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期望差的成因与弥合对策

2019-03-26 08: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审计师社会公众独立性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一、审计期望差概述

1974年,Liggio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是“独立审计师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业绩的期望水平的差异。麦肯锡-罗宾斯事件之后,科恩委员会将审计期望差定义为公众的期望或需求与审计师能够和应该完成的水平之间的差距。1993年,Potter提出的概念被学界和大众普遍接受,她认为期望差距是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和审计师实际业绩的公众看法之间的差距,即“审计期望—业绩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的要素

根据Potter的审计期望差结构,审计期望差可分为业绩差距和合理性差距,而业绩差距又包括业绩缺陷和准则差距。

(一)审计业绩缺陷差距。这里的审计业绩缺陷差距是指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之中,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与审计准则规定的应有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审计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很容易受到自身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由于执业能力有限导致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亦或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使事务所在与被审计单位谈判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严重影响了其独立性。正是由于审计工作中存在各种内外部局限性,使得审计准则中规定的审计业绩未能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引起了差距的产生。

(二)审计准则缺陷差距。审计准则缺陷差距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在制定审计准则的过程中,大量借鉴国外审计准则,而这种准则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使得我国的审计准则一直是以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这种夸大的理想状态,是现阶段的审计师们,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的。这就使得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水平和现阶段审计师实际的审计水平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促使了审计期望差不断被拉大。

(三)合理性差距。合理性差距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认识存在着不恰当的认知,大多数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抱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是注册会计师无论如何努力都在现阶段难以实现的,这种期望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导致了合理性差距的诞生。

三、我国审计期望差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师的原因

1、专业胜任能力不够。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审计市场发展得相对比较晚。而市场所需要的中高端审计人才难以得到满足,大多数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经济业务日渐复杂,就算是具有审计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才也难以在审计业务中做到面面俱到。

2、审计过程中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和缺陷的意愿。假如审计人员的事务所不能保持良好的独立性,反而和被审计单位产生利益纠葛,或者与被审计单位狼狈为奸,那么审计的独立性就难以得到保障了。

(二)审计制度方面的原因。由于审计相关法令法规的制定机构相对来说不太合理以及法律不太明确使得审计期望差进一步地扩大。我国审计相关的准则大多是政府部门制定的。审计委员会作为制定审计准则的机构,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比如说社会公众、投资者、经营者等。如果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在审计委员会里有话语权,那么其制定的审计准则会考虑到更多人的利益,使得各方利益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但是我国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政府人员,在制定相关规则时,难免会偏向政府的利益,这就使得其他利益相关者难以得到平衡。

(三)社会公众的原因

1、社会公众先入为主观念。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许许多多还没有尘埃落定的事情过早地被搬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有审计失败的发生,那么关于审计失败的事件会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上传播。很大概率公众所接触到的解释会迅速占领公众的视野,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存在,即使最后结果不是注册会计师的错,但公众的对审计师的最初印象和认知是很难抹灭的

2、社会公众对审计师有过高的期望。社会对于审计行业的误解主要来自于社会公众所处的文化、历史、制度的差异。由于存在着这些差异,社会公众普遍会对于注册会计师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这种期望是极其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的期望也导致了 审计期望差的扩大。

四、我国审计期望差的弥合对策

(一)提高审计执业水平。审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那么减小审计期望差也会取得重大进展。提高审计执业水平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审计的技术能力,这首先需要设置审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和政府配合,加大对审计教育的投入,让审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校园里学到真正的技术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此外继续教育也需要同步进行,目前经济市场瞬息万变,相关法令法规也在及时更改,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新的技术可以辅助审计,如果审计人员故步自封不进行继续教育的话,很难做到执业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国家审计相关准则的制定和实施都逐渐在与国际准则趋同,这也从侧面展现了我国对于审计准则的制定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审计队伍的建设正处于进行阶段,很难达到现有准则的要求。并不是我们要因此降低准则标准,而是我们应该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审计能力和水准的审计准则。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些保护审计师的法令法规,明确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职责。审计准则的制定也应该由各个利益相关方都积极参与,当各方利益都得到相对最大化的满足,审计的期望差自然会缩小。

(三)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诞生,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审计师在这种环境下,应该更多地了解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的实际需求,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根据沟通的结果调整审计的目标和程序。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还需要审计师向社会公众普及最新的审计职责和目标,使得公众能够对审计有着更加准确和合理的认识。只有社会公众和审计师进行双向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够缩减公众对审计期望过高而产生的期望差。

五、结语

审计期望值差是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和审计师实际业绩的公众看法之间的差距,它对于财务信息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弥合这种差距,我们需要提高审计的职业水平、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在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猜你喜欢
审计师社会公众独立性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