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论坛的侨务公共外交功能论析

2019-03-25 05:38林逢春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9年1期

林逢春

摘要:世界华商大会等涉及侨务的非政府论坛为中国提供了与华侨华人及其住在国进行信息与思想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推进中外经济合作共赢,提高华侨华人对祖国形象的认知程度,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但是,当前世界华商大会的侨务公共外交功能受到华商民族文化认同走低、西方“锐实力”的舆论围攻、民粹主义与贸易摩擦等因素制约。中国应增强非政府论坛的侨务公共外交效果,树立大数据管理理念实现中国与海外华商的信息互联互通,以合作共赢理念来推动中国与海外华商及其住在国企业的共荣发展,推动“双创”政策理念融入非政府论坛的议程与项目推介。

关键词:非政府论坛;侨务公共外交;世界华商大会;海外华商

中图分类号:D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9)01-0106-07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提出的侨务公共外交一直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的重点,也是当前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历来重视利用多种平台来拓展侨务公共外交。近些年,有关侨务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持续升温。许多学者在探讨侨务公共外交理论基础、运作机理、对象及前景的同时,注重从以色列等侨务资源大国汲取可资借鉴的经验,尤其是立足中国(侨乡)、参政党及海外侨务资源探寻因应的实践策略。在相关策略分析中,个别学者已经意识到世界华商大会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将华商视作“一带一路”下侨务公共外交实践的理想目标群体[2]。事实上,早己有一些学者立足世界华商大会的发展脉络,关切中国借由该平台所集聚的海外华商为民族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重点强调该盛会在展示华商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及推动中国、华商居住国与大会东道国经济合作的意义,并将世界华商大会等非政府论坛视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总体上看,学界对世界华商大会与侨务公共外交给予了持续关注,相关成果也提出了世界华商大会在侨务公共外交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但对世界华商大会等非政府论坛与侨务公共外交的内在联系,非政府论坛推进侨务公共外交的作用机理等问题的研究还较不足。

一、侨务公共外交与非政府论坛的内在关联

随着地缘政治权力格局的变迁及新时代中国对国家利益的全方位诉求,中国在大幅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受到个别西方国家的猜忌。当前,“中国威胁论”加剧了中国崛起的结构性压力。据此,中国急需借助公共外交来实现战略突围。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模式,侨务公共外交是中国借助侨务渠道来开展的公共外交。它涉及三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行为体——中国(施动方)、海外华侨华人(媒介)及其住在国公众(受动方)[3]。中国试图有效调动华侨华人目标群体的认同力量,借由该群体通过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途径在其住在国民众间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以此实现侨务公共外交的预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活跃在各行业领域的海外华人精英更接近高质信源、更具活跃度和具有更高的公共事务参与度,而且其言论在当地华人社会乃至主流社会公众舆论中具有较强公信力,能够在多级传播中产生重大反响[4]。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将海外华人精英视为侨务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通过授意或委托民间团体借由论坛、学术会议、圆桌会议、考察访问等方式来联动海外华侨华人精英,借以发挥该群体在其住在国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中的沟通桥梁作用。其中涉侨论坛,尤其是各国华人精英所参与的非政府论坛,成为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非政府论坛通常是在某一个(些)非政府组织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立足自身宗旨而发起动议,号召相关跨国非政府组织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共同以会议形式进行对话的平台,是相关机构宣示政策理念、展开公开讨论、实现信息共享、凝聚共识,及推进各行为体或成员间交流合作的管道。一般而言,随着参与方与相关议题的扩展,这种公开讨论和意见表达的沟通方式将朝着机制化的方向发展,并凭借某种集体观念与合作行为而易于达成预期目标[5]。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社会,非政府论坛通常借助发达的媒体宣扬各方发展诉求和共同愿景,增进公众对东道国和参与国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近些年,中国重视借助世界华商大会、(博鳌亚洲论坛)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全球华商组织高峰会议和世界华侨华人企业家南沙自贸区圆桌会等非政府论坛来联动华侨华人精英,通过领导主旨讲话、专题研讨会、发行出版物、文艺汇演、科技项目路演和座谈等形式来发挥华侨华人在当地华人社会乃至主流社会中的作用,在其住在国民众间传递中国国家正面形象,借以提高中国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世界华商大会是华裔商人之间实现商业信息互享和文化联谊的世界性论坛。它关切各阶段华人经济重大问题,将经济交流、学术文化活动有机统筹运作,是以交流讨论为主要手段,以会议为主要平台,以振兴华人经济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沟通纽带的一系列持续性活动[5]。

