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2019-03-21 00:23孔繁财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互联网管理

孔繁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实践活动的开展,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其运行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基于此,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其次,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最后尝试构建“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与运行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7.033

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缓解就业压力。随着目前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已经非常普遍,网络社会的发展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和运行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1.1调查情况说明

为了了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的现状,从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报纸、杂志、期刊和网络等多途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同时设计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实地发放和网络发放(问卷星)两种形式,共发放出问卷500 份,实地发放的问卷共300份,通過问卷星等网络共发放200份,回收合格的问卷 477 份,不合格问卷 23份,有效率占95.4 %。问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问卷填写上不规范,填写不完整,还存在不按照要求作答的情况。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管理活动的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创新学分、绩效评估、激励制度等几个方面;实地调查对象分别是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涉及了211 高校、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民办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选择的样本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靠、真实,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1.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整理,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了管理机构。调查结构表明近90.1 %的高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构,有的是单独设置了一个部门,部分院校放在就业管理处、教务处、科研处或校团委。例如郑州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中心,下设综合办公室、竞赛部、外联部和项目部;郑州科技学院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黄河科技学院设置有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第二方面,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制度、实践基地管理制度等。第三,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资金、运营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由于缺乏专业导师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运营状况不佳。第四,管理模式滞后。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还是传统的手工纸质管理模式,未能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在线管理。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项目重复申报、过程管理不严导致验收质量低下等问题。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不明确

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模式并不统一,大部分院校没有设立专业的组织机构来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确。调查中发现,河南、河北、陕西的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是由学校的科研、教务或就业部门代为管理运行,还有极个别院校把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人为的隔离开来。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责任不清,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虽然也有个别院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构,但实际职能的履行还是依靠学校的某个管理部门,缺乏独立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2.2专职管理人员缺乏,创业导师专业性不强

由于缺乏管理人员,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临时聘用学生来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日程管理活动的。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有3名老师,且由于职称评审的要求,老师还要兼职上课,精力有限,势必会影响正常开展创新创业的活动。管理机构是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咨询、创业项目登记与指导、项目申报与评审等服务与支持的机构,工作中涉及到软硬件设施配备、创业项目筛选、管理运营、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其地位和性质应与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也应配置专业的、专职的管理人员。

师资是推进大学生由“看客”发展为“创客”的第一资源,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因而在项目的指导、评审与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对项目的盈利情况、发展前景等也很难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增大了项目的运营风险。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运行管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制度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定。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缺乏专业、系统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此前提条件下,很难形成完善的、系统化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体系 。调查结果表明,尤其是项目入园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入园审核制度、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项目运行中期管理制度和项目退出制度。制度建设的缺乏加之经营环境的变化,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风险性。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构建

3.1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机构

为了保障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正常运行,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例如可以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人要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或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服务机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教师和企业家组成。管理中心下可以设置宣传部、项目管理运营部、教育培训部、活动策划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合理配置专、兼职管理人员、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尤其是项目管理运营部要聘请教育、财务、工商管理、法律、风险投资、市场营销等方面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风险评估与控制等工作。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

3.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建设

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一切运营管理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规章制度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方面评审制度、创业导师的管理制度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创业项目入园审核制度、项目运行中期管理及评估制度、创新创业风险评估制度、创业项目退出制度、创业基地办公设施使用、维护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高校应从战略和运营的层面,制定涉及创新创业的引导、项目申报、运行、评估、监控、激励、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竞赛,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持续开展。

3.3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数和种类在逐年增加,传统的手工纸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活动的需求,存在着管理不规范、项目的重复申报、过程跟踪不到位等弊端。因而高校应该组织力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指导教师、评审专家和学生对项目的快速查询、科学统计和规范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增、删、查、改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审批、过程跟踪和审查验收阶段的管理,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3.4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3.4.1构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還没有形成真正尊重、宣扬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加之师资建设队伍不完善和管理的滞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各高校应继续加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创业成功人士、企业高管等作为学生创业的导师,用他们成功管理方面经验和创业的经理提高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其次,要努力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合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最后,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活动,树立典型的创新创业人物,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3.4.2完善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激励机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的构建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创业导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引路人,为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体系。首先,确定导师合理工作量并确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给予导师物质方面奖励。也应酌情将导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转化成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导师指导的学生项目或科技竞赛获奖时,学校应根据相关制度对学生及指导老师进行嘉奖,切实实现物质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学生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 “创业学分”、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和贷款、公开表扬、就业推荐等方式进行激励。

3.4.3完善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

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需要资金、人力、信息资源、场地、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扶持。在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场地、资金和物质保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可以借鉴华中师范大学的做法,利用市场化机制和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由专家、导师团队对大学生初创项目及时进行评估诊断,提出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主动管理的理念,通过互动式的管理,积极主动地吸引投资者投资,致力于为大学生创业者及时提供后期的技术辅导,把创业基地打造成集师生创意展示、创业初期的场地、运营的孵化服务器、交流空间于一体的“圆梦空间”。从而实现专家、空间、交易平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把创新企业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于涛,郭秀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技论坛,2016.

[2]陈情悦,刘萍等,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研[J].创新创业,2016.

[3]刘丽.河南省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实证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互联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