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切口报道大题材
——《经济日报》“视点”专栏获中国新闻奖的成功启示

2019-03-22 01:47赵春林
传媒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经济日报视点流动性

赵春林

(中国房地产报社,湖南 长沙 410005)

《经济日报》“视点”专栏不仅紧扣经济发展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直面时代变革中的矛盾冲突,报道范围广泛,而且报道角度新颖。

其以小切口深入、深度报道大题材,通过对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利益攸关方及专家学者的权威访谈、独家评论,理清历史脉络,让读者喜欢读、愿意读。

一、以小切口报道大题材

“视点”专栏创新报道写法,选准新颖的角度深入挖掘。其选材从大处着眼,写作则从细微入手,从民生角度,以微观视角看宏观经济,用生动的笔触,以独特、全面的视角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大事件进行解读和剖析,写得引人入胜。

(一)报道视角贴近群众

报道的主题越重大,选准贴近群众的视角越重要。2016年国庆节前后,中央对房地产分城施策、分类调控,北京、天津、郑州、合肥、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了楼市调控措施。该专栏在报道《分城施策 考验调控智慧》时,以10月4日晚深圳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为切入点,迅速将报道触角延伸到了此次调控中比较严格且具代表性的北京和合肥。一石激起千层浪,假日期间,这组楼市调控新闻,不但没有被节日的氛围冲淡,反而引起了闲暇在家的百姓的关注和热议,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及时安稳了人心。

(二)小切口大视野

报道角度切口小,才能做深做透。“视点”专栏的经济热点报道在以小见大,把大事化小的同时,在宏观经济报道中也“眼睛向下”,用百姓生活的“小角度”,反映宏观经济的“大发展”。

在解读2014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时,为印证国家统计局“物价水平总体平稳”的基本判断,该专栏以《高民的家庭账单》为题,以一名普通老百姓——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高民的家庭账单为切入点,报道了其在大多数家庭中较具代表性的账单故事,论证了公布出来的CPI数据,基本符合百姓生活实际。其不仅说出了居民对物价的真实感受,还表达了老百姓对物价不要出现大的波动的期待,引发共鸣。

(三)小切口重细节

“视点”专栏在报道《动态监管力保“饭碗田”》时,湖北荆州农民杨国训担当“土地协管员”常规工作的细节是这样写的:杨国训一大早,手持一个巴掌大小的GPS测量仪,将全村数字地图加载到GPS数据库,进行“占用预警”分析。报道以点带面,指出荆州已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基本农田动态巡查网络体系,全市2594名土地协管员成了动态网络监管的一线“卫士”。其以小切口报道大政策,突出细节,给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5年12月29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宣布在重庆涪陵建成国内首个年产50亿立方米页岩气田。该专栏报道也是从小切口处见细节,以《冬日井田施工忙》为题,将井田施工现场的繁忙景象,与隆冬寒风呼呼肆虐的空旷山野描述出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闻的切入点选得太大,就会缺少对细节的观察。小切口、小现场,往往亲和力更强。无论是报道“土地协管员”的常规工作,还是报道井田繁忙的施工现场,虽然都是很小的细节,但其报道要素齐全。“视点”专栏报道注重选准小的切入点,深入展示细节。其有政策解读,也有预测性报道,具有一定的时空容量。

总之,在短平快传播时代,该专栏坚持大题材、小切口的报道手法,把经济报道枯燥的内容写得通俗易懂,凸显了自身的报道特色。即使是对政策的解读,也把“上级要求”与“读者需求”相结合,从读者容易理解的角度,既全面准确传达信息,又引导读者如何利用好信息,给人以启迪。

二、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如果说,以小切口表现大题材的写法,使“视点”专栏的报道有“抓手”、话题有共性、内容具贴近性的话,那么该专栏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理性分析,挖掘经济政策或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共性问题,则促成了报道的多角度、多层次深入。

(一)剖析政策出台的背景

银行业的监管改革创新,是公众关注度很高的重大话题,“视点”专栏对此做过一系列深度报道。2014年2月1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引入流动性覆盖率作为监管指标。为什么要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到底存在哪些流动性风险?该专栏在报道《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有了“硬杠杠”》时,不仅阐述了维持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性,而且交代了新政出台的背景:2013年6月和12月,银行间市场曾两度出现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现象。报道开门见山,直指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背后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问题突出,资金少并非缺钱的本质,而是资本充足情况下流动性欠佳。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银行业的创新监管同样备受关注。以美国“影子银行”为导火索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对银行业监管的认识更加深入。是什么倒逼中国银行业必须创新监管,如何创新监管?该专栏以《中国银行业创新监管备受关注》为题,在报道梳理我国银行业监管在不断调整和革新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对影子银行要管放结合,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分类监管。

(二)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

如果说,银行业是改革的重点热点的话,那么出租车行业更是改革的难点。出租车行业改革涉及面广,关注度高。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就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和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征求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出租车行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动机何在?传统的体制机制有哪些弊端,如何革除?“视点”专栏在报道《兼顾新旧业态 促进融合发展》时,先把部分城市存在出租汽车“打车难”、经营权管理不尽规范、新旧业态冲突等问题和弊端直接摆了出来,坦言“专车”的出现,也对原有行业格局造成了冲击,但网约车也并非完美。该报道逐步深入,将方案中“既要革除旧有弊端、也要防范潜在风险”的改革意图较为全面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月后,出租车改革与专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虽已结束,但争论与探索仍在继续。“视点”专栏围绕出租车改革话题,继续采访监管部门、出租车主、网约车从业者和专家,广纳不同声音。该专栏刊发的《各方利益有待调和 政策抉择尚存变数》报道,既分析了问题,又提出了“对新业态要有新思路”的解决之道,令人刮目相看。其报道坚持客观表达、不预设立场,充分尊重各利益主体发声,并点评直言“这种分歧反倒成了一种难得的契机”,成了解决出租车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良机。

综上所述,“视点”专栏能办成名牌、办出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读者喜欢读、愿意读。在信息多元化时代,读者对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该专栏还采用了数据与图表直观形象化的表达形式,适应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其报道数据化繁为简,将数字做细节,比较出情节,以评论与报道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当然,“视点”专栏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其基层一线报道和人物报道偏少,报道与读者的互动不够。该专栏虽然有权威访谈、领导专访、观点声音等,但很少有涉及人物性经济新闻。

“视点”专栏是以通讯报道为主,也有经济人物通讯报道。并非写经济人物的专访、通讯,就都是软文。有的经济人物通讯报道,从新闻和思维思想角度出发,如果能写好或许比一般的经济报道更精彩。人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有情感有故事,人应该是经济报道的主体。人的思维思想和言行,体现出对事物的态度,能够更好地深化经济报道的思想内涵。通常说的通讯报道“三有”原则是:有人物(领导、专家、百姓、第三方等)、有故事(情节和细节)、有比较。总之,报道既见物,又见人,记者做报道必须“目中有人”。

猜你喜欢
经济日报视点流动性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视点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甘肃经济日报》:在活动策划中实现双赢
寻找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