其一,世界华商大会由华人精英群体发起和组织,主要以会议的形式为华商、各国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要等多元主体提供交流合作平台。面对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海外华商重视利用中华文化纽带构建以经济利益为向导的民间经济合作关系。对此,华商有识之士希望建立一个族群经济网络来推动华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1991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泰国中华总商会等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召开“世界华商大会”,并于新加坡举办了首届世界华商大会。尔后,在各国中华总商会的推动下,世界华商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盛会都得到了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众多华商(组织)的积极参与[8]。同时,东道国的中华总商会也会邀请当地政府、工商界和学者列席并通过主题演讲与考察活动来实现多元主体的信息共享[9]。在过往的14届大会中,华商与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形成平行关系,主要借由会议研讨来增进自身与各国工商界精英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其二,世界华商大会以共同议题为导向,通过商业信息交流与文化联谊,谋求华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成立之日起,世界华商大会便以“在商言商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各阶段华商共同的经济文化需求“框架化”各届论坛的主题议程,进而在华商网络内部谋求市场信息共享与民族文化交流。一方面,历届世界华商大会先后围绕“知识经济”“科技创新”“一带一路”“东盟区域一体化”与“海洋合作发展”等热点议题[10],并借助会上华商、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信息与知识,在把握华商经济转型发展的行动方案的同时,拓展社会资本,实现东道国、华商及其住在国的共赢发展。另一方面,世界华商大会以民族文化为沟通纽带,关切华商的文化权益,主要借助主题议程探讨华人企业精神、海外华文教育的振兴等重要议题,辅以文艺汇演和文化产业参觀等形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华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养料。

可见,作为华裔商人的世界性论坛,世界华商大会既是华商网络信息互动、文化沟通及经贸合作的加速器,也是参与国政府借助华商网络来提高国家品牌的重要平台[11]。对中国而言,世界华商大会有效架起中国、海外华商及其住在国政府与企业等多元主体进行信息与思想沟通的桥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良好载体。因此,中国将世界华商大会视为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在南京和成都举办了第六届和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此外,全国工商联、贸易促进会等组织精心组织或积极参与历届世界华商大会的系列活动,适时组织内地知名企业代表组团参加盛会,希望借此加强中国与海外华商的互动,发挥这些跨国华人精英在推动中外经济与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二、非政府论坛的侨务公共外交功能

(一)推进中外经济的共赢合作

围绕“在商言商”的大会宗旨,世界华商大会下设各种主题论坛、洽谈会,汇集各国政要、商务精英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与对话,或者安排政府精英与(新兴)产业领军人物作经济科技形势与企业战略管理的专题演讲。相关安排加深了各国华商的交流,使华商更加明确了新时期本行业发展趋势与因应策略,并能寻获合适的投资机会、融资渠道与合作伙伴。尤其是伴随中国的崛起,华商从历届大会上中国政要、企业家代表的政策宣传和信息分享,获知了中国的发展战略、政策规划与商机,为寻求合作共赢的路径提供了便利。根据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世界华商大会上多元行为体的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将给华商带来预期收益和抗风险能力,使该群体意识到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加强与中国和住在国各界的信息沟通是其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和源头[12]。印尼中华总商会监察委员会主席谢华安表示,广大华商不仅要寻找在中国发展的机遇,还要在交流中发现全球商机,因为这对华商自身发展而言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优势[13]。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给海外华商带来的辐射源效应,中国政府官员、智库专家和商界精英在世界华商大会上所作的有关“一带一路”宣讲动员,更易使海外华商发现与中国合作的利益连接点。在第十三届大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许荣茂号召海外华商把握历史机遇,扮演“中国经济与世界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14]。浙江大学周谷平和陈建教授等基于该校在海上丝路指数等项目研究方面的成果,为广大华商阐释了“一带一路”下华商创新发展的路径[15]。对此,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主席韩健光表示:“世界华商大会成功举办,这是全球华商交往中的一件盛事,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了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的宝贵平台,在推动中国及华商所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华侨华人国际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

