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掀起超导世界波

2019-03-26 08:20徐晓欢
知识窗 2019年3期
关键词:超导体石墨传输

徐晓欢

2018年12月18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杂志评选出了年度十大人物。在这个十大人物榜单中,位居榜首的是榜单中年龄最小的中国科学家曹原。

曹原获此殊荣,世界已不再惊讶,因为这是实至名归。早在2018年3月,曹原就曾掀起一股世界级的冲击波——年仅22岁的他一举攻克了困扰世界物理学的百年难题,取得超导领域质的突破,《自然》杂志一次连刊了他的两篇论文,创下该杂志建刊149年以来的纪录。

在世界能源史上,电力传输过程的能源损耗巨大。目前使用的传输材质中,大约7%的能源是在传输过程中损失掉的,这是世界上所有能源公司一直头疼的问题。曙光在1911年乍现,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了一种能够将电子损失降到0的传输材质,并命名为“超导体”,令能源界一片欢呼。由于这个发现,昂内斯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欢呼不久,便陷入一片沉寂。因为在这个“超导体”的后面,站着一个沮丧的遗憾——要想实现这种传输条件,环境必须在冷却至绝对零度(也就是-273℃)。这在现实世界中绝不可能,因此,这一科研成果无法付诸实践,能源公司依旧承担着巨额损失。后来,虽然科学界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皓首穷经地进行研究,但仍是没有找到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这一遗憾持续了107年,直等到青葱少年曹原的出现。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博士期间,曹原一直潜心研究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石墨烯超导电性,并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里。在实验中,他发现,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按照他的理论推测,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虽然诸多物理学家质疑这是一个20岁小孩的美好幻想,但曹原不为杂音困扰,坚信自己的判断,仍然日夜蹲守在实验室,克服高温、极寒等多种极端条件,为心中的梦想不懈努力。终于,在一次实验中,曹原巧妙地将角度旋转为1.1度时,奇迹发生了,置身特殊电场的两层石墨烯在常温下成为超导体,电子在其间畅行无阻,曹原终于向世界证明了自己!为了科学的严谨,他又历经了7个月的反复实验,最终完成了全部实验,107年的世界级遗憾终于画上了句号。

《自然》杂志在年度文章中介绍曹原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的科研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在曹原发表论文之后,短短9个月,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应用已经落地。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手机的充电时间将被缩短为16分钟的闪冲。曹原的发现将极大地促进电子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在能源传输方面,将为全球能源行业省下数千亿美元的资金。

破百年难题,创《自然》第一,曹原究竟是何方神圣?

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11岁时,因为异于常人的天赋,他被选拔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小学超常班,由学校专门配备的老师进行辅导。3年不到,曹原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引来外界一片惊讶的目光。高考时,他以669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虽然,少年班是天才的聚集地,但曹原依旧卓尔不群。别人要用一年时间完成的科研,曹原只要短短的一个寒假,他被称为“天才中的天才”。就连在国内有“科研杀手”之称的丁泽军教授也一反常态,称赞曹原是一个很聪明的家伙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曹原获得该校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并前往世界排名前五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可面对赞誉,他显得很低调,说自己没什么特别的,和同学一样,本科也是读了四年毕业的。

“没什么特别的”,是谦虚,也是曹原接下来的科研写实,他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麻省理工学院,他曾因与感兴趣的项目失之交臂而陷入绝望,也曾6个月彻夜不休地研究一个原理,却在最后发现那不过是实验中出现的巧合而备受打击……但喜欢天文爱仰望星空的他,有着超常的冷静与平和的心态,无论怎样,他都能很快地调整过来,接着又一头扎进实验室,直至成功发现常温超导体,一举破解世界百年难题,掀起一股世界波。

《自然》杂志每年的封面中都会有一期以巨型数字10为中心,表示共计10位科学家上榜的报道。2018年,图片中数字“10”中的“0”被設计成正六边形,代表了曹原实验中石墨烯的碳环结构,同时数字呈现两层红蓝网格叠加的重影,这正是曹原实验中的“魔法角度”。

如今,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向曹原抛出橄榄枝,但曹原第一时间返回了自己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希望学成归来回这里工作。因为,这里培养了他的科研精神,滋养了他的科研兴趣,他希望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为中国科技创造更多的奇迹。

猜你喜欢
超导体石墨传输
地铁SDH、OTN传输组网分析
橡皮为什么能擦铅笔字?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分析
悬空
浅谈超导及其应用
浅谈垂直极化天线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石墨烯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4K传输
石墨烯理疗U型枕
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布局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