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同事保持距离, 这些方法让我开了眼

2019-03-26 08:22思小妞
南都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妹职场距离

思小妞

和表妹在网红餐厅聚餐,等位时碰到了她的同事,表妹全程“冷面”和对方打招呼、交谈,对方呢,也是同样的“面瘫”表情和“寡言”。同事走后我问她:你们公司新来的同事?

表妹说:没有啊,和我同一期入职的,工位就在我旁边。我被震惊了!和一起工作了三年、同期入职、座位距离不到半米的同事,私下见面打招呼居然是如此画风。

“那你俩是有过冲突喽?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呢。”

“完全没有啊。大家对彼此‘冷一些也是保持距离的一种方法吧。和同事没必要走那么亲近吧,自己又不是没朋友。”表妹说。

关于不要和同事做朋友的职场金科玉律我听过很多,但我没想到,新一代的职场人居然会刻意跟同事制造疏离感,且方法手段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采访了身边四位新一代的职场人,他们对制造疏离感这件事提供了独门秘籍。

与前辈们的职场观念里“把同事变成朋友亲人”不同,新一代的职场人,他们没有在明面儿上拒绝与同事相处,但浑身就是散发出一种“请勿靠近”的气场。为什么新一代的职场人愿意和同事保持距离? 除了众所周知的“会有利益冲突”这个原因外,大家还告诉了我一些之前没想到的原因。

1、不想被打扰。

呼贝说,她惯常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七,10个小时要面对同事也就算了,7点下班后见同事的场所从办公室挪到了朋友圈、微信群——一样的一群人、不一样的只是空间,碰上社交工具蓬勃发展,局怎么换,同事倒是稳如泰山的不变。

以前,同事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同事是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我才要争分夺秒地保持距离能不见就不见。

2、这届职场人更有“专业”精神。

过去大家愿意把同事变成朋友,有个很大的私心是希望关系好一些能给自己的工作提供便捷和“后门”。

而我们这代人真的挺铁(专)石(业)心(化)肠的,买卖和人情不想搅合在一起谈。

朵朵说,当年带她的上司和一位同事(同性)关系特好,一杯奶茶两个人不介意分着喝,一个加班另一个不介意放弃休息一起陪着。后来,两人为了抢同一个职位闹得不可开交,昔日情分、无坚不摧的友谊被践踏得一点渣都不剩。成了公司榜上有名的打脸笑话。

因为见证过这一幕,所以朵朵下决心一定要在公事之外远离同事。

3、跳槽如此频繁,投入感情交朋友不划算。

有调研机构调查的数据显示:这届职场人平均18个月就会跳槽一次,既然换岗如此频繁,干嘛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把同事“改造”成朋友?

成为交情不错的朋友是有步骤的,要相知、相熟、磨合、妥协,还要共同经历一些破事。现在职场上,谁还有这个闲心?KPI都保不过来呢。

4、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比如办公室骚扰、关系户。

思齐的姓氏很少见,偏巧和大老板同姓。从思齐进公司起就有同事把他当成是大老板的关系户,表面上对他客气,实则在私底下他听见过不少难听的话。

有一次他第一个到办公室,忙着去打印室打印工作资料,来了两位同事不知道打印室有人,在工位上就开始聊天。说到评选出来的“季度最佳员工”,思齐真的是靠自己本事拿的奖,但大家私下都认为他是靠老板的裙带关系上位。

姓氏问题借着某次团建被思齐严肃澄清后,同事们又开始“演戏”:我们就知道你不是大老板的亲戚,因为从来没见过你和他有什么交集呢。

思齐想,得亏他从没拍过老板马屁、就连单独相处的时候都没有,否则他这个“亲戚”不定被同事说成什么样呢。

世上没有绝对亲密的关系,和同事更不必如此。那么,和同事相处的最佳距离是多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Edward Hall)曾提出过人际交往的4种空间距离:

Public distance

公众距离 可以达到360cm之远

Social distance

社交距离 大概由120cm到360cm

Pers onal distance

个人距离 是由45cm到120cm。(可以伸手碰到对方,虽然认识却没有特别关系)

Intimate distance

亲密距离 由45cm到零距离。(通常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或是夫妻)

其中同事关系属于社会距离,适宜保持在1.2-2米的距离,这种距离在同事关系中相处会让彼此觉得舒服,且通过距离体现出正式感。让人觉得“恰当”总有一些通用的原则:

第一,最妥帖就是不必刻意亲近。

几年前,我给一位刚工作不久的人做职业咨询,她说,上班的每一天都很累,倒不是工作有多辛苦,而是因为想要融入“集體”所以总是和所有同事套近乎的那种做法让她很累。

我告诉她,也许对方也会觉得很累,你的同事们也许为了维持和你“其乐融融”的氛围,可能也在装。

刻意而为的事情痕迹还是挺明显的。亲近、融入、和谐这些微妙、复杂又缓慢的事,还是交给时间,让它自然而然地去验证吧。

第二,比起“计算距离”——无论是想要亲近还是刻意疏离——更重要的是专注打造自己的“隐形技能”。

“隐形技能”(Deep smarts)是哈佛商学院Dorothy Leonard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它是会让别人发出“要是没有他,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的一种技能。

拥有“隐形技能”的人“因多年积累的经验、习得对公司运营的重要性,能在战略或战术上迅速做出英明决策”。“他们可能是优秀的销售人员、技术专家、风险管理者等等,无论岗位是什么,总之他们无疑是组织内某个知识领域的权威。”(Develop Deep Knowledge in Your Organization — and Keep I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 29, 2016)

无论你多高冷,只要拥有这样的本事,同事也会因为你的不可或缺而觉得你离他们很近、很近。

@呼贝 25岁 工作两年

除了开会和必须的沟通,上班的八小时内我基本会一直戴着耳机。一开始戴耳机是因为隔壁公司有段时间在装修,很吵;后来发现戴上耳机不仅能隔离办公区的噪音(比如打印机、同事聊天的声音),还能减少别人找我闲聊的时间,工作效率倒是有一定提升。

@思齐 28岁 工作4年

我们公司是做移动端页面设计和技术支持的,技术宅偏多,所以在仪容仪表方面非常随意。除非见客户,否则男生、女生基本都是休闲装、格子衫之类的搭配。而在这样一家女性是稀有物种的公司里,作为“珍禽异类”的我带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在这里工作了近4年。每天进、出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把墨镜摘掉或戴上。

着装能体现我的与众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在人人都不看重仪容仪表的地方,你却尤为在乎,大家就明白了你们不是一路人,断了想要加深革命情谊的念头。

@志刚 26岁 工作2年

有个词叫“手机重度患者”,我应该算是伪“手机重度患者”。在同事的眼里,电梯间、洗手间、排队等微波炉热饭和冲胶囊咖啡时的我一直在埋头刷手机,肯定是个“手机瘾君子”。而事实是,我并没有多想刷手机,也不爱看抖音小姐姐,我只是用手机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告诉大家“不想交谈,请勿打扰”。

我无意中瞄到过,公司里忙着乱刷手机用来避免接触的同事可不止我一人。

猜你喜欢
表妹职场距离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距离美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距离
床到马桶的距离
“表妹”的由来
表妹姐
回本再离
职场首页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