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问题调查与分析

2019-03-26 01:01陈海鹰谌业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身素质就业能力

陈海鹰 谌业辉

摘 要:国内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长期呈现“两低一高”特点,这与其就业能力不足或存在结构性问题有密切联系。结合大学生“四阶段”就业能力基本架构分析,以海南省两所重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为对象并依据其三个类群划分,分别从就业认知、就业取向、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其就业能力问题表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在专业、行业和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不足,其就业目标、就业薪资、就业耐力等的价值取向与旅游企业需求多不匹配,是导致其就业能力发展和职场进阶受阻的重要原因;而自身相关素质的缺陷,则构成其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障碍因素。

关键词:就业能力;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认知;就业取向;自身素质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2-0069-06

“就业能力”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Beveridge于20世纪初提出,主要指“为个体找到工作及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1]。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及衡量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2]。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就业能力整体不足或存在结构性缺陷是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就业能力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是许多学者较关注的研究问题。比如,Fugate等将就业能力视为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心理—社会结构,包括职业生涯认同、个体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这三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维度[3];Dacre等认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经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一般技能以及情商这五个方面构成就业能力的基础[4];金宏伟等认为,就业能力主要由学习能力、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四个部分构成[5];龚勋等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就业人格、准职业形象以及人格兼容度等四个基本维度[6],等等。能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但总体来看,有关学者主要侧重于就业能力结构的共时性而非历时性研究,即更多从就业生涯的特定阶段而非就业能力塑造过程来进行其结构特征分析。

既有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中,外部的教育培养和内部的个体因素是两个关键性影响因素[7]。其中,个体因素既包括与生俱来或自然条件下获得的先赋性因素(如性别、家庭背景等),也涵盖通过自身努力可获得或改变的自致性因素,包括自我就业认知、职业规划、学业基础以及专业等[8]。陈迎明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也发现,自身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中所占比例最大,包括个人素质、个人基本特征、学历、就业期望与规划等[9]。

盡管旅游行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的特点,但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50%—60%之间;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仅为10%—20%[10]。即便是初次就业选择旅游行业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其工作两年后依然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也不到20%,五年后的行业流失率甚至高达90%[11]。这些状况体现了当前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方面呈现的“两低一高”特点,即初次就业率低、行业认同度低以及行业流失率高。究其原因,这与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整体不足或存在结构性问题有着密切关联。

本文基于就业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问题的基本表征,选择海南省两所重点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能力问题表征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相关调查分析,以期为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产生一定启示,并为有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提供借鉴。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一)调查对象

本文认为,就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大学生由在校生—实习生—就业生—职业人的转变过程,可将其就业能力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校期、实习期、求职期、工作期;每个阶段又有各自着重培养的能力结构。其中,在校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起始培养阶段,即学生在基础性素质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实习期是大学生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要求其既要进行有效的行业认知,还要适时进行角色转变和知识转化;求职期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时期,主要考验学生的求职能力,包括获取就业信息能力、自我合理定位能力和应聘面试能力等;工作期是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考评和升华运用阶段,其涉及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以及职业转换能力等。这四个阶段中,学生就业能力基本维度分别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和职业能力,其关键表征则分别体现为专业认知度、行业认知度、自我认知度和职业成熟度(图1)。

基于上述四阶段划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架构特点,本研究在明确基本调查对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为在校生、实习生和就业生三个类群,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各类群学生的就业认知、就业取向以及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等。

(二)调查方式

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笔者分两个阶段,通过现场问卷发放加访谈(结合问卷填写情况而进行)形式,对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上述三个类群旅游管理本科生共318人进行调查。第一阶段(2014年2月20日至23日)调查对象包括该专业2011届和2012届(就业生,16人)、2014届(实习生,58人)和2015届(在校生,82人)本科生;第二阶段(2016年3月18日至20日)调查对象包括该专业2012届和2013届(就业生,19人)、2016届(实习生,65人)和2017届(在校生,78人)本科生。两个阶段共发放问卷318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9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

上述调查期间,笔者还分别对海口文华大酒店、海南辉煌国际旅行社、海口民间旅行社、保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三亚鹿回头景区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以及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管理部门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动态、旅游管理本科生现实就业能力以及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现状、就业市场有关反馈情况等。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内容