(二)增进海外华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积极认知

在历届世界华商大会上,中国综合利用专题论坛、研讨会、展览及商务考察等环节来提高海外华商的“中国认识”,妙用致辞、贺信、座谈、宴会及捐赠等公共关系方式来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一方面,中国政府高层的政策决心和企业家、学者们的政策诠释与项目推介,以及会议组织的各种展览会与商务考察活动,有助于全球华商及时了解中国营商环境、新兴产业状况的真实图景。另一方面,中国政企在大会期间对海外华商的公关社交活动,增进了海外华商与中国各界的情感联系,有助于海外华商对中国树立起正面的国家形象认知。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华侨华人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动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合作”[17]。在广大华商看来,国家领导人对海外华商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所扮演角色的褒扬,尤其是与华商的合影、握手慰问,是一种释放情感礼遇与“合作共赢”的信号,是海外华商获取象征性资本的重要标志。国家领导人对海外华商的亲善与优待,以及表达的中国与海外华商合作共赢的政策取向,赋予了该群体一种想象中地位的提升[18]。广大海外华商对中国树立起一种积极的国家形象认知。此外,主题演讲和实地考察是中国借助大会展示儒商形象及国家真实图景的绝佳机会。如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期间,主办方安排海外华商对坐落在郸县的中国软件空间技术产业园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这些海外华商精英认为:中国己成为世界经济的推动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长期发展的实力[19]。在第十四届大会上,缅甸中国企业商会中国侨商联合会企业亚太国际控股集团和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会员企业广东恒兴集团分别向缅甸政府捐赠2000万缅币[20]。中国政府的政策号召与中国企业家的捐赠活动,增进了中方企业与海外华商企业之间的信任,在海外传递了中国国家正面形象。

(三)加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秉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宗旨,世界华商大会自首届以来便十分重视象征华商身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传播。主办方注重从建筑文化与行为文化两个层面去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借由主题论坛、文艺汇演和艺术展览等形式来增进华商的民族文化情感。这成为世界华商大会期间,华人社团自发性组织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庆典活动来拉近东道国民众与广大华商间心理距离的典型做法。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筹委会特别在闭幕式增设中秋大联欢活动,让海外华商重温“思亲团圆”的文化符号,强化自身的祖籍记忆[21]。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运用三千年古蜀遗迹“太阳神鸟”、蜀绣“芙蓉锦鲤”,辅以翠竹和熊猫等符号以及川剧变脸等文艺表演来展现中国作为中华文化母国的气派[22]。会务组还设计了“大熊猫之旅”和“礼佛之旅”等8条主题观光路线供华商进行实地考察,提高该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对华亲近感[23]。作为华人民族文化赓续的直接载体,华语在构建、传扬中华文化话语体系时成为维持、巩固跨文化传播体系的主体[24]。现实中,海外华商普遍将海外华文教育传承视作民族文化兴盛的象征及华裔商人文化资本的标志。在历届世界华商大会上,与会华商都会立足海外华文发展现状,以专题论坛的形式探寻在海外传扬中华文化的良策。比如,在第十四届大会上,民晋集团董事长郭杰与广大华商探讨了“一带一路”下文化影视、中华文化传承和华文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及推进民心相通的因应路径[25]。伴随“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来自中国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成为与海外华商文化互动及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如在第十四届大会期间,浙江大学代表团和校友企业家代表团拜访了缅甸浙江商会及当地华商企业,相关人员围绕教育技术服务、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与合作[26];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从文化视角提出了中國与海外华商及其住在国实现共赢合作的对策建议[27]。

三、非政府论坛彰显侨务公共外交功能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一)限制因素

1.海外华商新生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偏低,更注重利益的理性选择。作为当前海外华人社会的主体力量,华商新生代的民族文化认同远不如老一辈华侨华人。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海外华商极为关切在与中国“丝路”项目合作的市场前景及利益分配机制,并防范中国出口产品对其企业经营产生的挤兑效应[28]。换言之,海外华商以个人利益为优先项来考虑自身与中国经济社会政策的互动程度,而非单纯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国与海外华商良好互动的“共有知识”和情感纽带。如果世界华商大会所召集的海外华商新生代的民族文化认同总体走低,那么中国借助世界华商大会推进公共外交的成效必将大打折扣。

