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岚皋县国土绿化现状分析与实施的必要性

2019-03-25 10:59刘武斌兰玉芳
防护林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岚皋县国土造林

刘武斌,兰玉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48)

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创建生态城市已成为我们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1]。国土绿化行动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地处大巴山北麓的岚皋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森林经营,加强森林保护,狠抓城乡绿化,拓展特色林果,积极推动国土绿化事业科学发展。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完善造林绿化发展规划,优化全县国土绿化空间布局[2]。

1 发展现状

1.1 绿化造林成效显著

近年来岚皋县以完善森林管护体系为抓手,积极护林,大力造林,使全县森林面积、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造林面积达66 700 hm2以上,仅近5年就完成绿化造林25 400 hm2,中幼林抚育7 400 hm2,其他各项工程建设14 400 hm2,义务植树309.3万株,建设绿色长廊719 km,实施公路绿化350 km,河道绿化治理200 km,完成重点区域绿化治理600 hm2。

1.2 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岚皋县以“旅游富民,生态强县”战略为指引,依托森林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山林经济,重点打造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和“五园”建设为主的山地经济林产业。

1.3 森林旅游蓬勃发展

岚皋县自然景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坚定生态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着力加强景区开发建设,聚力打造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以森林生态为基础的“一廊五区、一环五圈”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1.4 天然林保护稳步推进

岚皋县先后制定了《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管护体系,通过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森林分类经营等措施,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确保了全县155 300 hm2森林资源的安全。

1.5 退耕还林进一步落实

近5年来,全县退耕还林政策平稳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成效显著。共计兑付退耕还林资金18 476.89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800 hm2,封山育林666.7 hm2,补植补造2 000 hm2;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造林1 986.7 hm2,低产林改造853.3 hm2。新一轮退耕还林1 066.7 hm2造林工程正在组织建设当中。

2 存在的问题

2.1 林分质量偏低,综合利用效益不高

全县有林地达到147 067 hm2,林分总蓄积量922万m3,由于中幼林和次生林林分比重大,平均蓄积量不足75 m3·hm-2,并且在天然林中存在密度过高、出材率低、卫生状况差、部分林分老化枯损严重的状况;在人工林中存在纯林较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森林经营处于相对迟缓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力度。

2.2 林业产业规模较小,缺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林业产业作为岚皋县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中药材、禽畜、养蜂等为代表的林下产业发展迅猛,茶产业异军突起,以森林旅游为主要代表的旅游业成了岚皋县旅游产业的核心力量。但是,林下经济受制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导致质量效益不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还未完全显现,茶叶平均单产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60%,新建核桃园尚未成林、挂果率低,且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偏低。

2.3 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口不断增大

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水平和日常管理要求较高,但是项目资金投入普遍偏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有限,导致林业工程项目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近些年,民间资本积极进入林业产业项目,但是融资渠道的单一和不畅使得项目单位资金紧张,林业发展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岚皋县林业建设的发展。

2.4 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越来越严峻

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使得大量的荒山荒坡变成林地,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也使原有的林区间天然隔离带逐渐消失;随着对外道路的修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对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控等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2.5 林业队伍建设滞后,技术力量薄弱

林业自身投入的薄弱,导致林业从业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严重滞后,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遇到严重障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甚至出现局部真空状态;林业服务体系建设也受制于资金、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林业技术及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现有林业技术力量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建设需要。

3 实施国土绿化的必要性

3.1 国土绿化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国土绿化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根本举措[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有利于保护全县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国土绿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人民生存环境,建设美好绿色家园[4],促进本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3 国土绿化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

绿色家园、改善环境建设是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意识的重要措施之一[5]。通过实施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和综合治理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和城市形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美好愿望。

3.4 国土绿化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

通过群众广泛参与生态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养成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习惯,弘扬生态文明中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壮大生态文明建设力量,使生态伦理、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形成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实现全县生态良性循环,保障、促进和引导城乡的可持续发展[6]。

3.5 国土绿化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已成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7]。

3.6 国土绿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效地保护了岚皋县生物多样性,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使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得以保存繁衍,生物种群数量更加丰富多样,为生物工程、科学研究提供良好丰富的生物资源,改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岚皋县国土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产业扶贫助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陕西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个案研究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