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含量对超粗WC-Fe-Ni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19-03-25 00:01肖颖奕张帆张金祥文小强普建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6期
关键词:硬质合金微观粉末

肖颖奕 张帆 张金祥 文小强 普建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江西省钨与稀土功能合金材料工程实验室 赣州 341000)

0 引言

硬质合金是由金属碳化物作为硬质相,粘结金属如Co、Ni 等作为粘结相,经粉末冶金法制备而成。因此,硬质合金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性好等特性,广泛地被应用于切削工具、耐磨部件、采矿工具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工具材料[1,2]。传统WC-Co 硬质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硬质合金应用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传统硬质合金在某些方面已呈现出不足[3]。此外,Co 金属作为战略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替代Co 硬质合金的研发已成为目前硬质合金行业的研究热点。

与金属Co同族的金属元素Fe、Ni被认为最为合适的替代选择。然而用Fe代替Co作为粘结相时,由于Fe对WC的润湿性相对较差、两相区狭窄,难以获得理想的合金组织与性能。Ni 对硬质相WC 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添加适量的Ni 可以明显地提高合金性能。同时,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也可进一步强化并提升合金性能,如Mo、Cr、Si、Nb 等元素也具有很好的固溶强化效果。

超粗晶硬质合金是目前世界硬质合金主要技术进展代表之一,广泛用于采矿、凿岩、轧辊等地矿领域,呈现出从单纯的材料制备技术向注重材料应用研究转变的趋势,市场前景广阔。为获得适合地矿用的铁镍基硬质合金,本项目采用超粗WC粉末制备粗晶铁镍基硬质合金,利用超粗WC 粉结构缺陷小、显微硬度高、微观应变小等优点,采用低压烧结的方式制备了WC-Fe-Ni-Cr硬质合金。通过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不同Cr 的添加量对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制备高性能超粗晶硬质合金提供优化参考。

1 实验

1.1 样品制备

图1 主要原料粉末SEM形貌

本文中所制备WC-Fe-Ni-Cr硬质合金使用的原料粉末为超粗WC粉、羰基Ni粉、羰基Fe粉、Cr粉,碳黑,其中超粗WC粉为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羰基Ni 粉、羰基Fe 粉为金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实验所需主要原料的微观形貌如图1所示,各原料粉末的检测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可见,本实验中所采用的粉末形貌较为均匀,粒度尺寸搭配合理,纯度、含氧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表1 原料粉末性能参数

实验选取WC-Fe-Ni硬质合金作为成分基体,合金中Fe-Ni粘结相总量为12.0 wt%,铁镍比为1∶1,Cr粉添加量分别为0~1wt%,相应的合金成分设计见表2。由于WC-Fe-Ni 硬质合金的两相区范围较窄,在结合各原料粉末中碳含量及氧含量的基础上,也相应增补了适量碳,以优化控制合金的组织结构。

本文中WC-Fe-Ni硬质合金制备工艺为:在硬质合金球磨罐中氩气气氛保护下,用Φ10.0 mm+Φ6.0 mm 硬质合金球组合作为研磨球,添加2 wt%的PEG成型剂,在无水乙醇中以150r/min 的转速连续球磨18h,其中Φ10.0 mm:Φ6.0 mm 硬质合金球质量比为2.5∶1,硬质合金球与原料质量比3∶1。球磨完成后,将混合料经70℃真空干燥2 h得到干燥粉末,再经40目筛网过筛并模压成形,最终在COD 733RL-64bar型低压烧结炉中进行脱蜡、烧结(烧结温度为1410 ℃,保温时间60 min,保压压力5 MPa)。

表2 合金成分设计

1.2 检测分析

采用尼康LV1500 光学显微镜观察合金的金相组织结构,腐蚀剂为10%氢氧化钠+10%铁氰化钾溶液;采用MIRA3 LMH 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微观形貌;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ISO 18754)测定合金试样的密度;采用洛氏硬度计(FR-3R)测试硬质合金硬度,加载力为60kg;按GB/T3851-1983 标准,使用WDW-100 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样品的三点抗弯强度,跨距为14.5mm。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微观组织结构

