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津武清区设施冬春茬西红柿的优质栽培技术

2019-03-25 12:02王连和
农业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武清区西红柿栽培技术

摘 要:近年来,武清区已成为天津市生产大区,其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万hm2,年产蔬菜量达到150万t。西红柿做为本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曾荣获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证书,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很好。本文主要探讨设施冬春茬西红柿的优质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武清区西红柿整体生产技术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武清区;冬春茬;西红柿;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西红柿,别名番茄,是常见的蔬菜之一。其味道甜美,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深受大众喜爱。随着北方日光温室设施结构不断的调整、性能不断的提高,配套栽培技术也逐渐完善,冬春茬西红柿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武清区冬春茬标志性产物。其既填补了冬春期供给的短缺,又给广大菜农创造了效益,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1 品种选择

结合本地区种植的东圣1号、利粉1号、天马54、中研988以及中研868生产实际,通过进行观测、记载和统计比较。建议选择在设施冬春茬生产条件下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的西红柿品种,本地区选择的是中研868。

2 育苗技术

本地区采用的是集约化穴盘基质培育大苗技术,具体措施如下。

2.1 温度控制

在现有育苗温室条件下,通过加固后墙,使用EVA棚膜,寒冷季节温室煤电加温,后墙张挂反光幕等措施,保证育苗温室白天温度达到25℃以上,夜晚温度不低于15℃。

2.2 运用50孔穴盘基质适期播种育苗的方式

根据武清区气候条件和大良镇蔬菜种植区设施的保温性能,西红柿多在2月中旬定植,为保证产品能够较早上市,改变已经形成的小苗(苗齡35d)定植习惯为大苗(苗龄55~60d)定植。因此,西红柿在上一年的12月中旬以前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晒2d,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并不停搅拌,水温下降至30℃停止搅拌,15min后将种子放在25~27℃条件下催芽,约3d出芽,芽长0.5cm时播种。营养基质用水拌匀后,把基质的含水量控制在55%(建议误差5%均可)左右,其松软后可装入穴盘中,装入后,清理盘面多余的基质。在播种前,要把底水量浇够,使基质均匀下沉即可。播种时在穴盘每穴基质中央打1cm深孔,将发芽的西红柿种子平放入穴孔中,1穴1粒,再用拌好的基质盖好刮平。种子播好后,一定要注意保湿,可以用覆盖1层地膜的方法来加强保湿效果。

2.3 加强苗床管理技术

播种后加盖二棚和草帘,加强苗床保温管理,2~3d后及时查看苗情,当种子有50%左右出土时,及时揭去穴盘表面覆盖的地膜并适当补水,确保齐苗、全苗。

齐苗后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建议控制在24℃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高脚苗”的出现。西红柿的育苗周期内,要尽可能的延长光照时间,如遇阴天、雨雪天等,要记得及时补光。出苗后,要注意及时给基质表面补水,待出苗14d后,就可以开始喷洒叶面肥了,这时需要适当的控制水分,水分保持湿润即可,确保秧苗健康生长。

炼苗期一般选择在定值的前10d为宜,要通过通风逐步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保证在17℃左右,夜间温度保证在8℃左右,在保证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夜间温度可尽量降低,一般降低到5℃为最佳。在炼苗时尽全力保证水分的供应,以免基质过于干旱而伤及秧苗的根系。最后记得在秧苗出棚前喷1次杀菌剂,保证秧苗的后期成长。

2.4 栽培技术

武清区采用的是高垄全地膜覆盖大行距密植栽培技术,改变已经形成的传统栽培方式,在2月中旬进行高垄全地膜覆盖大行距密植栽培示范。对以往设施生产采用的双垄平畦栽培,大行距70cm,小行距50cm,株距40cm,每667m2定植2800株,大水漫灌浇水方式进行改革。为了提高植株根系地温,改善植株根系土壤环境,增加植株通风透光,本项目改为高垄全地膜覆盖大行距密植栽培。大行距90cm,小行距70cm起垄,双行定植,株距28cm,每667m2定植2925株,垄内铺设微喷灌设施,定植后进行全地膜覆盖,以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在传统生产每株保留3穗果的情况下,对西红柿上市时间和产量继续比较。