2.中国与海外华商的跨国往来受到西方“锐实力”的舆论围攻。中国在世界华商大会等国际性华人论坛上对海外华商所作的动员,如类似“建设侨乡”等宣传方式时常引起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华商政治认同的猜忌。譬如,新加坡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曾在各种国际场合批评中国对属于当地国籍的华商所作的政策动员。随着近些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力量对比发生深刻的变化,西方国家政府与智库热炒所谓的“锐实力”,指责中国试图借助侨务工作等手段对他国的政界、媒体和学界进行政治渗透和舆论分化的行径[29]。如《纽约时报》就污蔑中国利用“侨务服务”“海外联谊”等形式渗透新加坡的华人群体,阻碍当地华人国家认同的构建[30]。这种子虚乌有的非议在西方国家一直大有市场。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媒体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指摘中国政府涉嫌利用当地华商以政治献金的方式“渗透澳机构和培植政治人物”,并且干预当地学术自由[31]。可见,一些国家对海外华商与中国的跨国互动仍抱有警惕心理,且在西方舆论的操弄下,发酵成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这对中国借助海外华商推进公共外交形成一定掣肘。

3.部分海外华商经受经济民粹主义和“贸易战”的两面夹击。近些年,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摩擦不断,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西方国家不断遭遇当地经济民粹主义的打压。这对那些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和跨境電商的华商经济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一方面,海外华商借助中国相对发达的跨境电商合作和物流技术,在欧美国家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在同行中具有价格优势。这对后经济危机时代欧美国家同类中小企业产生较大冲击,给当地中下层劳工带来了就业难题,从而引起了当地民粹主义的反弹。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采取的“高压”措施,客观上给“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不管是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还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摩擦”,都对中国企业出口造成极大障碍,也给那些穿梭于中外经贸市场的海外华商带来巨大的挑战[32]。这也将削弱华商支持侨务公共外交的能力。

(二)对策思考

1.在“大侨务”观统领下借大数据技术来实现中国与海外华商的信息互通互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了解海外华商新生代的经济文化需求,借助服务号和公众号为他们设计和推送有关国学、中国商务文化和跨文化沟通等知识技能,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大侨务”观统领下,推动国内外涉侨智库、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资源积极参加各类非政府论坛,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论坛上为海外华商新生代提供国际企业战略管理与行业形势分析等信息服务,使华商及时了解全球经济走向和中国最新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海外华商 (组织)信息库,与本国“一带一路”产业分析形成数据匹配,并从物流、区域产业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来提高对沿线国家华商的信息服务质量[33]。

2.以“合作共赢”理念来推动中国与海外华商及其住在国企业的共荣发展。基于海外华商的政策环境和族群关系,中国在世界华商大会等非政府论坛上要避免使用“乡亲”和“爱国”等词汇;在公开场合及相关文化联谊等互访过程中,应秉持“合作共赢”的话语来纤解海外华商在交往进程中的身份困境,在非政府论坛举办期间适当增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增进与海外华商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携手海外华商推进“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理顺各种合作项目对接和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加强有关项目的普惠性宣传,改善海外华商及其住在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3.推动“双创”政策理念融入非政府论坛的议程与项目推介。凭借发达的新媒体和物联网技术,中国应积极推动“双创”理念融入非政府论坛议程,透过专题论坛、主题演讲和沙龙等形式,提高海外华商对我国“万侨创新”行动的政策认知。我国各地侨办应组织海外华商到创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项目合作,使海外华商更立体地把握中国的创新创业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鼓励海外华商以共建实验室、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参与中国各地的创新创业项目,并将合作成果及时推广到其住在国。凭借自身先进新媒体、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带动华商及其住在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从而在华商住在国树立起中国国家正面形象。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论断,推动我国对外工作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基于华侨华人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中国各级政府深入推进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下的侨务工作,更加广泛地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服务海外统一战线和国家对外开放工作大局。对此,中国政府明确将“侨务公共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大侨务”观的统领下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来推进侨务公共外交,助益大国成长。聚合海外华商、涉侨智库与专家学者等多元主体、保持信息与思想沟通的非政府论坛,成为侨务公共外交的有力载体与重要媒介。考虑到西方国家发起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贸易争端、经济民粹主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侨务公共外交造成的掣肘,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诸多非政府论坛上回应海外华商及其住在国民众的利益关切乃至全球治理问题;借助本国较发达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与物联网技术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与公共产品,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何亚非:侨务公共外交是“十三五”侨务重头工作[EB/OL].(2015-11-13)[2019-01-01].http://www.chinaqw.com/sqjg/2015/11-13/70446.shtml.

