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2019-03-21 07:00刘雪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期
关键词:漳州青花泉州

刘雪婷

摘 要:厦门港毗邻泉州港。在元朝的历史中,厦门港口发展缓慢。文章旨在分析厦门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追溯历史、分析资料,探讨清代厦门港口的兴起和陶瓷贸易交流的重要历史依据。

关键词:清代;陶瓷出口;厦门港;地理位置

厦门作为沿海地区,是闽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海運和陆运交通枢纽。厦门港地处福建省东南的厦门市和漳州市,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东侧靠近太平洋;港口向北可以到达宁波、上海和天津,之后还可以通往日本和朝鲜;北面靠着泉州和福州口岸;东边与台湾遥遥相望;向南延海岸线可到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地区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由于厦门位于沿海丘陵地区,耕地较少,而且部分土壤不适宜耕种。这样的地理环境便造就了当地“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生活特性,奠基了亦农、亦渔、亦商的经济模式,同时也为发展陶瓷海外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代,厦门作为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岛上设五通、东渡两处官渡。元代,设立“嘉禾千户所”,军港地位初步建立。明代,厦门港和漳州月港成了海上走私贸易的主要口岸,海上交通初具规模,已有10条通洋航线。清朝是厦门港口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厦门口岸也是闽南地区外销瓷器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主要出口厦门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在赣州和泉州的少数景德镇窑生产的瓷器。清朝初期,泉州港被攻破,漳州月港悄然成名,随着海外需求的大量增加,逐步带动起整个漳州的对外瓷器贸易的繁荣。与此同时,漳州平和窑和华安窑开始大规模烧制瓷器,大量陶瓷作品不断销往国外,其中出口日本的青花瓷在日本被称为“芙蓉手”,在欧洲被称为“克拉克瓷器”;出售给日本的彩色瓷器被称为“吴须赤绘”;扁瓷窑在日本被称为“交趾烧”或“华南三彩”;泉州德化窑的白瓷也颇为畅销,深得法国人民的喜爱,被称为“中国白”“象牙白”“鹅绒白”,被认为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厦门港作为漳州港的外港,拥有便利的内河航道运输系统。因此,厦门港成为漳州和泉州出口瓷器的销售港口也就不足为奇了。1571~1580年,厦门港和漳州月港至菲律宾往返有30~40艘中国船只,把瓷器、丝绸、茶叶等各类产品不断地从漳州港、厦门港运往马尼拉①,其中以瓷器出口最多。随后再由西班牙的船只转运到墨西哥。那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生产了大量瓷器。闽南地区生产的瓷器与渭南地区生产的瓷器相比,更像是一种中低档日常生活用品。尽管如此,闽南的瓷器在国际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从21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报道中以及出土和传世的器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德化窑出土的精品青花双狮球盘、青花缠枝纹碟曾销往日本,而且这类陶瓷器物在日本发现的数量很多。此外,1994年,在日本长崎的新地唐人河藏遗址中挖掘出的陶瓷器物为德化窑白釉梅花瓷杯、彩绘瓷小碟、铁釉杯等,器物年代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除了日本地区,我们在印度尼西亚也发现了德化窑的瓷器,如青花盘、碗、碟和盖盒等。青花盘的图案装饰一般以凤穿牡丹、缠枝花为主,也有比较特别的,如5条小鱼、5只小虾、5只小蟹等装饰图案。其中,鱼的图案象征了印尼的水和水下世界,而虾和蟹蕴含着脱壳复活、重生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罕见的鹰纹。这些瓷盘无疑是根据当地印尼爪哇人的风俗习惯的需要而特意订制的。

厦门港口瓷器外销的历史始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清,贸易数量巨大、涉及地区广阔。厦门港的繁荣发展不仅在于其优渥的地理位置和水运前提,更与海外市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国内市场的竞争有关。厦门港的瓷器出口是瓷器在各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的历史见证。

作为清代中国对外商贸的重要口岸,厦门港的兴起和繁荣要归功于对外开放、文明交流和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而且,厦门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闽南地区瓷器出口的繁荣。

猜你喜欢
漳州青花泉州
青花志展览
你要去泉州吗
情调漳州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