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影响*
——考虑创业者人力资本禀赋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2019-03-25 02:59何安华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业者变量农民

郭 铖,何安华

(1.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2.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10)

一、引 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国家战略。“大众创业”是指普通劳动者在有利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弥补自身创业素质不足和创业资源短板,发现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以创造经济社会价值的过程。早期创业理论认为,创业者是天生的“精英群体”,具备杰出特质,可承担重要职能。此理论未得到实践支持,大量事实表明,创业者素质可由后天塑造,某些态度和行为可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Jeffry,1989)。即创业者素质和能力本质上是人力资本,可经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大众创业”关键在于创造一定条件使普通劳动者获得人力资本。农民是“大众创业”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但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就业和教育长期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力资本薄弱,迫切需要通过创业培训提高创业素质。2016年6月,人社部、农业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将返乡农民工中有意愿开展创业活动和处于创业初期的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服务范围,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特点,开展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实用有效的创业培训,实施培训、孵化、服务“一条龙”帮扶,力争2020年使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农民工等人员均可参加一次创业培训,有效提升创业能力。

我国农民创业培训实践仍处于探索期,未形成系统的农民创业培训体系,农民创业相关研究也较薄弱。魏江等(2009)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对象、内容、组织和经费,认为当前主要问题是缺乏创业意识培训。鲍海君(2012)基于田野调查,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内容体系,包括补偿性、创业引导、创业技能及创业计划培训。郑军(2013)根据山东省数据,实证分析农民参加创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年龄、培训项目认可度、担忧创业前景以及参与创业培训的收益预期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参加创业培训意愿。方鸣等(2016)分析中西部地区353个返乡农民工样本,指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技能和创业培训经历等是影响农民工创业培训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对当前农民创业培训的重点关注不足,影响我国农民创业培训体系的构建。

在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环境下,农民可结合已有农业资源,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涉农行业(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创业。因此,本文以农民涉农创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下问题:(1)当前哪类创业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影响较大,应重点推进?(2)正规教育程度是否制约我国农民创业培训效果?创业经历是否显著影响农民创业培训效果。

二、研究假说

(一)农民涉农创业培训类型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创业培训的作用在于培育创业相关人力资本,使创业者具备创业素质和能力,更好发挥创业者职能,从而提高创业绩效。因此,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创业培训的导向,而能否显著提高创业绩效是判断创业培训是否有效的标准。坎特龙(1775)、萨伊(1803)、马歇尔(1890)、熊彼特(1912)、Knight(1921)、Kirzner(1973)等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均对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作出阐释,可概括为五方面,一是持续“警觉”,发现市场机会;二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决策;三是说服资金提供者为其提供创业资金;四是组织和协调生产、销售过程;五是承担风险。根据创业者五方面素质和能力,结合我国农民创业培训实际,可将农民创业培训按内容划分为四类。

1.生产技术类培训

此类培训对应组织和协调生产过程的能力。对农民而言,选择较熟悉的涉农行业开展创业看似门槛较低,但赢得市场并实现盈利必须具备提升产品、服务品质和降低成本的相关技术。我国种养殖业面临高成本问题,运用先进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是扩大种养殖业利润空间的必然选择;而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中,农民缺乏相关经验和技术,需通过培训弥补技术短板。因此,生产技术类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涉农创业技术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创业绩效。

2.市场营销类培训

此类培训对应对市场机会保持警觉、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以及组织和协调销售过程的能力。市场营销本质在于发现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盈利。我国居民生活需求变化显著,主要体现于食品需求结构变化、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多功能性需求提升。涉农产业中,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大势所趋,流通环节“互联网+农业”模式不断涌现。加强市场营销类培训使农民创业者更易适应多变的营销环境,从而提升创业绩效。

3.经营管理类培训

此类培训对应制定决策、承担风险的能力。任何企业正常经营均需管理者做出决策、制定计划、设置组织结构、协调各部门、激励企业成员并控制风险。我国多数农民既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又缺少经营管理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经营管理类培训是弥补农民涉农创业者能力短板的必要手段。

4.财务管理类培训

财务管理涉及创业者对资金筹集、资产购置、现金流管理及利润分配等活动的组织、控制和监督,旨在提高创业者筹集和使用资金的能力。相较于城市创业者,我国农民创业者财富积累相对不足,迫切需要通过财务管理培训掌握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以突破资金约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民创业绩效。

理论上看,四类培训均有助于提升农民涉农创业绩效。但实践中面临的直接问题是市场开拓和产品生产,初创期涉农创业者可能最需要这两类培训。经营管理能力虽然是农民创业者突出的能力短板,但创业初期,农民涉农创业者经营规模较小、经营领域单一,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工作较简单,经营管理类培训效果并不显著。随着创业过程不断深入,经营管理培训重要性逐渐凸显。财务管理类培训有助于创业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经营效益。但初创期创业者资金较少,调查显示,平均初始投资为33.67万元,初始投资额低于10万元的创业者占样本总体的62.82%。在投资额较低、财务管理工作较简单的情况下,财务管理类培训作用在创业初期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1:生产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培训显著影响农民涉农创业绩效,是当前培训的重点领域。

