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末日”论:甜品控需要担心吗

2019-03-26 08:20乔瓦纳·斯塔尼什列维奇
海外星云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特迪瓦种植园生产商

乔瓦纳·斯塔尼什列维奇

全球巧克力市值屡创新高,巨大的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可生产商却在苦苦挣扎。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应该担心吗?

2050年就没有巧克力了?最近有多篇文章指出,我们将面临严重的巧克力危机。

全球巧克力市值持续走高,到2025年有望比2015年翻一番。人们认为巧克力有益健康,比如能抗衰老、抗氧化、缓解压力和调节血压等等,因而极大地促进了消费。

巧克力的消费大户是哪里?一直以来,西欧和北美消耗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巧克力。瑞士是世界上的头号“甜品控”,2017年人均吃掉了超过八公斤的巧克力。

目前,印度是增长最快的巧克力市场之一,过去几年间需求量稳步攀升。2016年消耗超过22.8万吨,较2011年增加50%。印度人爱吃甜食,有些人认为巧克力是健康食品,会毫不犹豫地拿来当零食,巧克力成了人们最喜欢的一种食品。

但“咖啡文化”等新风尚的兴起也影响了巧克力的使用和消费,情况正在改变。

巧克力生产陷入危机

然而,巧克力生产商却在苦苦挣扎。生产巧克力所用的可可树十分娇嫩,需要潮湿的热带气候和雨林的遮蔽,能种植的地方很有限。可可树主要生长于西非国家,全球一半以上的可可出自科特迪瓦和加纳两国。

然而,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预计这些国家的可可耕地将会向高地转移,以维持最佳生长条件。可用土地面积不足是个难题,目前很多高地不准种植,或者可能不适宜可可生长。

可可树的天敌多种多样,疾病和虫害是其中两个,估计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30%至40%。

印度对巧克力的需求量激增——2016年消耗了近23万吨,较2011年增加50%

中国的巧克力消费不敌印度等国,但情况正在改变

今年早些时候,科特迪瓦称,受病毒感染,一个10万公顷的可可种植园必须整体铲除

非洲当地的生产商希望对国际可可价格更具影响力,称这样会更好地保护当地农户

今年早些时候,科特迪瓦称,受病毒感染,一个10万公顷的可可种植园必须整体铲除

今年六月,科特迪瓦称一个10万公顷的可可种植园感染了可可肿枝病毒,为防止进一步扩散,必须将种植园整体铲除,至少五年后才能在此地再次栽种。

“自然”危害加上价格波动,可可农户会考虑改种利润更高、更易栽培的作物。

可可树普遍受到威胁,而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对可可生产大户是个明显信号。

其他“热门”之选位于中东和非洲。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人均巧克力消费位居前列,远高于该地区平均水平。消费者认为巧克力是财富的象征,越来越追求高档品牌。

阿尔及利亚的巧克力消费水平也相当可观,但原因不同。欧睿信息咨询公司表示,阿尔及利亚人认为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特别在年轻人中,自用消费呈上涨态势,但较少用于礼尚往来。

真有可持续的巧克力?

大型巧克力生产商都积极参与可持续性发展計划,如雨林联盟、国际互世(UTZ)和公平贸易等。

总部位于美国的玛氏箭牌糖果凭借2017年的净销售额成为全球糖果制造商的领军者,公司投入10亿美元,帮助培育更耐热的可可。此外,玛氏还在2009年成为首家承诺到2020年实现可可100%认证的大型巧克力公司,同行对手好时、费列罗和瑞士莲随后也做出承诺。

亿滋国际也希望完全采用可持续的可可。2012年启动的可可生活计划旨在帮助可可农户,妙卡是集团旗下最新加入该计划的品牌。

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但供应链的主要利益持份者承认,这还不足以让可可农户脱贫,这也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可可大国科特迪瓦就是一例。通过国际互世认证的可可农户,年收入只会增加84~134欧元(99~158美元)——比非认证的农户高16%左右。

其它制约也在逐渐显现,比如认证覆盖的范围不足。农户加入合作计划后才能在认证体系中充分受益。就科特迪瓦而言,目前仅有约30%的农户参加合作计划。另一个难题是确保整个供应链不使用童工,而这基本上无从管控。

非洲当地的可可生产商自有对策,宣布成立一个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联盟。他们进一步协调各国间的生产水平和进出口政策,希望对国际可可价格更具影响力。小农户在全球市场价格震荡中不堪一击,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

现在说“巧克力末日”即将来临也许是夸大其词,但风险确实存在,我们应该关注。

利好的一面是,巧克力行业的主要利益持份者也在尽力。这是否足以保障巧克力的未来,尚待以后见分晓。(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诺伊克)

猜你喜欢
科特迪瓦种植园生产商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浅析16—18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限定转售最低价格纵向垄断的博弈分析
美国新奥尔良将举办2016年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会议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政府投资7 300万欧元援助香蕉和西红柿生产商
科特迪瓦一艘军舰巡逻时被撞沉 7名船员遇难
科特迪瓦一艘军舰沉没 已致7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