图2 所示为样品a 球磨混合干燥后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镜照片。在图2-a中可以看到,显示区域内粉末混合较为均匀,各原料粉末(如箭头所示)均保持了原有形态,说明球磨效果良好。图2-b为相应图2-a中白色虚线框放大区域,可见球形Fe粉、片状Ni 粉以及超粗WC 粉均粒度完整,混合均匀,有利于在后续液相烧结过程中抑制“铁镍池”,并促进(Fe,Ni)粘结相的均匀分布。

图2 混合粉末的SEM形貌

图3所示为三个不同Cr含量的WC-Fe-Ni-Cr合金的金相组织照片。图中三个合金的微观组织均具有形貌相似的两相结构,由大尺寸晶粒WC 和(Fe,Ni)粘结相组成。同时,可见合金中不同Cr 含量(0%、0.5%、1%)的添加对于合金组织并没有明显改变。当Cr 添加量为0.5%时,合金b 中粗颗粒WC 尺寸与数量略有降低,Cr添加量为1%时,合金c中粗颗粒WC尺寸与数量反而增加。由此可知,Cr含量少量添加时对合金WC 晶粒度影响较小,但添加量达到1%时,能略微促进合金中WC晶粒的长大。

图3 不同Cr含量下WC-Fe-Ni-Cr合金的金相组织照片

2.2 力学性能

不同Cr 含量的三个合金的硬度、抗弯强度、WC晶粒度、密度与孔隙检测数据,如表3所示可知,所有合金孔隙均达到A02 B00 C00水平,仅存在极少量的A 类孔隙,WC平均晶粒度均为4.5μm,硬度在84.5HRA附近波动,抗弯强度在2100-2500MPa之间。

图4为不同Cr含量对WC-Fe-Ni-Cr合金硬度、密度变化影响。合金的硬度如图4中圆点连续折线所示,三个不同Cr含量的合金硬度较为稳定,均在85HRA附近波动。根据Hall-Petch公式:

公式(1)中,σ为屈服强度,σ0为单晶屈服强度,k是常数,d为晶粒尺寸。

因此,合金的硬度与晶粒尺寸有着密切关系。这里由于Cr 的添加对晶粒尺寸影响较小,三个合金中晶粒尺寸均为4.5μm,致使合金中的硬度都较为接近。而合金的密度如方点连续折线所示,会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合金a中14.10g·cm-3均匀减少到合金c 中14.00g·cm-3。因此,随着Cr 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合金的密度,但对合金晶粒度及硬度影响较小。

表3 合金成分设计 wt/%

图4 不同Cr含量下WC-Fe-Ni-Cr合金的密度与孔隙率

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是衡量合金中晶粒尺寸、致密度、粘结相强度等性能的重要标准。如图5 所示,随着合金中Cr含量的增加,抗弯强度从合金a的2190MPa增加到合金c的2460MPa,这可能是由于Cr的添加对(Fe,Ni)粘结相具有固溶强化效果,提升了粘结相的强度,从而促使合金的抗弯强度升高。总体来看,Cr 含量的增加对超粗晶硬质合金晶粒度及硬度影响较小,但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弯强度。

图5 不同Cr含量下WC-Fe-Ni-Cr合金的抗弯强度

3 结论

本文制备了WC-Fe-Ni-Cr 硬质合金,通过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合金中Cr的含量对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 Cr 的添加对超粗晶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影响较小,所制备的WC-Fe-Ni-Cr 硬质合金均为WC+(Fe,Ni)两相结构,随着Cr含量的增加,能略微促进合金中WC晶粒的长大。

(2)随着Cr 在WC-Fe-Ni 合金中的含量增加,会逐步降低合金的密度,但对合金晶粒度尺寸及硬度影响较小,但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弯强度。当Cr添加量为1.0wt%时,合金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硬度为84.6HRA,抗弯强度为2460MPa。

猜你喜欢
硬质合金微观粉末
球磨时间对再生料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铁代钴镍高粘结相硬质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稀土元素对矿用低钴超粗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截齿性能表征参数的探讨
微观的山水
K+掺杂对YBO3∶Eu3+粉末发光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