(二)正规教育程度和创业经历的调节效应

创业培训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训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培训主体着力做好师资配备、培训内容设置和方式选择,且需要培训对象能动地理解、掌握培训内容,并付诸实践。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民涉农创业者人力资本禀赋影响创业培训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其原有知识系统编码新信息,原有知识也调整变化,从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温彭年等,2002)。受教育程度是农民涉农创业者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直接反映,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助于理解创业培训内容,并将其纳入知识体系,提高其人力资本。信息经济学认为受教育程度可作为个体能力的信号(Spence,1976),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涉农创业者往往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可高效掌握创业培训内容。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2:农民涉农创业者受教育程度正向调节创业培训影响创业绩效。

“干中学”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积极学习,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Jr,1999)。创业过程即“干中学”的过程,创业者不断经历各种难题并尝试解决,总结经验教训。具有创业经历的农民涉农创业者更清楚相关领域创业成功因素及自身短板,从而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创业实际问题,创业培训对其创业绩效的提高可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3:创业经历正向调节创业培训影响农民创业绩效。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农民涉农创业调查数据。调查对象为农民涉农创业者,样本需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具有农业户口或在农村居住1年以上;2.经营活动主要在涉农领域;3.当前创业活动开始于2008年后(以反映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农民涉农创业)。调查员为招募于国内高校的120名学生,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20个县(市、区)下120个行政村。调查时间为2016年1~3月,每位调查员在其家乡所在行政村符合条件的农民涉农创业者总体中随机抽取1/2作为样本开展调查。考虑到样本农民理解力和表达水平差异,调查采取由调查员根据样本农民回答代为填写问卷的形式,获得745份有效问卷。

(二)变量及测量

1.因变量:农民涉农创业绩效

农民创业绩效的衡量,可分为以财务指标和其他企业发展指标为依据的客观评价法和以创业者主观评价为依据的主观评价法。两种评价法各有优劣,客观评价法可避免受访者情绪状态和配合程度的影响,但前提是相关指标数据可采集;主观评价法可给出创业者对于创业成功程度的整体感受,且不需要系列客观指标具体数值,但可能受受访者情绪状态和配合程度的影响。本文农民涉农创业样本大都创业时间短,财务制度不完善,无法获得所需财务数据。因此,使用主观评价法衡量农民涉农创业绩效。采用“创业活动对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与周围创业者相比,创业成功程度”两个指标,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综合反映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对于两个指标,本文分别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衡量,从1~5得分越高表示创业绩效越好。信度检验显示创业绩效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6,说明该量表中各变量内部一致性较高。为整合两个绩效指标以综合反映农民涉农创业绩效,本文对创业绩效指标作探索性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说明因子分析有效。按相关矩阵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得到1个公共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0.699%。本文使用该公共因子得分反映农民涉农创业绩效。

2.核心解释变量:创业培训

本文关注创业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影响,按培训类别设置“是否参加过生产技术类培训”“是否参加过市场营销类培训”“是否参加过经营管理类培训”和“是否参加过财务管理类培训”四个变量反映农民涉农创业者接受创业培训情况。对四个创业培训变量作探索性因子分析①因子分析具体过程与上文相同。,按相关矩阵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得到1个公共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59.390%。本文使用该公共因子得分综合反映农民接受创业培训情况,以简化分析相关变量对创业培训与农民涉农创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3.调节变量:受正规教育程度和创业经历

贝克尔(1964)将人力资本区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前者包括个体特质、受正规教育水平等;后者指某一特定行业的知识和经验,又分为产业人力资本和创业人力资本。本文用正规教育程度代表农民涉农创业者一般人力资本;用创业经历代表其特殊人力资本,分别考查两类人力资本对创业培训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农民涉农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划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四组,并分别赋值1、2、3、4;创业经历则用0-1变量“此次创业前是否有创业经历”表示。

4.控制变量

为统计控制创业者个人、创业者家庭、创业行业及区域等层面的重要变量,选取以下控制变量。创业者个人层面控制变量,即创业者年龄;创业者家庭层面控制变量,即创业前一年家庭收入②对家庭收入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异常值影响。;农民涉农创业行业分为七类,即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资经销、农产品销售、农业服务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用六个0-1变量表示;创业所在区域按传统东、中、西部划分,用两个0-1变量表示。

