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
——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

2019-03-22 11:46代芳芳贵州医科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学者国际化

代芳芳 贵州医科大学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

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教育现象,而是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的,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的教育,当时的古希腊地区游学之风盛行,但是由于国际交流的范围仅限于周围几个国家,国际化处于一个较为狭小的范围。在古代的教育当中,自高等教育萌芽之初便有了这种国际交流性,究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当时所公认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世界普遍性质,普遍认为包括语言文学在内的人文学科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而一切的学问都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的。正是由于这种普遍观念,拜占庭学者勃伦亚才会受到广泛欢迎,来自欧洲等地的学者更是将巴黎、剑桥等当作自己的家一般。当时欧洲的各个国家的高等教学都采用相同拉丁语进行教学,而开设的课程也相差无几,并且在毕业之后会授予相同级别的文凭。这种情况一直延伸到16 世纪,16 世纪中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由于欧洲的基督教改革运动,掀起了各个教学流派兴起的潮流,于是在原本具有普遍性质的学界树立起了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樊篱,这种隔离极大的损坏了知识的普遍性观念。在19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之后,让学界的基本认识再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传统的统一知识认知更加属于地方政治权利或者教派。而这种现象直到现代欧洲的形成才有所改变,呈与之相反的发展状态。自进入20 世纪以来,学术界的家国主义和世界主义两种认知倾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或者说是加强,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科学知识方面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让原本的人文学科的普遍认识转变到了科学的普遍认识,这种转变足足用了三个多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在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国际化即将到来,在这个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将从军事竞争转向了经济和知识人才方面的竞争,而之前各个国家之间的问题也将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较为显著的就是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和平问题等。知识的逐步全球化,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将会更加不受国界的限制,而各个国家的发展也将会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广泛应用。现在更多的学者已然详细,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国际知识和经验,而高校要想适应这种势不可挡的知识全球性潮流,就必须要用新的理念,以顺应的姿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于上述历史,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已经成为了新潮流,而真正的关于高等教育国家化的理论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占的角度不同所给出的诠释也自然不同,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下:美国著名教授哈若瑞将国际教育和教育的国际化当作同一含义,该理论认为,国际教育不应仅仅包括学者和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社区的交流合作以及广泛意义上的管理服务,更加应该包括积极的态度和全球性的意识,并将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度。这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就是观念和态度等方面的国际化,也就是树立出全球性意识和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氛围。而欧洲国际教育协会却认为国际教育应该包括范围广大的活动,将一般地界定义为指定所有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活动,即国际化是一个总体过程,在该过程中,高等教育倾向于本国较少,倾向于国际发展较多。我国的著名学者汪永铨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上述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因人而异,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将几种定义集中起来,就能显现出不同的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法:

1.活动法:活动方法是指从不同的活动出发来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描述,这些活动具体可以是课程改革、人员间的国际交流或者技术合作等,而这种以活动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法是之前学术使用的广泛方法。

2.能力法:该方式是指从培育学生、教师等人员的新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来定义教育国际化,它更加倾向于人,而不是相关的学术活动或者组织管理,这是之前的加拿大的教育理事会小组的使用方法。

3.精神气质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以上两种侧重点,其侧重点更加倾向于支持跨文化的、国际的观点,在首创性大学中形成的国际精神文化和文化氛围,这种方法是哈若瑞持有。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

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当下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近些年来,全世界各个国家逐渐意识到了这一国际化趋势给国内教育国家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纷纷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以此来促进国内高等学校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根据加拿大学者和美国学者对于美国、加拿大、澳洲等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进行高国际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活动策略,二是组织策略,而活动策略又包括了以下四大类:

1.和科研相关的活动。这类活动具体可以是开展关于国际问题的研究或者建立一个国际交流研究中心,让国际问题和观点和研究项目相互结合,以此来提升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协作。然后就是根据学科和专业领域建立专门的信息网,利用该信息网进行知识成果的研究和成果的分享。最后就是国家参与相应的国际研究和项目开发,全面提升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协作。

2.和教育相关的活动。这类活动具体包括课程国际化、外语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时间的国际交流,学位的认可制度,开展国际暑假教育计划等。

3.技术援助和国际交流协作。这种教育活动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以及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等,比如关于技术人员 培训、教育方面的咨询以及设备方面的支持。

4.课外活动。这类活动包括国际学生和学者安排的相应活动以及提供的服务。

开展活动的策略要想真正落实并且得以成功,需要组织上的全面支持,将其贯彻到学校的文化、政策、规划当中。

关于组织策略,也可以分为几个大类:

1.组织策略首先需要大学董事会以及相关行政官的肯定和支持,大学董事会应该要将教育国际化当中大学使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将其归纳到决策过程当中。得到校内主要行政官员的支持,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得以成功的关键。

2.第二是要得到老师和组织中重要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3.第三是建立国际化办公室,以此来提供相应的咨询以及日常事务的处理,保证通讯正常等。

4.保证校内外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5.制定出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包含教师的奖励以及鼓励相关人员开展国际活动的政策。

6.建立正规的通讯渠道,以此来更加有效的保证资源的使用,提供相应的合作机会。

7.制定评估程序和年度目标,让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全校性质的持续发展过程。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从人文知识的形成就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性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经过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且经过实际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虽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我国高校而言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内的教育部门应该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且积极的采取相应教育国际化措施。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学者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学者介绍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