1.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认知调查

针对旅游管理本科在校生、实习生和就业生等不同类群,分别从自我认知度、专业认知度、就业信心度和行业忠诚度等方面进行就业认知调查。

(1)自我认知度

学生自我认知程度对其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定位有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测试是在对个人素质全方位了解的基础上谋求个人与职业相互匹配的一种科学测试方式,通过了解学生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度。本研究通过“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试?通过何种途径做的?”这一问题对受访者进行自我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表1),近一半(46%)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从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在做过职业规划的同学中,34%的同学是自己做的,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机构做的分别占14%和6%。

(2)专业认知度

就业能力培养是以学生的专业认知为基础的。笔者通过两个问题对受访者的专业认知度进行调查:一是“入学前你是否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二是“你当初选择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表2),入学前有78%的同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和就业前景不够了解,甚至有10%的同学一点都不了解,这导致了其入学后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和专业素质培养的迷茫。针对学生报考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原因的调查反映:约60%的学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并非自己所愿,而40%的学生是跟着感觉走、觉得好玩而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但到毕业时往往对旅游行业需从服务员等基层工作做起难以接受,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旅游行业工作。

(3)就业信心度

本文将学生对就业去向选择及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认知程度称为就业信心度,这是决定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否会选择本行业就业且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

对学生就业信心度的调查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就业去向是什么?”,二是“您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抱什么心态?”由表3可知,20%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多数学生(54%)对该专业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26%的学生则认为并不乐观。从就业去向方面看,选择在旅游行业求职的仅占39%;更多学生会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22%)、自主创业(18%)或在其他行业求职(21%),进一步体现了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信心度不高的状况。

(4)行业忠诚度

行业忠诚度是专业人才对行业的一种责任感、感情依赖和对行业目标的认同[12],也是決定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从事相关行业并获得就业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行业忠诚度调查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您对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态度是什么”;二是“如果不愿意在旅游行业工作,原因是什么(排序题)”。调查结果(表4)显示,只有12%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会坚持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以获得发展,34%的同学不愿意(继续)在旅游行业就业,其余54%的同学则表示将根据今后工作情况决定是否跳槽。进一步调查发现,升职希望渺茫、薪资待遇差、工作辛苦受气、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及吃青春饭等是许多本科生不愿(继续)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原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层面和较短视距。

2.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取向调查

针对上述旅游管理本科生不同类群,分别从就业目标取向、就业薪资取向、就业耐力取向、就业基本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表5—表8所示。

针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工作初期就业目标定位较高,其中46%定位为主管以上的管理层岗位,只有12%的人甘愿从基层服务员做起;同时,多数学生对就业薪资期望较高,期望就业初期月薪达4 000元以上的为40%,仅有22%的学生期望值与旅游行业基层平均薪酬水平(2 001—2 999元)相当的。就业耐力取向方面,愿意在基层岗位(服务员、领班)工作2年以上的仅占18%,多数学生(58%)只愿意在基层工作一年以内(其中选择半年以内的为26%)。从就业基本动机来看,更多学生是受事业成功动机(44%)而非生活福利动机(24%)的驱使。

上述调查情况能在较大程度上说明当前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取向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对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的了解但又急于求成、缺乏耐性,职业发展定位多停留在自我想象层面,就业回报期望值与行业发展对自身职业能力要求不匹配等。

3.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发展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针对上述不同类群,分别以学校、企业、社会、家长和自身为影响主体,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发展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如表9所示。

调查发现,在旅游管理本科生看来,学校、企业、社会、家长方面均存在对其就业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学校方面,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78%)、过于注重知识考核而忽略职业能力培养(76%)、专业实习流于形式(67%)等原因。企业方面,包括工作激励机制不足(66%)、过于重视工作经验,给刚毕业本科生机会太少(63%),用工管理不规范(58%),培训质量较低(55%)等因素社会方面,包括对旅游等服务行业相对低看(68%)、“金钱至上”和“享乐至上”主义盛行(61%)、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不足(57%)等;而反对子女从事服务业(69%)、追求稳定而反对孩子自主创业(53%)等构成家长方面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则是旅游管理本科生所认为对其就业能力培养有影响的内在因素。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认知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上述调查反映出,就业认知不足是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障碍,也是导致上述“两低一高”现象的原因之一。

第一,旅游管理专业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有78%的同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就业前景等不太了解,加之填报高考志愿时有近60%的人是因专业调剂、盲目报考、家长安排等各种主客观因素而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因而入学后很多学生缺乏专业学习积极主动性,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最终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而缺乏核心就业竞争力。

