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喜事变丧事的电报常江

2019-03-21 12:46
北广人物 2019年8期
关键词:招待所探亲电报

现在说起电报,恍如隔世,至少40岁以下的人对此都非常陌生,很多人了解电报都是从一些文艺作品中得知的。电报是一种很古老的通讯技术,在电话没有普及的年代,电报是最快捷的通讯方式,报喜又报忧是它的特点。因为不具备双方通话的功能,单方的电报内容很难核实,所以,闹出了很多誤会和笑话。

在我的记忆中,一毛钱能买一根糖葫芦的年代,发电报还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发一个字要3毛钱,几块钱也发不了多少字,所以,发电报的人都尽量压缩字数,说不清、道不明的误会也就时有发生。

20世纪70年代末,我很小就去部队参军,远离故土和家人的战友们都盼着能收到亲切的家书。每当有人收父母的信,战友们都会围上来分享其中的亲情和温暖。但是,只要是通讯员来通知说谁家发来了电报,去拿电报的人大多都会腿软,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有个战友叫刘建设,他是个四川农村人,因为家里很穷,他为了能多积攒点钱补贴家用,2年多没舍得买火车票回家探亲了。前一段时间,刘建设接到家信说母亲身体不好,我们大家瞒着他凑钱寄到他家里,让他母亲去看病。后来,他和母亲都知道了此事,刘建设对战友们感激涕零。

再说刘建设的母亲2年多没见儿子,打心里头想,刚拿到“军属补贴”就让小女儿给哥哥发封电报,有两个目的,一是要看看刚当上班长的儿子;二是要来部队感谢一下给她寄钱的战士们。刘建设母亲诊断出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过于激动,他妹妹发电报本想提醒一下。结果,刘建设拿到电报,看到的内容是:母亲28日去了,见母别哭。

这下可坏了,当我们听到号啕大哭的声音赶过去时,刘建设已经休克了,经过卫生员的一通折腾,醒过来的刘建设迅速拿到了部队“批准回家葬母”的通知,我们几个战友扶着悲痛欲绝的刘建设,赶往火车站买票送他回老家四川宜宾“办丧事”。

一天过后,我们连队突然得到门岗的通知,说有家属来部队探亲,通讯员去大门口接回来一位个子不高,说着满口四川话的阿姨。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她说自己是刘建设的母亲,这让出面接待的领导和我们这些战友们都不知道如何解释她儿子的去向,好尴尬呀。最后,还是指导员说话了:“您先住在部队招待所,刘建设临时出差,要过两天才能回来。”我们这些刘建设的战友们,训练之余都会来到招待所,去陪刘建设的母亲聊天,还能吃四川特产解馋,我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似的高兴。

一封电报,把本来是母子团聚高兴的事,闹成了匪夷所思的丧事,好笑吧,可谁也笑不起来,真是赔了路费又害人。现在想来,很是感慨,真可谓科技改变生活。如今,人人捧在掌中的手机,肯定不知道它的“祖先”所干过的那些糗事。

猜你喜欢
招待所探亲电报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传“电报”
(小品)探亲
探析招待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闭 路 电 视
《探亲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