3 设施内温、湿、肥合理调控技术

3.1 温、湿度调节

从定植到结果前期这段时间,外界气温较低,适当提高设施内的气温和地温,加速缓苗。定植后3~5d内不通风,设施内温度保持在30~33℃。3~5d后既可以通风换气,来降低设施内的温度和湿气。

早春西红柿定植后10d左右,第1个花序开始开花结果,从3月中下旬第1穗果膨大到6月上旬,天气逐渐转暖,温度逐渐升高。为避免气温高于35℃使植株根系生长受阻和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不利于植株授粉受精,落花落果加重,座果率较低,且易发生病虫害。因此,严格控制设施内的温、湿度,是这段时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通常,第1穗果着色前,温、湿度控制在白天23~27℃,夜间13~17℃,空气相对湿度45%~50%。第1穗果着色后,逐渐加大通风量,实行上、下通风和昼夜通风,以防棚内温度过高影响果实着色。5月中旬[CD1]6月上旬,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和光照强度的增强,先通地脚风,随后将地脚膜卷至棚室肩部,使棚室起到防雨和减弱光照强度的作用。中午时分,为了防止强日光灼伤果实,可适当的铺盖草帘遮挡日照。

3.2 肥水管理

从缓苗后到第1穗果膨大,为使开花座果整齐,减少落花落果,确保前期产量,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营养生长,特别是对生长势较强的品种,严格控制浇水,进行蹲苗。有秧苗发生徒长,及时喷洒矮壮素,浓度适当加大。第2花序座果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果实迅速膨大。第1穗果由青变白时进行第2次浇水追肥,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每667m2施尿素10kg,或硝铵20kg。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植株的生长,以后每隔5~7d浇水1次,并随水追施化肥。在座果期喷5%过磷酸钙澄清液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或正大营养宝进行根外追肥,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防治秧苗早衰。

3.3 亚格泥宝生物酵素等产品在设施西红柿上的使用

亚格泥宝生物酵素是引导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实现顺应植物生理特点的一种植物生长营养剂,其具有生态防病和治病的双重作用。在西红柿全生育期使用亚格泥宝生物产品,包括好土地开根酵素、光合酵素、花粉酵素、回触酵素、几丁变糖,同时减半使用基肥中复合肥的使用量,并进行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调查。

4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运用新式高温闷棚方式

进入7月份,进行土壤灌水地表覆膜高温闷棚:对传统设施生产采用的干闷方法,棚室地温达不到70℃,影响闷棚效果进行改革。在清除棚室内植株残体后,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每667m2撒生石灰80kg,并撒入麦秸段,铺上废弃的大棚膜或地膜,足水浇灌后密闭大棚15~25d,使地表下10cm处最高地温达到70℃,以实现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从而通过减轻下茬西红柿病虫害的发生和连作障碍的产生,为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4.2 采用高垄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大幅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4.3 通過使用亚格泥宝生物酵素的产品提高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4 病虫杀灭方法

发生蚜虫采用黄粘板诱杀,挂在株间,高出植株顶部30cm,每667m2挂40cm×25cm黄粘板30~40块,当黄粘板粘满蚜虫和白粉虱时,上面涂1层机油, 10d重涂1次。

选用苏云金杆菌、武夷菌素、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3增抗剂、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按照各自的使用说明交替喷洒杀灭相关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董建明,王尊,赵丽萍,王立彬.冬春茬设施番茄的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3(1):11-12.

[2] 顾静娟,宋健,梅丹涵.番茄、豇豆、青菜周年栽培[J]. 2011(14):33.

[3] 王桂楼,周一君,赵德万.苏北地区棚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解析[J].现代农业,2009(1):6-7.

作者简介:

王连和(1960-)男,天津市武清区人,高中,现为天津市倍尔特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农民技师,研究方向: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武清区西红柿栽培技术
西红柿
天津市武清区发改委举办清洁生产审核培训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