第二,旅游行业认知方面。针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信心度的调查表明,80%的同学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在行业忠诚度方面,高达88%的同学不愿意在旅游行业就业或选择暂时在旅游企业工作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跳槽。针对一些受访者的进一步访谈显示,许多学生认为,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是伺候人的工作,特别是大学本科生也通常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自尊心上过不去;加之工作辛苦、待遇低且易受气、预期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等,容易使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行业性质等形成偏见或错误认知,从而影响其正确就业观念的形成和就业能力持续培养。

第三,自我认知方面。前述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46%)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从未做过相关职业规划,背后折射出其自我认知严重不足。一方面表现在自我观察评价方面,即不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所在,对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也缺乏全面认识,因而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和方向缺乏正确把握;另一方面表现在自我定位方面,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导致其难以实现自我合理定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13]。有关访谈情况也显示,部分学生因求职择业期望值较高,结果难以找到理想工作或因骄傲自大、盲目乐观而容易导致工作失误,进而影响其就业信心度和忠诚度;部分学生则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或者在工作中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而影响工作效率。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意识与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2.就业取向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合理的就业取向对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具有重要影响。有关调查显示,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就业期望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通常不匹配。本研究中,针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取向的问卷调查与针对有关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深入访谈结果对比,也显示了这样的不匹配问题,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就业取向(期望)与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的不匹配现象具有显著性强、涉及面广(涵盖就业单位、岗位性质、就业薪资、就业耐力等多个方面)等特征。这种不匹配导致学生在就业初期(含实习期)的职场心理落差,直接影响他们面向旅游行业的就业能力培养,同时也是旅游管理本科生在旅游企业中出现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难以顺利完成职场进阶的重要根源。

3.学生自身素质对其就业能力的影响

内因是决定事物属性及其发展的根本因素。尽管在多数受访的旅游管理本科生看来,学校、企业、社会、家长及自身等方面均存在不利于其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表9),但本质上,阻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

结合上述有关调查情况分析,自身因素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思想素质方面:学生思想素质高低对其能否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有直接影响。调查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在求职择业时往往追求利益为上,对职业生涯初期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回报期望过高,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职业道德素养总体不高的状况。(2)专业素质方面: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认知不足,行业忠诚度较低,既反映出其专业素质总体不高的特点,也是导致其就业能力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3)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55%的受访旅游管理本科生认为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就业信心度低,如应聘面试时过于紧张,无法发挥自身正常水平,或难以应付工作中各种变化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4)综合素质方面:75%的受访旅游管理本科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对其职业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对于在校生和实习生,主要是影响其职业规划发展能力;对于就业生,则是引致其职业成熟度低、职业发展进阶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结论

加强就业能力培养,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大学生“四阶段”就业能力基本架构分析为基础,以海南省两所重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在校生、实习生和就业生三个类群划分,对其就业能力问题表征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在专业、行业和自我认知方面的不足,是導致其职业意识培育和就业能力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同时,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目标、就业薪资、就业耐力等的价值取向与旅游企业用人需求存在的不匹配问题,是导致其在就业初期(含实习期)出现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难以顺利完成职场进阶的重要根源。此外,学校、企业、社会、家长方面均存在对其就业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而自身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等的缺陷,则构成其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障碍。为此,结合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问题的现实表征,发挥学校、企业、社会、家长等主体在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方面应有的功能,从就业认知、就业取向和基本素质培养等方面采取对应措施,是提升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能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道。

参考文献:

[1]  康延虎.大学生就业能力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  Tymon A.The Student Perspective on Employability[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3,38(6):841-856.

[3]  Fugate,M.,Kinicki,A.J.,Ashforth,B.E.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4-38.

[4]  Dacre P.L.,Sewell P.The key to 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practical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J].Education+Training,2007,49(4):277-289.

[5]  金宏伟,李常香,杜才平.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

[6]  龚勋,蔡太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结构与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8,(1):91-94.

[7]  吴蔚.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8]  汪雅霜,汪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7,(1):77-84.

[9]  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36-4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11]  李伟.高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困境与竞争力的提升[J].洛陽师范学院学报,2010,(3):198-199.

[12]  李荔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行业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调查数据[J].莆田学院学报,2016,23(6):97-101.

[13]  张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4):11-12.

猜你喜欢
自身素质就业能力
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略论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试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要求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
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