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9-03-22 12:08郭一先
金融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刊物期刊金融

郭一先

金融是经济的枢纽和核心。改革开放40年,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体系日益健全,金融业繁荣稳定发展。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高出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1.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1%提高到2017年的7.9%。《金融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金融经济》创刊于1982年,前身是《湖南金融研究》。1987年改名《金融经济》。在上世纪的18年中,作为湖南省金融学会的会刊,她主要在金融系统内部发行。进入新世纪,金融业蓬勃发展,老百姓手中的金融资产,包括存款、股票、债券、期货、保费爆发式增长。人们对金融知识的渴求,像面缸里丢进了发酵粉,迅速膨胀起来。然而一些金融期刊仍然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高大上面孔,与大众格格不入。怎样才能让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从2001年开始,《金融经济》迈开了改革创新的步伐,从纯学术理论文章的闺阁中走了出来,增设了生动活泼的市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办成了既受金融理论工作者欢迎,又被市场接纳,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金融期刊。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回想本刊成长的过程,回想在全国各地采访金融经济热点难点的时光,回想在那日夜伏案编稿的日子,作为总编辑,真的是感慨万千,夜难成寐。《金融经济》2001年5月改刊,我首先提出了用记者的敏锐、作家的文笔、金融家的眼光、经营者的头脑来办刊,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多年来,刊物发行量翻了几番,一本装帧精美的期刊飞向了大江南北,走进了全国34个省市,摆上了许多领导和专家学者案头。作为亲历者,我永远忘不了这么几组镜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刚从国外访问回来,风尘仆仆地在自己家中接受本人的采访,并鼓励《金融经济》做大做强;北方五省自发在承德市召开《金融经济》发行研讨会,邀请本人参加,我亲自听到来自基层金融战线鞭策人、鼓舞人的心声:“电视爱看湖南卫视,金融系统的杂志爱看《金融经济》。”在全国金融部门召开的一个期刊工作会议上,与会者称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湖南营造了一个“长沙《金融经济》现象”。在多方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金融经济》不断探索新路子,推出新举措,杂志社全体人员励精图治、勤奋工作,积极创新,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发行数量稳步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读者的好评,在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会刊和最佳会刊的基础上,又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金融经济》在期刊方阵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金融经济》为什么能在众多金融期刊中脱颖而出,由小到大,越做越强,被称为“长沙《金融经济》现象”呢?总结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让金融走进千家万户,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那就是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担在肩上,牢固樹立政治意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始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每当中央“两会”召开,有关“两会”聚集经济、聚集金融的热点文章便在刊物上频频出现。比如《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聚集》《物权法:石破天惊,横空出世》等等,都是配合“两会”作的全面宣传,它给广大读者以极大的指导、鼓舞作用。

第二,要让金融走进千家万户,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首先明确了刊物的定位:立足金融,面向大众投资理财。努力把刊物办成金融生活的指南,经济活动的窗口,企业融资的顾问,百姓理财的帮手。同时妥善解决好三个问题:既有较高的指导性,又具备一定的可读性;既着眼于金融经济的宏观走势,又关心广大读者的投资理财;既能为行业领导决策参谋,又能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本刊精心设计专栏,做到每期有策划,期期有新意。比如在本刊策划栏目推出的《上海,能圆国际金融中心的梦吗?》《重庆能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吗?》《中国金融之父:平遥票号》《澳门,博彩之都的新发展》《世界三元区:美元+欧元+中元?》等策划文章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对领导工作有指导意义,对金融员工和广大读者也有吸引力。正如湖北宜昌市一位银行员工向本刊致信中所说的:“过去银行系统订刊物很为难,领导同意订的,员工不爱看;员工爱看的,领导不愿订。现在好了,有了《金融经济》,领导同意订,员工愿意看,两全其美。”

第三,要让金融走进千家万户,必须有一支精干的队伍。《金融经济》杂志由于所处行业的位置,单一型的人才往往难以胜任,复合型人才才有用武之地。因此,我提出用记者的敏锐、作家的文笔、金融家的眼光、经营者的头脑的办刊条件,不拘一格选人才。按这个标准,我们挑选了一批既懂金融,又懂新闻、文学的同志担任刊物的编辑。对每期文章都力求抓住金融经济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精心选题,认真采访,将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尚无的事情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每期策划,坚持实地调查、实地采访,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如对顺德、义乌、温州、绍兴、华西村的几组报道,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有具备一流的人才,才能办成一流的刊物。杂志社不但有一支自己的队伍,还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与本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本刊撰稿,使刊物提高了档次,增加了亮点,这批著名专家学者包括厉以宁、吴敬琏、王一江、魏杰、钟朋荣、韩少功、白钦先等等。《金融经济》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

《金融经济》从小到大走过了36年的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优秀品牌期刊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纵观全国期刊,浩如繁星,都在改革。展望未来,因循守旧的时代已经远去,《金融经济》应顺应历史潮流,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是内容要从“硬指导”向“软指导”转变。内容为王,这是期刊内容思路模式转变的核心,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真正懂读者,了解读者的需求。读者的思想和生活,不是在屋子里思想得出来的,应高质量做好编前调研和策划,使题材和选题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同时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让刊物走进读者的内心世界。

二是经营上要从“等靠要”向“走市场”转变。这是传统期刊经营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传统期刊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的护佑下,成为了缺乏创新活力的一个根本原因,全国期刊工作会议也决定了期刊转制的指导思路,《金融经济》要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三是期刊传统操作方法已成过去,应尽快进行技术革新。我们面临的媒体内容已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新期刊的运营模式本质上是网络、媒体、通信三者的大汇流。《金融经济》应紧跟潮流,将平面纸媒体与网络结合起来,加快融合创新发展步伐,着力培养全媒体人才,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努力推动刊物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回首过去,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艰辛汗水。现在的《金融经济》新班子,依然斗志昂扬。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开拓前进,争取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刊物期刊金融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刊物贺词
期刊问答
系列刊物介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