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古村落景观元素现状探析

2019-03-23 06:09文定艳张怡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古村落

文定艳 张怡芳

摘 要: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国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还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和地域个性的代表。文章以云南沧源翁丁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落主要景观元素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为村落的建设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翁丁;古村落;景观元素

一、翁丁古村落概况及调研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对于外界而言,佤族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翁丁村距沧源县约40公里,地处群山围绕、云雾萦绕、绿水相拥的山麓之间。翁丁佤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平均每年有100多天的云雾天气,有壮观的瓦山云海和壮丽的日出等美丽的气候景观。翁丁有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佤族古村落形态,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村寨依然保有原始形態的民居建筑群,到处都有浓厚的原始部落气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它的评价。

本文是建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研究。作者在2019年7月8日对翁丁佤寨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通过这次实地考察,获得了该佤族村寨的历史、地理、文化信仰、建筑、科技、农业、林业、生态等的详细信息。

二、主要景观元素发展现状

翁丁古村落以“干栏式”和“鸡笼罩式”两种民居建筑为主要特色,加以寨心桩、女神图腾桩、牛头桩、神树等为村落点缀,利用竹木、石头的原色为主色调,运用竹编、茅草顶做装饰。近些年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价值,达到增新创收的目的,政府也修筑了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虽然政府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发展旅游带来的大大小小的破坏,依旧不容小觑。

(一)寨桩、民居建筑群、女神图腾桩

寨桩:屹立在村落的中央,是翁丁原始自然崇拜的象征。把寨桩立在寨子中间,这意味翁丁人民将在这里繁衍生息。立寨桩,祭祀桩,愿天神护佑村寨繁荣兴旺,村民安康,牲畜兴旺。寨桩由三部分组成(图1):第一部分,是龙竹制作的旗杆,旗杆顶部穿插着竹编的鱼,主要用作装饰,其次是辟邪。竹编下面挂着雕刻的木鱼和木船,是村民祈愿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寄托。第二部分,是旗杆边上的木塔桩,是用白石灰漆雕刻而成的大约2米高的一把斧头,上面刻着圆点、正方形、三角形等图案,代表着人们赖以生存的植物和树木。第三部分,是村落的寨心石,在木塔桩旁边有一根木桩,桩底的那块鹅卵石便是村庄的象征。木桩的顶部钉有一个供佛用的木盆,专供过年过节或者其他祭祀活动时盛供圣物之用。

民居建筑群:翁丁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依山就势而建,房屋分布随意,朝向不一。当地人俗称的“干栏式”也叫“叉叉房”,是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以3根原木作梁柱,椽条是平直的细木条,椽子上面用茅草排覆顶,并用藤条固定。四壁是竹篾编织组合而成,大门开在东面。椭圆形弯曲的屋顶,屋檐离地面两米,几乎看不到四壁,做采光用的老虎窗开在屋顶的两侧。

女神图腾柱(图2):实际上是佤族女神“梅依吉”的化身。它是对佤族先民木雕创作史诗传承和纪念的一部分。图腾柱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头部,除了眼鼻口等五官刻画以外,还有女神高举的纤纤玉手;二是颈部,洁白无瑕,没有掺杂任何图案;第三,一些符号刻在身上,对角线是山河的符号,圆点代表星星,它描绘司岗里传说中山河的形成,神燕尾符号代表燕子火神,齿状符号代表收获和瓜果,三角形符号代表永不熄灭的火塘,底部的水平和垂直条纹代表能够与神对话的木鼓。

(二)整体空间格局

翁丁村佤族是“直过”民族,生产生活水平低下,至今仍是原始农耕文化,因此,在原始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翁丁佤族村民对周边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依赖性很高。整体生态格局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山、水、村民和谐的自然景观,古村落地理环境以自然景观为主,气候宜人,植被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二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人文景观,至今仍然保留着原生态民俗活动,如拉木鼓、祭寨桩、祭神树、祭牛头桩等。

翁丁村周围植被覆盖率良好,古树众多,但是民居院落绿化较缺乏,内部花卉植被稀少。

(三)公共基础设施现状

作为AAA旅游景区,翁丁村的公共设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一,翁丁村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第二,整个村落没有一个休息座椅;第三,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污染了地下水质,对居民内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了整个村落的美观;第四,部分道路破烂不堪,雨水冲刷严重;第五,夜间的村落没有任何照明设施,不便于夜间行走和村落安全。

