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2019-03-22 08:09刘静君董桂芝王美江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正常值受检者标志物

刘静君,董桂芝,王美江

由于国家现代化、城镇化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致使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同时随着癌症筛查项目的不断推广,公众和政府业务部门对肿瘤标志筛查日益重视,对在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受检者中实施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肿瘤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受检者知晓肿瘤防治知识,改善不良个人行为,调整不适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或消除肿瘤发病风险。为研究健康教育对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受检者应用效果,医院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60例阳性受检者实施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到医院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受检者116例。在征求所有受检者和家属意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定56例为实施正常医嘱和提示必要注意事项的对照组,60例为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排除既往有肿瘤史的受检者。其中男65例,女51例,平均年龄(58.6±11.8)岁。116例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受检者中CEA阳性65例,CA199阳性25例,CYFRA21-1阳性9例,CA125阳性12例,AFP阳性17例,PSA阳性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 法

1.2.1 分组方法对照组按照诊疗程序相应检查和提示必要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受检者干预1个月后对肿瘤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行为改善情况、心理状态、遵医嘱行为。

1.2.2 实施方法(1)组织管理:成立由肿瘤、心理、中医、护理中级以上专家和责任医师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遇有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受检者都及时沟通,在签署健康教育同意书后,按照规范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并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书。(2)宣传教育:相关专家采用沙龙和大课形式,2次/周,20 min/次,为患者讲解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的科学知识、肿瘤防治知识等,重点宣讲个人不良行为、饮食等与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的原因。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卡片、图片等形式,将肿瘤防治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及家属,主要包括发病原理、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给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指导等,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3)心理疏导:患者阳性受检者出于对肿瘤的恐怖,往往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等[2,3],导致患者饮食、休息、治疗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心理专家每周进行心理疏导1次,30 min/次,为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持续建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并主动的配合责任医师治疗,以期降低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4)政策宣讲:讲解地方卫生部门的医保政策,从患者受益的角度讲清制度规定,让患者选择有利的防治措施,尽力帮助患者减少经济压力。(5)定期回访:督促患者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相应检查,动态跟踪分析好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的给予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主动防治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1.2.3 观察指标 干预1个月后,对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个人不良行为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1)肿瘤防治知识知晓度:根据教育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对患者肿瘤防治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知识知晓度越大,本次观察设定80分以上为良好。同时从7个教育知识点干预前后的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教育效果。(2)个人不良行为改善评价:对不良行为改善数量进行统计,改善数和改善率高表示教育效果好。(3)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分。(4)患者遵医行为:采用行为形成率来评价患者遵从医嘱好坏行为。(5)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值率:分别对阳性受检者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行肿瘤标志物复查,以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值的数量与比率进行评价。

1.2.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同一组观察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 通过问卷调查综合成绩,观察组肿瘤防治知识良好率为93.33%,对照组肿瘤防治知识良好率为69.6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对肿瘤标志物升高原因、肿瘤防治基本知识、诱发肿瘤的不良行为、防癌抗癌的饮食、规范治疗方法、癌症检查方法、治疗癌症的医保政策等7个肿瘤防治知识点,无论与自身干预前,还是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肿瘤防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见表1。

2.2 个人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戒烟和不吸烟达到91.67%,戒酒和不喝酒达到96.67%,合理运动达到91.67%,科学饮食达到98.33%,规律作息达到96.67%,保持良好心态达到78.33%,无论与自身干预前,还是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个人不良行为得到较大的改善。见表2。

表1 2组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例(%)]

表2 2组个人不良行为改善情况比较[例(%)]

2.3 心理状态调整情况 干预后,2组受检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见表 3。

表3 2组受检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化(±s)

表3 2组受检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化(±s)

注:与自身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5.1±6.8 54.6±6.4 34.3±5.2*△对照组 55.4±6.3 54.5±6.5 43.1±5.9*t 0.24 0.081 8.14 P 0.812 0.936 0.001干预后35.8±5.3*△46.2±5.7*9.82 0.001

2.4 患者遵医行为 干预前,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实施后,患者遵医用药达到93.33%,定期检查达到95.00%,无论与自身干预前,还是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得到较大的改善。见表4。

表4 2组遵医行为比较[例(%),n=56]

2.5 肿瘤标志物复检情况 分别对干预1月、3个月、6个月后肿瘤标志物复查。6个月后,观察组的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值率为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44.64%。见表5。

表5 2组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值比较[例(%)]

3 讨论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了患者的个人不良行为,促进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减低了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提升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4-6]。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对肿瘤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在改善个人不良行为和调整饮食结构等知识点上,观察组的知识点知晓程度接近100%;教育实施之后,观察组在SAS和SDS评分也显著降低,优于干预前自身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患者改善个人不良行为和遵医行为也明显优于干预前自身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与韩明华等[7]、吴雪红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提高了对疾病的自我观察和自我保健能力,对患者后期治疗和预防有着积极作用。

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阳性受检者肿瘤标志各项指标,阳性受检者通过教育详细了解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和肿瘤防治知识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严格遵循责任医师的个性化方案,从而促进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经过医院近3年的探索,受检者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值1.5倍时,教育跟踪1个月可恢复正常值;受检者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值1.5倍≤正常值2.5倍时,教育跟踪3个月可恢复正常值;受检者肿瘤标志物结果大于正常值2.5倍时,教育跟踪6个月可恢复正常值,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探索了一条良好的教育机制。医院通过此项教育干预机制6个月后,有75%的肿瘤标志物阳性受检者各指标恢复为正常值,收到了良好效果。

健康教育可有效调整阳性受检者的心态,肿瘤标志物检出阳性后,受检者由于对肿瘤标志物和肿瘤防治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对可能患有癌症存在深深的恐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心理专家和责任医师的及时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患者改善个人不良行为和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9]。从研究来看,健康教育后,抑郁和焦虑心态较教育前和对照组都有明显的降低,特别是良好心态由教育前的26.67%提高至教育后的78.33%。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受检者甚至其家庭改善不良个人行为,有的患者存在吸烟、喝酒、晚睡、饮食不卫生等许多不良嗜好,家庭对其不胜其烦,多次帮助甚至实施强制措施都没有显著效果,通过健康教育,让受检者和其家庭都了解个人不良行为可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甚至会导致个人甚至家庭成员产生肿瘤,深入的教育可让患者或是整个家庭成员都主动改善个人不良行为。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检测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10],尤其是检测出集中发病的现象,通过健康教育机制,帮助地方政府查找当地水质、环境、饮食等方面缺陷。例如,2017年,医院检测了城郊某村136人空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指标高者20余人,阳性率14.7%,通过问诊了解大部分村民有胃肠道症状。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同相关专家认真分析认为,可能与当地水质、土壤等等有一定关联,在帮助该村改掉饮用天然河水习惯3个月后,该村87%肿瘤标志物阳性受检者CEA指标恢复正常值。

总之,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肿瘤标志物阳性受检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在临床上应着力推广[11,12]。 但现实实践中,还存有许多改进空间。 特别是如何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对肿瘤防治知识进行宣教,提高教育实效,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肿瘤的检查方法、规范治疗、预防手段等常规知识分认知水平,从而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远离肿瘤。

猜你喜欢
正常值受检者标志物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老年人血压“稍高”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