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分析

2019-03-21 00:23花盛开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就业

花盛开

摘要: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是否引入碳税政策一直为学术圈所讨论。基于就业视角,分析碳税对宏观就业影响的机制,并在传统DICE模型基础上,将就业作为内生变量引入模型,在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下,更精确地求解中国2010-2020年应该征收的最优碳税额,经计算发现,中国最优碳税额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进一步分析碳税对宏观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最优碳税额下,碳税政策对我国宏观就业的影响是负向的,且随着最优碳税额的上升,负向影响有递增趋势。

关键词:最优碳税;就业;DICE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7.028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目前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伴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根据国情做出了减排的承诺。减排已经不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加上2018年以来一系列“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投资和通胀的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带来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国际上,中美贸易摩擦这一痛点尚未解决,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进出口,也对宏观就业造成了冲击。总之,中国目前面临着减排和失业率上升的双重压力,如何更好地实现减排、促进就业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我们有必要对减排和就业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而为了减排,西方较多国家已于20世纪末实行碳税政策,效果显著。因此本文选取碳税作为减排政策,研究碳税的征收路径和碳税对就业的影响。

西方国家对碳税的效应研究有实际数据可以借鉴,Farzin & Tahvonen优化了本随时间递减的碳税模型,分析了随时间递增开征碳税的可行性。Jaeger经研究发现因为碳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力有影响,经测算得出最优的碳税征收额应该由边际私人成本来决定。

而我国目前为止尚未独立开征碳税,对我国碳税政策的研究大多采用模拟政策的方法。Garbaccioetal最先构造了一般均衡模型来模拟中国征收碳税的情景,并据此分析了开征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贺菊煌等、魏涛远等、王灿等先后分别模拟构建了CGE模型来分析中国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减排的影响。陈文颖等运用MARKAL-MACRO模型模拟了不同的碳减排情景,并分析了各征收情景下碳税对中国GDP的影响。刘兰翠估计测算了中国碳减排增速的潜力,模拟了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并分析各情景下碳减排对中国GDP的影响。刘小川、汪增涛区分了包括碳税在内的5种碳减排政策,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效应,得出了应该在长期视角确定碳税征收额并征收长期稳定的碳税的结论。李齐云、商凯运用逆向思维,把碳排放量作为因变量,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来倒推对碳排放量影响最重要的若干自变量。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响应号召,在2009年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实行碳税政策控制碳排放的可行性,提出了我国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可以考虑实行碳税政策的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对碳税政策构建和效应的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要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方法,没有深入考虑和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没有深入探讨碳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二是对碳税政策情景的模拟,国内大多数学者采用了比较简单随机的方法,没有具体量化碳税,也没有具体分析量化碳税的效应。三是国内对碳税政策的效应研究偏向于评价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忽略了对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考量。

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精确计算了最优碳税额,量化了碳税政策,并深入探讨了碳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这对碳税政策具体制定和实现环保和就业的“双重红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碳税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本节将采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解释碳税影响就业的机制。为了说明不同行业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在长期竞争均衡的条件下,考虑行业A和行业B两个行业。行业A是一个面临相对弹性需求较高的能源密集型行业,而行业B是相对弹性需求较低的清洁行业。

图1、图2反应的是碳税对产出的负效应,可以简称为产出效应。可以看到,开征碳税会降低产出,且需求弹性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业降低的产出要更多。

此外还有两个路径可以解释碳税对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一个是再分配效应。考虑碳税、重新改变税收结构可能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消费者在这样的再分配之后,可以将这些额外的收入用于两个行业的商品和服务上,这会增加两个行业的需求。因此,劳动力需求可能会增加,因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需求的增长。另外,如果开征碳税,降低企业所得税(CIT),也可以刺激劳动力需求,因為它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工资负担。在一个小的开放经济中,当资本在各地区流动时,CIT的发生率就会下降。这是因为资本会逃离CIT高的地区,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因此,降低企业所得税会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再分配效应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来增加就业。

另一个是因素替代效应。如果一个行业能够轻松地从能源转向劳动力以减轻税负,劳动力需求可能会增加。要素替代的弹性越大,对劳动需求的积极影响就越大。

根据这些抵消效应的大小,各行业的就业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图3、图4中,工业A由于负产出效应大于正效应(q0>q2),所以显示为负的就业效应。另一方面,工业B的就业效应是积极的(q2>q0)。

那么将这两种就业效应相加就可以确定总劳动力需求转移的方向。然而,由于行业A的负面就业效应可能容易大于行业B的正面就业效应,反之亦然,因此这是不明确的。图5说明了碳税的总体就业效应的模糊性。这个简单的模型表明,很难确定碳税如何影响就业。决定就业效应的重要因素是产出效应,再分配效应和因素替代效应。

由图6可知,中国应征收的最优碳税额,随着时间呈递增趋势。因此在碳税政策的制定,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先征比较低的碳税,之后寻找合理的碳税增加机制,逐步增加碳税征收力度。

将最优碳税额回代入上述(3)式,可得征收最优碳税额时对宏观就业的影响,具体如表2。

由表2可知,在最优碳税额下,对我国宏观的就业情况影响是负向的,且随着最优碳税额的上升,负向影响有递增趋势。单一地制定一个最优碳税,并不能达到就业和环境的“双重红利”。这应该跟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有关,理论上征收碳税额对高碳排放行业就业负向影响较大,对低碳排放行业影响负向影响较小,甚至有正向作用。由上述结果推测,是我国高碳排放行业占比较高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宏观就业的下降。为达到就业和环境的“双重红利”,碳税政策应考虑到各具体行业并注意各行业的异质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就业内生的改进的DICE模型,得出随时间递增的最优碳税额,得到了以下结论:

(1)中国最优的碳税征收额随时间递增,最优碳税征收额由2008年的7.31元/吨,上升到2020年的5761元/吨,上升大约7倍。

(2)在最优碳税额下,对我国宏观的就业情况影响是负向的,且随着最优碳税额的上升,负向影响有递增趋势。

4.2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碳税政策制定时,应循序渐进,开始时征收较低的碳税额,之后寻找合理的碳税增加机制,逐步增加碳税征收力度。

同时根据碳税对就业的负向影响的结果及推测可知,要想实现环保和就业的“双重红利”,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在碳税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应考虑各行业的异质性,对不同行业征收不同数额的碳税。

参考文献

[1]YH.Farzin,O.Tahvonen.Global Carbon Cycle and the Optimal Time Path of a Carbon Tax[N].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6.

[2]K.Jaeger.Carbon Taxation When Climate Affects Productivity[J].Land Economics,2002.

[3]Garbaccio,Jorgenson.Controlling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

[4]賀菊煌,沈可挺,徐嵩龄.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CGE模型[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

[5]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

[6]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2005.

[7]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就业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