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3-25 15:18苗文莉
西部学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非学历互联网+教育办学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基层电大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地方性教学点,其具有现代信息化手段、远程办学经验、专业师资队伍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开放性、灵活性等教学特点对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将“互联网+教育”与电大的教育资源结合,通过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探索社区教育模式、共享信息资源等途径,勇担新时代社区教育新使命,深入参与社区教育向前发展,是实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基层电大;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4-0090-03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一重要论断从战略高度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社区教育是使终身学习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环节,是全方位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社区教育应当依托互联网,通过柔性化学习平台建设,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历经40年发展的广播电视大学,在我国已形成中央、省、地市分校、县(区)级工作站组成的全覆盖远程教育网络。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电大已逐步实现向开放大学转型,新的发展方向已日渐明朗。重视传统的开放教育(学历教育)的同时,以非学历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不断挖掘老年教育需求,增强电大核心竞争力成为新时期电大系统实现整体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基层电大办学现状

虽然国家开放大学已于2012年挂牌,但省级电大、市级电大真正实现转型的仍是少数,基层电大尤其是市级电大、县级教学点(工作站)是开放教育延伸到教学对象的“触手”,在转型发展路上任重而道远。目前,基层电大办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一)生源逐渐减少,招生工作步履维艰

随着大专院校招生政策放宽,不断扩招,同时开放教育发展黄金期的后劲不足,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日益减少,上大学变得更加容易,使得人们选择再教育的机会减少,给基层电大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制约。随着其他网络院校的参与,成人教育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基层电大的招生市场份额。

(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不平衡

基层电大在思想、经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使用仍偏重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呈“畸形”发展,各地区差异较大、层次不齐,造成了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局面。虽然在一些地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干部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工作发展各具特色,但教育思维仍没有实现转变,对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仍未理清,对非学历教育仍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了非学历教育整体停滞不前的局面。

(三)教育资源共享性不足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教育资源的适用性、独特性、共享性成为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尤其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层次低、内容丰富性不足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共享受益面窄,不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16年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运行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开放教育学习网络平台,节省了各地市平台运行的时间及成本,更大程度上豐富、更新了教学资源,统一了操作流程及规范,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但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一些名家讲座、名师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仍共享性不足,师资之间的交流合作缺失,基层电大自建资源较少,非学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性仍停留在较粗浅的层面,共享的内容仍比较单一。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基层电大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非学历教育上下功夫。基层电大作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力量,其参与社区教育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的远程办学经验、系统办学优势和专业的师资队伍助力社区教育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基层电大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

(一)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为支撑,为社区教育提供技术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层电大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学习者,将网络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无论儿童、少年、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作为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化学习。同时,以基层电大为依托,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覆盖层次、覆盖人群,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使社区教育向普惠性发展。

(二)以远程办学经验为基石,促进社区教育体系构建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初衷。基层电大在远程教育办学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基层电大在市、县(区)分别设立有分校、工作站,一方面社会对电大办学的认可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县区级工作站对本地区社区特色、教育水平等信息掌握较为完整,这些成为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有力条件。其强大的网络平台和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县区级工作站更是直接延伸至社区的触手,增强基层电大与社区、街道的沟通和联系,有助于推进市、街、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的构建及区域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市级社区大学可挂牌设立在市级电大,县区成立社区学校(学院),街道成立社区学校,社区成立学习中心。同时,以基层电大为依托,充分发挥网络社区教育优势,坚持开放性、灵活性原则,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时间进行网络教学,使社区教育更加自主化、人性化。

(三)以专业的师资队伍为保障,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社区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打造一支专职社区教师、兼职社区教师、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是增强社区教育软实力的重要抓手。目前,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优秀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基层电大教师参与社区教育能够使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扩充来源渠道,同时也是社区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桥梁,能够不断地将现代技术、管理知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升生活技能的知识输入社区,提升社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当然,也需要积极与其他高等学校、中职院校积极合作,把社区教育需要的专家、老教授纳入到社区教育师资团队中。

三、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现状分析

“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潮流,更大程度上冲破了校园的封锁,真正实现了教育无边界,推动了教育资源获取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基层电大在推进社区教育领域仍面临着一些瓶颈:

(一)体制与机制转变的困境

从管理体制方面分析,电大实行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分级办学、分类管理”办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电大的发展空间。上级电大负责对下级电大教学业务的指导、服务及评估,但下级电大在人、财和物的分配方面往往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的。在这一双重领导和垂直管理的体制下,基层电大在业务方面表现出系统内上下联系紧密、系统外与同级政府关系疏远。从运行机制上看,由于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基层电大学历教育办学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学习评价机制等相关约束机制较为完善,但因教学对象不同、管理方式差异,这些对开展社区教育的适用性仍显不足,缺乏和社区教育配套的协调运行机制。

(二)教育对象转换的困境

教育对象的不同是基层电大开展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学历教育有其较明确的学习动机,如晋升需求、自我成就需要、求知动机等,且一般年龄相对在20—40岁之间。而社区教育教育对象延伸性更强,范围更广,其对象包括青少年、壮年、老年、残疾人和失业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不同的群体,需要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教育对象的转换对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师资力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分析

目前,基层电大在探索社区教育方面成绩斐然,逐步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但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的角色定位、教育理念、构建模式等问题上仍模糊不清,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实现社区教育本土化。在“互联网+教育”的契机下,应当充分发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打破单一的教育模式,建立完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发展新模式。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依托,终身教育是立足人的生命周期而提出来的。终身教育这一理念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主要是知识传递。注重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理论带入社区,使社区居民思想上、认识上紧跟国家的发展;将科技发展及应用前沿带入社区,使社区居民紧跟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时代的发展。第二层次主要是能力提升。社区教育应当在分析学习者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实用性为原则,传递学习者所需技能、传递当前社会发展新信息。比如可以从一些具有特色的社区入手,开展农民工知识技能、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婴幼儿护理、少儿兴趣班等专题内容;也可立足电大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入社区,使老年人跟上技术的发展、提高生活能力。第三层次主要是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社区教育使人们不断提高对“公民”的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广泛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充分展现主人翁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美德,增强责任。

(二)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电大为依托

社区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决定了其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政府要立足本地区特色,加强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社区教育开展的特点、方式、方法,清晰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为社区教育推进提供政策保障和系统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社区教育投入力度,为社区教育开展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保障。地方政府应当将社区教育列入专项资金,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基层电大加强社区大学的建设,发挥基层电大服务地方经济的潜力,由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向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办学模式转变,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纳入非学历教育发展规划中。努力将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协同发展,形成多样化发展格局。

(三)探索并推广社区教育模式

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其整体水平的提升。社区教育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积极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一些好的模式。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从宏观规划上提高对社区教育的重视度及科学合理规划。基层电大积极与市、县(区)、社区(村)合作,形成多级联动的终身教育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做好区域社区教育顶层设计。其次以先进地区经验为标杆,积极推进本地区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比如以上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为标杆,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社区特色,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对象的精准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学模式的标准化、信息平台的开放性。最后,根据不同群体,基层电大可尝试开展不同的社区教育项目,比如青少年社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下岗人员社区教育、新市民社区教育等,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

(四)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程度

学习型社会注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社区教育全媒体化发展将成为常态。基层电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桥梁,实现全通道、无缝隙衔接。以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为依托,转变发展思路和模式,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加速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构建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五)勇担新时代社区教育新使命

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是新时代社区教育新使命的核心内容。“互联网+教育”模式正是贴切迎合了这样一种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和教育模式,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具体发展需求。社区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基层电大作为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新时期的转型发展。

结语

基层电大教育的社区化发展从学习者角度分析,为全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参与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参与途径,从社会角度来分析,提升了全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基层电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社区教育方面大有作为,是基层电大实现转型发展的契机,是基层电大实现长足发展的转机。

参考文献:

[1]王康钱.电大继续教育中网络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0(1).

[2]王伯军,彭海虹,贾红彬,杨东.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8(7).

[3]刘彦.“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1).

作者简介:苗文莉(1989—),女,山西阳泉人,单位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阳泉分校,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非学历互联网+教育办学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