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审美浅析《朗读者》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019-03-22 19:58袁芳河南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者董卿类节目

袁芳 河南广播电视台

美国学者麦克唐纳对大众文化曾经批判说:“庸俗作家们利用大众文化需求来赚钱”。近几年,被视为一股清流的新型节目形态再次吸引大众的目光,并取得了非同的反响,那就是文化类节目的再次崛起。目前,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趋势,观众关注一个电视节目,除了节目本身,另一吸睛点就是节目的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成为节目收视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元化的节目,主持人在其中找准角色定位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朗读者》便是近两年来文化类节目中成功的典型案例。主持人董卿的出色表现又是这档节目的亮点之一,她在这档节目中的角色定位清晰准确,并成功塑造了民族文化审美意趣的呈现者、媒介文化仪式的主导者和社会核心价值的阐释者的形象。本文以《朗读者》为例,对以董卿为符号的电视文化形象的角色定位入手,浅析大众审美框架下的主持人角色定位。

所谓主持人角色定位,就是主持人在整个节目制作与播出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主持人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在整个节目制作到播出的过程中,既有个人的角色,同时也有媒介的角色和社会角色。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逐渐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朗读者》于二〇一七年二月十八日在央视首次开播,该节目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同时兼主持人。《朗读者》对于主持人董卿来说,是其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是一个全新的转型与挑战。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主持人形象的另一面,为主持人的文化形象塑造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从这一点上来讲,董卿的角色定位在这档节目中已然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主持”,而是对全局的把控与“主持”。

从 2016 年开始策划到节目的制作播出,《朗读者》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之久的筹划磨合,是董卿和她的团队精心策划和酝酿的一档高品质的节目。从中央电视台行业发展的角度说,《朗读者》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当前文化产品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下,电视无疑是一种引领先进文化传播的途径和载体,具有自身的职责,也需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因此,朗读者的出现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发展和大众审美变化的必然。

节目筹备的过程中,面对当前文化类节目同质化现象,如何找到大众传播的契合点,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成为节目创作的一大难题。在社会价值的大背景中,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朗读者通过精美的文字和平实的情感传递出一种社会价值,体现了文化类节目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朗读者第一期嘉宾许渊冲先生,是一位96岁高龄的翻译家,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在收视率靠流量明星的市场背景下,让他作为第一期嘉宾出场,这一选择无疑是冒险的,但董卿与节目组的选择赢得了好评如潮。也让观众进一步认识了董卿,认识了她的主持才能,认识了她的创作才能,以及她身上所散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观众更多的是真实的情感与感动。

一、董卿的主持人角色定位

(一)文化意蕴和人文情怀的形象打造

在《朗读者》中,董卿担任了主持人与制片人的双重角色,不仅是语言风格的设计者,也是语言行为的执行者。通过节目我们不难发现,每期的《朗读者》都会围绕一个有温度的主题进行,并且按照“札记”、“开场白”、“结束语”的这三个环节展开,通过主持人的叙述引领整期节目的情感走向。如,在第一期以"遇见"为主题的朗读节目播出中,董卿一改以往主持人通俗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而是运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去叙述:“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通过这种诗意的语言叙述,为整个节目的进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在接下来的开场白环节,运用《诗经》中蒹葭,《红楼梦》宝黛,以及《罗马假日》里的遇见,钱钟书与杨绛的遇见等,触发了观众一种直观的遇见感受,使观众一下子被感染,沉浸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影视臆想中,引起共鸣。最后在总结中运用“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的隐喻,表达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至高无上的敬意。

(二)多重角色的承担者

《朗读者》节目中主持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多重角色的承担者。董卿在节目中以策划者、参与者、调控者三个角色进行转变。董卿在节目开始时,通常采用的是策划者这一角色定位;在与嘉宾互动中,董卿则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节目中;在观众提问沟通环节,董卿更多以调控者身份参与到节目中。

在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节目中,主持人充当的角色的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者。中国新闻周刊在采访董卿关于节目定位的时候,她说过这样一句话:“主持人在节目中展现的角色,不仅是一名报幕员,把节目串联起来,而且透过主持人,我们还能看到导演的影子”。可以说,导演的很多思路和语言都是通过主持人展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是导演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成功的文化节目,离不开优秀的主持人对节目的影响。

文化类节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视节目向观众传达一种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在传递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会提升节目的文化层次,使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高。

二、董卿在《朗读者》中的角色定位的审美启示

第一,情怀让文化类节目“高而不冷”。《朗读者》不仅仅是一个读书节目,而是通过朗读讲述文字背后的故事,通过作品朗读抒发朗读者的情感,表达文化情怀。在以往的朗读类节目中,给观众的感觉是“高而冷”,《朗读者》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面,不仅注重朗读者的技巧,更注重朗读者的真情实感,既体现了节目的文化品位,又突出了朗读者的情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真实自我,所以当莎士比亚、老舍等中西大家经典出现在观众视野中的时候,才能够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作品中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与观众内心的精神世界形成吻合,人类的很多美好品质诸如善良、奉献、勇敢、进取、拼搏等精神通过文字最终通过朗读再一次传递给观众,形成强大的力量,震撼受众的内心。

第二,情怀依然是大众审美的主流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纵观当前文化类节目现状,文化情怀与内涵是文化类主持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大众渴求的审美需要。为了保证节目的品质,节目组甚至放弃了一些不适合节目的广告投放,正是因为这样的价值坚持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朗读者》才得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奉献给了大众一道精雕细刻的精神大餐,而大众的认可与良好反馈更应引起媒体深刻反思。

第三,大众审美对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养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文化类节目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出现了诸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诗书中华》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及《记住乡愁》、《非凡匠心》、《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纪录片,点燃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与守护。面对文化类节目的火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例如《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绿水青山看中国》的主持人撒贝宁、《诗书中华》的主持人骆新、《见字如面》的讲述人徐涛等。“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这些文化类节目和主持人,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类节目对主持人基本素质要求很高,主持技巧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才是主持人的灵魂所在。当泛娱乐化逐渐退潮,各种搞笑做怪节目已经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人们渴望的不再是一时的喧闹,而是那些能触及灵魂、经得起琢磨的精品,主持人作为节目组成部分的重要元素,更要经得起时代考验和选择。

三、结论

在当前物质文化不断繁荣,精神文化不断匮乏的时代,《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将朗读行为与电视美学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对语言、声音、空间、情感等多种元素的有效结合,塑造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象,将多种角色汇集一身,实现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文化形象的完美塑造,成功打造了《朗读者》这一优秀的文化节目,为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同时,董卿作为优秀主持人的代表,其厚积薄发,由主持人转型为制片人的经历也为支持人提供了一个范本,这本身也是主持人职业的应有之义,即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就是要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节目中游刃有余,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前行。最后,永远不要低估了大众的审美,不要以偏概全的去揣测大众审美,丧失了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是无法立足的,也是经不起推敲,更是无法赢得受众的。

猜你喜欢
朗读者董卿类节目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董卿的宝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