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2019-03-21 00:39盛慧斌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研究综述中职学校

盛慧斌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学校建设、学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中职学生社团的内涵与类型、社团功能、问题与建设角度进行综述,针对当前社团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期为中职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引导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社团 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学生社团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之相比,我国中职学生社团发展历史较短,速度较慢。随着主体教育、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与普及,并借助校园活动加以深入,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课外学术和活动的主要阵地,地位得以提升。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并将专业培养与民族、企业文化相融合。依据国家文件政策,学校运作体系,各校社团结合校企合作,时代精神等,形成了“品牌+特色”的创新型格局。本文以“中职学生社团”为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以下几方面概括总结。

一、内涵之分

对于中职学生社团的内涵,由于学生社团的多样性和非正式性,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界定。教育部学生司对学生社团的定义包括学生自愿组成、实现共同愿望、按章程开展活动、非营利性、群众组织这五个方面。首先学生自愿,而非老师或学校领导强制,学生有权利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二是共同愿望,这是学生社团构成的基础,社团成员出于共同的目标、兴趣、责任感等因素组合起来;三是有明确的章程,是一个有领导、有机构、有纪律的正式组织;四是非营利,反映了学生社团非功利性目的;五是群众组织,表明其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阐释为“中国中等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而且这些社团可突破学校、系科及年级的界限,通过开展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团结兴趣类似的学生并发挥他们的特长”。此概述突出强调了社团结构“打破界限”与活动目的“发挥特长”。

还有学者认为社团是人们在满足谋生需求的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追求精神需求的社会团体。这一定义突出追求精神需求的目的,但把学生社团界定为“社会团体”似乎有些不妥,依据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社会团体成立须提交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业务主管部门的批準文件。而学生社团的成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批准,显然不同于社会团体。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总结,发现虽然对中职学生社团的内涵界定略有不同,但在总结概括时,“学生自愿参与”“具有相同兴趣或目的”“遵守一定条例或章程”“学生组织”等是常用的语句。

二、类型之别

对于中职学生社团的分类,由于不同学者划分角度的差异,划分类型稍有差别。四类说观点将社团分为文化知识型、文化娱乐型、就业创业型和社会服务型。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社团性质和任务及其主要功能进行划分。五类说将其分为信仰型、学术型、文娱型、服务型、地域型社团。此出发点认为社团活动涉及广泛,因此根据社团的活动类型,活动的基本取向加以归类。通过对文献的整合分析以及根据社团活动的内涵及作用,在此具体归纳为以下七类:文化娱乐型、体育竞技型、思想政治型、文化知识型、专业技能型、就业创业型、服务实践型。社团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及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及科学文化素养,锻炼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增强其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等。

三、功能之探

中职学校设立学生社团和开展社团活动发挥了什么作用?不同学者基于各自不同的视角予以研究:例如从人文素养角度出发,学者认为社团以丰富的活动充实着中职生的生活,在中职生人文素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人文素养的内涵,发现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人文精神,扩充人文知识,提升人文态度等。从职业就业角度分析,发现专业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增强就业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前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解决中职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第二课堂角度中提到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不断增强凝聚力。基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学生社团在培育和践行时代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良性的组织和健康的活动有助于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知,培养中职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力等。

当然学者基于的视角很广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社团具体发挥的作用也远不止提到的这些,但对于学生、课堂、学校、社会来说,中职学生社团囊括满足需求、素质教育、价值导向、能力扩展、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资源优化等功能。

四、问题之思

由于受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学校管理、社会认识等的局限,虽然社团建设在逐渐完善,且在学校整体教育环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经过一些学者的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有不成熟的方面。通过对众多学者关于中职学生社团发展与建设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将问题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1)由内部因素引发,主要表现为社团自身宣传力度不够,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社团内部建设条例不规范,管理混乱;社团干部与社员发展不平衡,成员缺乏责任心与组织管理经验,活动松散;社团数量种类多,但发展不平衡;活动缺乏创新性与新颖力,社团缺乏活力;对外交流较少,项目单一,缺乏可持续性等。

(2)为外部因素忽视,学校缺乏对社团作用的准确认知,导致缺失合理的规章制度;社团发展中所需的资金及场地等资源配置匮乏,使社团发展受到阻碍;对社团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对其素质缺乏考量,使社团组织较为盲目;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及指导力度薄弱,未能进行有深度的指导,使活动质量较差,缺乏特色;对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奖励机制,使社员缺乏积极性,活动效率低下等。有学者提到由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欠缺使社团存在指导教师分配不合理、硬件设施配备较完备但缺少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来源过于集中在社员会费和学校拨款等问题。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因素导致,这些突出的问题正在制约着中职社团的良性发展,亟须解决。

五、建设之策

随着中职社团功能及问题的显现,社会对其关注度的加深,如何建设社团已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球,不同学者在各自的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对社团建设提出了许多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及建设对策。本文在梳理文献资料后,从以下四大方面对如何建设社团进行概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管理章程角度

学校层面,完善学生社团制度方面的建设,如规范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注册审核、重要活动申请报备等制度,要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和规范性运作程序。社团内部建立健全的章程,严格的干部选拔、监督评估、评选奖励等制度,确保社团有序高效的运行。

2.思想重视角度

学校应正确认识社团发挥的作用,明确社团的功能定位,增加对社团的支持。例如资金方面,社团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学生缴纳的会费,这部分由学生内部自主管理支配。同时学校可以为社团设立专项基金或帮助拉社会赞助等。活动设施、场地方面,学校应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使用现有资源减少社团的经费支出;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等条件,组织进企業考察学习。选派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技能、强烈责任感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同时注重对教师的监督考评,发挥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3.激励机制角度

对于社团,学校应根据活动的组织形式、质量效果等,每年对所有社团进行一定的评此与表彰;并对有突出表现的社团干部和社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指导教师,应重视对教师的聘任,评比及发放额外指导费用等策略,鼓励优秀的老师投身于社团的指导工作中。

4.组织活动角度

首先,应加强对社团干部、管理者的培训,增强其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工作思路,从而提高社团整体质量水平。第二,社团内部应共策共享,及时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学校特色、专业技能等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提升自身新颖力。第三,加强不同类型社团之间的交流,学习并借鉴优秀的组织管理机制,活动策划组织形式,培育社团自身的核心力。

还有一部分学者将高校的学分制,“双创”教育、企业管理要素等理念渗透于建设社团的策略中,这些都是可取之策。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升,老师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期待,未来中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路径定会越来越宽阔。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李秋.论中职学校开展社团活动对中职生的积极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6(16).

[3]黄永.专业类社团活动促进中职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策略探究[J].职业,2016(36).

[4]徐晓慧.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以烟台市某中职学校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4).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研究综述中职学校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德育工作浅谈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