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冰球进课堂助力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长效发展的研究*
——以双阳区各旱地冰球实验学校为例

2019-03-22 14:46王娓娓翟俊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冰球旱地实验学校

王娓娓 ,翟俊辉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宏伟目标的制定,中国已经开始在国家层面全面推动冰雪运动的发展。中小学生是冰雪运动直接参与和带动参与的人群,长春市双阳区为了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开发冰雪运动课程资源,创新体育教育,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自2018年以来,先后有4所初中、5所小学成为旱地冰球项目实验学校。目前旱地冰球项目已经逐渐走进中小学生体育课堂,加快了区域冰雪运动的长效发展。

旱地冰球(FLOORBALL)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瑞典,是集趣味性、挑战性、娱乐性、灵活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2008年引入中国。旱地冰球在我国是一项新生的体育运动,集体育竞技与身心愉悦为一体,充满活力,规则简单、易学易开展、成本低、安全性高(球和球杆都是塑料材质)、对场地要求不高(室内、外均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适合在中小学开展与普及。旱地冰球的优势在于它是团体项目,学生在运动当中能够塑造团队意识及合作意识,促进团队合作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习近平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旱地冰球作为特色课程资源走进中小学课堂,强健学生身体的同时尤为重视健全人格的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贯穿旱地冰球技能学习的始终。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旱地冰球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沟通、乐观、感恩、专注、坚毅的心理目标及自身的协调、灵敏、速度、反应、力量、平衡、移位、竞赛的技术目标。

一、重视旱地冰球资源建设,推进课程常态

首先,重视器材配备,做好基础保障。各实验学校高度重视旱地冰球运动项目的开展,逐步购置旱地冰球器材。实验学校得到了政府冰雪资金支持,为实验班配置了球杆、球、挡板、球门等,确保学生体育课上器材的充足,切实有效的做好了课堂教学及比赛基础保障工作。

其次,强化教师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每所实验学校都有专职体育教师负责主抓。各实验学校分别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上海CFD旱地冰球协会一级教练员培训。学习内容有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裁判规则、趣味教学、守门教学、战术教学等方面。学习回来的教师在本区及学校开展研修培训,普及旱地冰球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了旱地冰球专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更进一步辐射及保障了教学,推进了各实验学校旱地冰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再次,鼓励编写校本教材,强调特色与质量。旱地冰球教材开发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旱地冰球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教材内容要儿童化、图文并茂,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

旱地冰球实验学校的体育教师们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环境和学生,编写有自己学校地域特色的旱地冰球校本教材,保证实验学校教材的文化质量和内涵。

最后,加强教学视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区教学视导工作进行到旱地冰球实验学校时,会检查及规范旱地冰球的备课情况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不断地发现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给予教师正确的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从“会上一节常态课”提升到“能上一节优秀课”。学生学得快,领悟得更好,玩起来淋漓尽致,增强了对体育课的乐趣和自信心,培养了敢于面对困难、超越自我等优秀品质。

二、开展旱地冰球校园运动,滋养学生身心

课堂教学方面,各实验学校将旱地冰球引进课堂,每周纳入课时计划,将旱地冰球课堂教学常态化。经过教学督导组的指导、引领,各实验学校体育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及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发扬学生个性,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参与性及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了执杆、拨球、直线曲线运球、击球、打配合。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旱地冰球项目,能体会旱地冰球的乐趣,在开心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知快乐。

蓓蕾计划与社团方面,体育社团成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当前的体育教育倡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旱地冰球蓓蕾计划及社团更加关注“终身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教育思想。各实验学校活动时间固定,小学实验学校每周计划一节蓓蕾课程,初中实验学校每周计划一至二节社团活动。蓓蕾计划及社团活动能发挥学生个人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为有足够兴趣的学生提供发挥体育特长及锻炼身体能力的平台。

竞技训练与竞赛方面,高效的管理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旱地冰球项目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举办各级竞赛活动,能为各实验学校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各实验学校制定联赛及训练计划,成立旱地冰球训练队,定期开展验收及竞技活动。在校内开展基本动作验收:个人拨球、运球、传球、射门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时进行班级、年级、校级联赛及家长、教师、学生参与的亲子赛,通过旱地冰球项目强身益智,滋养身心。

三、组织旱地冰球教研活动,引领项目发展

教研工作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教研能够使教师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为了引领旱地冰球项目发展,双阳区启动“培育学科名师、打造精品课堂”教研工程,以旱地冰球基地学校为依托,建立名师引领的全员体育教师参与培养工程。打造名师引领的学科发展团队,强化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及旱地冰球实验科学的有序发展。实验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现场研讨会,研讨活动设置教师理论培训、旱地冰球历史,发掘旱地冰球的真正魅力。同时组织实践培训,内容有基本技术教学、裁判员规则讲解、点球、战术训练等,教师们体验旱地冰球的快乐。另外组织教师观摩中小学旱地冰球优质示范课,开展了“一课多研”的教研模式。授课教师教学反思后,观摩的教师现场积极研讨交流与分享,培养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步解决旱地冰球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及困惑,促进了旱地冰球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再度提高。

四、参与省级旱地冰球课题,展现阶段性成果与收获

旱地冰球各实验学校教师们参与吉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长春市冰雪运动进课堂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周期为2018年到2021年,为期3年。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旱地冰球项目,提高全区教师的教科研究能力及学生旱地冰球技能与素养,营造冰雪进校园的氛围,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们在研究中阅读大量文献、报刊、资料,更新了知识、扩展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和研究能力。教师们在旱地冰球课程开发中成长,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不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努力。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旱地冰球课程开发的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旱地冰球实验学校依照校本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旱地冰球的技能。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开始熟悉并喜欢旱地冰球,愿意参与旱地冰球的学习、训练、竞赛,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比赛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培养遇到困难敢于面对、吃苦耐劳、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

三是获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广泛关注。旱地冰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知名度不高,关注度低,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项运动。通过各实验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努力宣传与辛勤的工作,旱地冰球项目目前已经得到社会及家长的认可、支持与广泛关注,学生、家长定期参与旱地冰球的校内外活动,已然形成家校联动的良好局面。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体育总局多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两个《规划》从政策支持、教育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校园是冰雪体育起航的最佳平台。双阳区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把区域旱地冰球工作作为实施冰雪项目重要内容和途径来抓,真正实行教学兴趣化、系统化、个性化、特色化,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旱地冰球区域特色。双阳区将继续走在旱地冰球探索及发展的道路上,见证着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为冰雪项目在中小学的普及与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冰球旱地实验学校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冰球
新乐市实验学校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