[2]谢婷婷.侨务公共外交在海丝建设中的实践策略——以华商为例[J].太平洋学报,2017(11):38-45.

[3]刘宏.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42.

[4]胡百精.公共关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58-265.

[5]卡伦·明斯特.国际关系精要[M].潘忠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8-182.

[6]刘丙婷.论坛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分析——超越NGO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07 (5):28-32.

[7]廖小健,刘权,温北炎,等.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经济[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96.

[8]陈永胜.世界华商大会初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67-72.

[9]周聿峨,李亚.世界华商大会:连接世界的网络[J].公共外交季刊,2012 (4):29-33.

[10]第13屆华商大会在印尼举行共谋华商新发展[EB/OL].(2015-09-28)[2019-01-01].http://phtv.ifeng.com/a/20150928/41483188_0.shtml.

[11]李丹.超民族国家经济网络的运营——华商大会与韩商大会的比较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3):17-24.

[12]刘少杰.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37-340.

[13]廉丹.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发现“中国机遇”[EB/OL].(2013-09-25)[2019-01-02].http://news.hexun.com/2013-09-25/158304889.html.

[14]许荣茂太平绅士出席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EB/OL].(2015-10-08)[2019-01-09].http://house.chinadaily.com.cn/2015-10/O8/content 22133435.htm.

[15]浙江大学应邀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EB/OL].(2015-9-29)[2019-01-10].http:刀~.cawd.z ju.edu.cn/jndex.php?a=show&c=index&catid=17&id=4022&m=content.

[16]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印尼巴厘岛举行[EB/OL].(2015-09-30)[2019-01-10].http://www.sj-hs.com/hsnews/20150930687.html.

[17]习近平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EB/OL].(2015-09-25)[2019-01-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5/c-117506805.htm.

[18]刘文正.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关系中的穿梭者:华商的跨国角色与作用[J].南洋问题研究,2018 (2):85-96.

[19]王晋,廉丹,牛瑾,刘畅.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闭幕之际——携手再创“中国奇迹”[EB/OL].(2013-09-27)[2019-0-14].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27/29953214_0.shtml.

[20]第十四届华商大会圆满闭幕各国华商代表依依惜别[EB/OL].(2017-09-17)[2019-01-17].https://www.mmgpmedia.com/local/24285-2017-09-17-17-24-00.

[21]顾时宏.印尼中华总商会举办第13届世界华商大会推介会[EB/OL].(2015-05-06)[2019-01-17].http://roll.sohu.com/20150506/n412527564.shtml.

[22]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J].国际公关,2014 (4):68-69.

[23]中国发展华商机遇——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9月24日将在成都举行[EB/OL].(2013-06-24)[2019-01-18].http://www.cnena.com/news/bencandy-htm-fid-54-id-45843.html.

[24]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9.

[25]民晋集团董事长郭杰受邀参加第十四届世界华商大会[EB/6L].(2017-09-23)[2019-01-18].http://www.minjingroup.com/html/news/2017-9-23/569.html.

[26]罗卫东副校长率团参加第十四届世界华商大会[EB/uL].(2017-09-18)[2019-01-18],http://www.zju.edu.cn/2017/0918/c502a639667/page.htm.

[27]2200多家商界代表参加世界华商大会,唯一一家中国智库受邀主讲“一带一路”[EB/OL].(2017-09-17)[2019-01-18].http://news.ifeng.com/a/20170917/52030885_0.shtml.

[28]饶兆斌.经济高于地缘政治:马来西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观点[J].南洋问题研究,2016 (4):53-66.

[29]赵可金.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新在哪?[EB/OL].(2018-02-02)[2019-01-18].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8/0202/c345437-31252294.html.

[30]中国侨务工作被美媒炒作成“渗透”新加坡人打脸[EB/OL].(2018-08-08)[2019-01-18].https://new.qq.com/omn/20180808/20180808A0T9W0.html.

[31]分析|这个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为何比美日还凶?[EB/OL].(2017-06-10)[2019-01-18].https://www.sohu.com/a/147628173_774205.

[32]文峰,赵健.欧洲华商与中欧经济关系发展:角色、挑战与应对[J].亚太经济,2018 (4):12-16+25+149.

[33]“一带一路”全球供应链创新工程暨全球智慧供应链公共平台建设[EB/OL].(2018-01-15)[2019-01-18].http://www.sohu.com/a/216657464_532369.

责任编辑:孙德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