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战略思维

2019-03-22 00:46陈佳慧张敏雅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文明

陈佳慧 张敏雅

辽宁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6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

(一)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虽然世界会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如全球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严重,恐怖主义等等,但是随着世界全球体系的建立和联系的日益加深,各国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离开世界而独自发展。就像总书记所说的一样“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实现中国梦,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共同体思想也是将中国梦和世界梦相互联系的纽带,也只有这样,世界各国才能紧密联系。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中国人明可以和世界人民如此亲密联系,而且我们伟大复兴中国梦也是寓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的。

(二)思想内涵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人类自身为了应对和解决共同面临的复杂性全球问题,自觉自主的建立的一种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新型关系。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首次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高度一体化、机制化的共同体,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共同体,而是建立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的共同体。

正是因为世界各国的已经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所以共同体思想才如此受欢迎,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就是大势所趋,现在国际的状况就是互相联系互相依靠,相互理解和依存,尤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使得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且共同体思想不是国家之间的结盟或者联盟,而是为了真正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应运而生的。这样的思想更能够推进全球治理,推动国家之间的合作。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文化基础

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追求和平相处,爱好和平,倡导和善,我们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和平文化观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习近平多次赞扬王阳明“天下一家”的观念,”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生态体系要遵从自然,绿色发展,就是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指出,“个体的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关系,即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自由,只能从共同体中来获取。即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总之就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紧紧将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想联系,将中国人民心心念念的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世界梦想联系,能够同时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且还能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国际新秩序的价值规范。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维的世界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想联系的纽带

首先如果我们想要和世界高度融合,并且建立开放性的世界经济,提高我们国家在国际事件上的话语权,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不可少。其次,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联系,互联网是我们整个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使得我们更加快速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消息和信息,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使西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类社会也迫切想要新的发展方向,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当代全球治理相结合

为实现人类和平发展做出中国贡献。马建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总结道,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破除以邻为壑的藩篱,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

世界各国都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表示欢迎和认同。易卜拉欣表示:“当前欧美的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正在上升,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合作,向世界展示了引导能力,并为全球提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与非洲传统文化中的乌班图思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相似,都是致力于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表示:“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主张,对国际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很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合作共赢的理念都是值得提倡的,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既是理念的提出者,也是这些理念的践行者,一带一路倡议等就是这些理念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说明了中国想要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愿望,也说明了我们共产党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告诉世界,中国已经开始崛起,但是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侵犯世界人民的利益,反而是要促进人们的发现,促进世界一起发展,所以我们说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之路。

四、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

(一)从政治上来说,中国倡导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让协商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坚决要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理念和方针,我们要探寻世界发展新道路,大国之间的合作一定是要交流要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而于小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要平等对待,建立平等的利益观念。

(二)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国倡导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树立共同,合作,共赢的合作新观念,就要放弃一切不好的旧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争端,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够和平发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远离战争,所以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强制性的问题,化干戈为玉帛才能促进各国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加维和行动已经25年,成为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在今后五年,中国将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同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三)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倡导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亚欧大陆的经济发展,或者说甚至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思想,这一思想给世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开业更是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四)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倡导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我们都知道,没有包容观念的文明不能称之为文明,文明的相处最需要的就是和而不同,只有在多样性中相互理解和尊重,并且相互借鉴对方的文明成果,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因为不同的文明一定凝聚着不同的智慧,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文明之间要做到理解不排斥,要交流不取代。

(五)在生态路线方面,中国倡导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就像总书记所说的一样,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需要去践行,真的需要大家努力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然后作为国家也要从指定相应计划减少排放量,并且多种树等等。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实行方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向世界可持续发展靠近。

习近平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同时也把中国梦和世界梦想联系在一起,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且在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的同时,也开启了人类命运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和最重要内容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为世界变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新时代下,中国正在日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也乐于接受义务,想要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同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实践者,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出贡献,为世界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文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请文明演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漫说文明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