三、翁丁古村落景观元素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风格不统一

虽然近些年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依旧没有阻止部分村民对村落整体景观造成破坏,如新旧建筑风格不一,新旧建筑材料不一,新旧建筑色调不一,等等。主要表现为:村民自作主张随意搭盖水泥砖头的猪圈,严重破坏整体民居建筑原生态的竹木色调;生产工具及竹编家居用品如竹编凳子、竹编餐桌、竹编簸箕、竹编筛子等已经被现代家具沙发、塑料凳所取代;居民自发修建的新式阁楼、门窗,让传统民居失去了原真性和原味性。

(二)文化内涵缺失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对翁丁古村的盛誉,翁丁村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和浓厚的佤族文明,在还未旅游开发之前,“拉木鼓”、新米节等民俗活动办得好不热闹,但是随着村民的搬迁和外出务工,一些传统的竹编工艺、织布工艺、酿水酒工艺渐渐被人们所淡忘,甚至消亡,连祭祀仪式都有所简化。现今村民的生活方式就是外出务工、开住宿餐饮、贩卖茶叶、售卖旅游工艺品等,在文化方面,既没有特色的表演和演出来传播自己的佤族文化,也没有一套表达自己民居文化价值的系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特色,究其原因是居民及政府为了旅游发展破坏了这一文化内涵。

(三)整体景观环境被破坏

翁丁佤族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寨心桩、女神图腾桩已经成为该地的重要景观,是翁丁古村落的原生态的象征,也是对外宣传的名片。即使各方力量都在不遗余力地保护,但是依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民居建筑破败不堪,年久失修;有些村民不顾整体建筑景观的和谐,随意乱搭乱建。

(四)水体受到污染

村落的主要排水方式是通过村落的明沟排水。雨季时节,村落的自然排水量增大,沿沟洗刷下来的泥土以及村民排放的污水混合到一起,导致水体污染且气味异常难闻。原因是: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手就扔,喂养牲畜的污水也乱排进道路或者水沟里;村落没有系统的污水收集及污水处理的设备及相应的措施,例如机械格栅、气浮机、过滤器、电解反应器等。

(五)植被遭到破坏

翁丁古村落院落绿化面积甚少,公共娱乐空间也比较少,虽然有高山榕、杧果、芭蕉、黄蝉、杉木、霸王鞭、喜树等植物,但是由于环境保护不力,加上雨季冲刷严重,有些路面泥泞,乱石四滚。政府不重视村落绿化以及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都是导致院落绿化贫乏、村落景观缺乏观赏性的原因。

(六)大气污染

村落西南角有个露天垃圾焚烧场,周围村落的生活垃圾都是集中于此。由于没有烟气净化设备及专业的垃圾焚烧炉,以至于垃圾都是随意焚烧,当焚烧垃圾时,黑臭的浓烟四起,灰烬肆意飘向空中,对村落空气的污染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形,村民只有忍耐。除此以外,村落南侧有条6米宽、连接翁丁下寨的村镇公路,交通的便利给村民带来了便利和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不少问题。来往于这条道路上的车辆排放出的尾气引发空气污染,但又没有建设完整的绿化隔离设施,加上村民本身的环保意识也比較淡薄,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四、结语

古村落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国村落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该地区的当地民族的文化和个性的代表,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旅游价值、科研价值、建筑艺术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等。沧源翁丁佤族古村落是佤族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翁丁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佤族400多年。把翁丁佤族古村落作为本文的案例,对其村落的景观元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民族村落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佤族的传统和文化的延续。因此,本文选取翁丁佤族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村落的景观元素,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村落的良性发展,又有利于佤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刘珍宇,姜艺伦.浅析点线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使用[J].民营科技,2017(2).

[2]李陈贞,余凌云,朱静,等.荆坪古村景观元素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6(11).

[3]张大玉.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

[4]王登辉.云南典型民族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研究:以翁丁、翁里、乐居村为例[D].云南农业大学,2017.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

通讯作者:

郑绍江,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猜你喜欢
古村落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浅议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土文化复兴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慎章翔:探寻古村落的振兴模式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扎囊江南古村落地名考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走出一条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