(三)计量模型选择

观察绩效变量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创业绩效公共因子是一个有序变量,共9个等级,最小值1.114,最大值5.570,公差为0.557,数字越大代表创业绩效越好,符合有序变量特征。因此,本文使用有序probit(ordered probit)模型③有序probit模型与有序logit(ordered logit)模型同属于有序因变量模型。但本文研究中,有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的虚拟判定系数(Preudo R2)较大,因此选择有序probit模型。计量分析。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影响因素计量模型为:y*=β0+β1train1+β2train2+β3train3+β4train4+β5edu+β6exp+β7(t r ain×edu)+β8(t r ain×exp)+β9z+ε 式。中,y*表示农民涉农创业绩效④y*是一个连续隐性变量,无法直接观测,但属于某个绩效等级。;train1~train4分别代表生产技术类培训、市场营销类培训、经营管理类培训和财务管理类培训,train为各类创业培训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得分;edu和exp分别表示农民涉农创业者正规教育程度和创业经历;交互项train×edu和train×exp分别反映正规教育程度和创业经历对创业培训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z为控制变量,包括创业者年龄、家庭收入、创业行业及区域变量。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证结果分析

有序probit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似然比检验显著,表明模型整体显著,模型选择合理。观察自变量估计系数及显著性水平以验证本文假说。

(1)生产技术类培训和市场营销类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假说1得证。生产技术类培训估计系数为0.479,在1%水平上显著,反映农民涉农创业者对生产技术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创业绩效。市场营销类培训估计系数为0.455,在10%水平上显著,反映农民涉农创业者对营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创业绩效。财务管理类和经营管理类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影响均不显著。因此,生产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培训是当前农民涉农创业培训的重点类型。

(2)受教育程度对创业培训与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假说2未得到支撑。受教育程度与创业培训交互项为-0.088,且不显著,反映正规教育差异并非农民涉农创业者创业培训效果的显著影响因素。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大多数选择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涉农创业者具备接受一般创业培训内容所需的正规教育水平。调查显示,参加创业培训的样本中,具有初中学历的样本占比97.24%,而在样本总体中,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样本占比86.17%;二是在具备接受创业培训内容所需的基本正规教育水平后,正规教育不影响创业者运用创业培训知识提高创业绩效的能力。正规教育程度低并未构成农民涉农创业者通过接受创业培训提高创业绩效的主要瓶颈。

(3)创业经历正向调节创业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影响,假说3得证。创业经历与创业培训交互项系数为0.519,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对于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创业培训对其创业绩效影响更大。观察创业经历估计系数可发现,其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涉农创业绩效。表明创业经历不仅直接有助于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提高,且有助于提高创业培训效果,通过“干中学”积累人力资本是促进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4)控制变量中,农民创业者年龄显著正向影响涉农创业绩效,反映阅历对农民涉农创业成功具有促进作用。家庭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反映财富积累可促进创业成功。六个创业行业变量中五个显著,表明行业选择是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2 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robust检验

为验证模型估计结果稳健性,使用稳健标准误(robuststd err)重新对变量系数做显著性检验,所得P值见表2。train1~train4、edu、exp、train×edu和train×exp等关键项显著性均未改变,robust检验支持本文计量分析结果。

2.变量替换检验

使用生产技术类、市场营销类、经营管理类和财务管理类培训变量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得分train代替各类培训变量,再次有序probit估计,结果见表2。train估计系数为1.021,在10%水平上显著,edu、exp、train×edu和train×exp等关键项估计系数方向和显著性均未改变,进一步支持本文计量分析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理论层面划分农民涉农创业培训类型并分析各类培训对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创业者人力资本禀赋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通过有序probit计量检验。

(一)结论

(1)生产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培训是当前显著影响农民涉农创业绩效的两类培训。(2)正规教育水平对创业培训效果无显著影响,不同文化程度农民涉农创业者均可通过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相关人力资本,从而提升创业绩效。(3)创业经历使农民创业者更具针对性选择培训内容、更积极掌握创业知识,并将培训所学有效运用于创业实践,从而提高其涉农创业绩效。

(二)启示

(1)通过创业培训使农民积累创业相关人力资本,对其涉农创业绩效的提高和“大众创业”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当前农民涉农创业者中创业培训普及程度低。调查数据显示,生产技术类、市场营销类、经营管理类和财务管理类培训参与率分别为17.6%、9.9%、11.1%、3.5%。政府既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农业培训,也要鼓励营利性创业培训机构发展,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民创业培训体系,促进我国农民创业培训的普及。当前应特别加强对初创期农民涉农创业者生产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培训的支持。(2)农民涉农创业者正规教育程度与创业培训效果无显著联系。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涉农创业者均具备接受创业培训所需的基本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水平对其接受创业培训不构成障碍。不同文化程度创业者均应高度重视创业知识的作用,选择切合自身所处行业和创业阶段特点的培训内容,积极参加创业培训以提升人力资本。(3)创业经历显著影响农民涉农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的效果。因此,农民应积极稳妥地投身于创业实践,先选择门槛较低、风险较小的经营活动,通过“干中学”积累创业相关经验和能力,并针对性地借助创业培训提升自身创业活动认知水平,形成“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成功创业。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为农民开展门槛较低的涉农创业活动提供更有利政策条件。

猜你喜欢
创业者变量农民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