的理念不谋而合,两者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由此而言,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技工院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的重要培养任务。

2.传承中国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

我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精神文化的追求,在任何时代都十分重视品质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必须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要求学生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态度,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主动的渗透工匠精神。

3.传递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技工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核心价值观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传递的,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另外,从内容来看,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都十分注重爱岗敬业。学生必须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需要自觉履行工匠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因此,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工匠精神的渗透将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1.坚持教育引领,把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工匠精神包含社会责任,它是个体的一种“极致追求”。换句话说,工匠精神不是作为一种职业需要,而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出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一种自觉担当,是学校实现“立德育人”的重要途径。技工院校不仅要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的工作态度。技工院校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同时,始终将工匠精神贯彻到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技能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外在行动力。学校必须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学校作为主阵地,在学校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弘扬,通过在校园里不断宣传工匠精神,让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和认识工匠精神的本质和内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造、精益求精、坚持奋斗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注重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可以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具有奉献意识的工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明白“工匠”真正的社会价值。工匠不是简单作为社会的“劳动者”,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学生对工匠精神观念有深刻认识,才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将爱岗敬业的精神内化,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培养更多具有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的“工匠”。

2.提升职业素养,把工匠精神融入應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工作核心是立德育人,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学校需要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在目前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不断推进应用型建设,将工匠精神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中、专业技能的培育中、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第一,在人才目标培养中,学校必须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发展的核心要务。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精湛的专业水平,更要求学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目标同样也是工匠精神所追求的。第二,在人才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学校可以建立“链条式”的协同育人机制。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面对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学校培育人才需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和重视到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侧”与学校生源“供给侧”之间的互动,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注重建立创新型的培养模式和应用型的培养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两者相互合作,协同促进,将工匠精神充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

3.弘扬卓越文化,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学校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实践体验以及教育培训等方式,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持奋斗等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通过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师生交流讨论会等方式将工匠精神的改革理念和创新意识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典型示范、好评优先等活动,将乐于奉献、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融合,通过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思想,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另外,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可以按照好教师的标准去引领广大的教师甘于奉献、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将我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质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用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去培养学生,积极推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创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强大气场,培育大批既具有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又具有工匠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中求.工匠精神核心就是追求完美做到极致[J].佛山日报,2016-03-08.

(作者单位:荆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