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艺术”,看起来很美

2019-03-26 08:20静女夭夭
知识窗 2019年3期
关键词:罗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静女夭夭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许多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个人都在探索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输入数据,输出“艺术”,似乎成了时代发展的特殊产物。

在探索AI的过程中,各科技巨头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2015年,谷歌就推出了人工智能系统Deep Dream,通过识别图像,重新作画。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完成了电影《摩根》预告片的剪辑。同年,索尼的人工智能Flow Machines创作了一首具有披头士乐队风格的流行歌曲。还是2016年,日本研发的人工智能创作的科幻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骗过了所有人类评审,成功入围日本微小说文学奖。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打造出能够创作恐怖小说的AI系统Shelley。

…………

从参与制作到独立创作,人工智能似乎正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仔细想想,创造力难道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吗?难道艺术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攻占”的下一个领域?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有着“模拟人腦”之称的神经网络,在创造性上具有一些优势,它们擅长将大型数据集中进行训练,识别这些数据集中的模式,并产生遵循相同规则的输出。神经网络可以在数小时内“听”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还可以让自己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进行训练和学习,从而创作出还算“凑合”的作品。人工创造的想法已经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有人将神经网络“机器人”强行训练到人类的文字样本上。

小说家罗斯·古德温就进行了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他进行了一次横穿美国的公路旅行——在旅途中寻找一些重要的东西,并写下自己的经历。然而,写出小说的“它”只是一个麦克风、一个GPS、一个摄像头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一旦训练好神经网络,“它”就能生产作者想要的任意长度的文本(无论是随机的,还是从特定的种子单词或短语中产生的)。罗斯·古德温利用公路旅行的景象和声音提供了这些种子:小说是根据图像、地点、麦克风的对话,甚至电脑内部的时钟来完成的,一次只写一个句子。

结果,喜忧参半。

小说用一种恰如其分的方法完成了开头的内容,引用了时间概念:“It was nine seventeen in the morning , and the house was heavy(早上九点十七分,房子很重).”根据输入到算法中的Foursquare数据集,AI开始对地点进行描述,但很快就与主题产生了偏离,变得超现实主义起来。虽然文学实验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重复地引用经纬度坐标显然不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罗斯·古德温在谈及自己用机器创作的小说时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文档,只是一个快速原型项目,输出并不完美。我不认为这是一部人类小说,或任何与小说相关的东西。”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思想表达方式:浪漫或豪迈,忧愁或愉悦,痛苦或欢快,愤怒或开怀……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代表着作者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心境。而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就像在与作者对话。然而,在AI来袭时,我们突然间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艺术”?AI的作品是否像艺术家一样给我们带来同样的共鸣?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当AI创作的作品大行其道时,我们也用不着担心人类艺术家们的出路。在那时,真正的艺术家只会显得更为宝贵。因为他们的经历、个性、思想、情感,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猜你喜欢
罗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基于人工智能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学习成绩预测
基于图像处理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零件识别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我想自己做
2019:人工智能
勇敢地去原谅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三次样条和二次删除相辅助的WASD神经网络与日本人口预测
勇敢地去原谅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