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初探

2019-03-27 14:01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山路华人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33)

青岛中山路作为青岛极具特色的一条老街道[1],由于历史原因,成为历史上跨越华人区和欧人区的一条主要街道。在空间形态上依附地形,并且其分割开的区域在形态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条道路空间特征很丰富,如今作为一条具名的商业街繁华依旧,本文浅谈道路空间特征,并提出一些道路规划的理念。

一、中山路区位概况

青岛中山路于1897年德占时期创立,是曾经繁华的老青岛著名的商业中心[2]。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部、市北区南部,南接青岛栈桥,北至市场三路,长约1500米。

二、中山路历史[3]及空间形态特征

(一)中山路历史

1.德占以前(1897年以前)。此阶段是青岛无明确的城市规划意识和活动,军事设施建造较多,道路没有规划且以自然的形态呈现,此时政府大力主张修房筑路等活动。

2.德国占领时期(1897 - 1914)。1898年9月对青岛进行开放并着手规划港口。1900年,德国殖民将大鲍岛土地进行拍卖。由本地籍华人购买土地居住,有的用来做买卖并与外来的华商共同合作,迎来了本土商业的首次繁荣。此时的中山路作为连接着华人区与欧人区的重要纽带,中山路地区迅速崛起成为青岛最早的商业区并且中山路两旁分区呈现着华洋各异的景象。

3.日本第一次占领时期(1914-1922)。1914年11月日本侵占青岛。日军进军青岛青岛使得市区加速了扩张。至19 22年,建设范围扩大了3倍。中山路沿线的商铺被多大半被日侨所占据所以对华人商业有所限制,但是青岛中山路的商业地位和状况没有任何动摇。

4.北洋、国民政府时期(1922-1937)。“五四运动”后随着青岛主权的回归,大量老字号和民族工商业重新振兴,在1931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并带领青岛走向又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有幸得到政府支持,肥城路一带建成银行群,至此青岛中山路中段形成了华人金融中心。此时的中山路南段商业功能越发完善,以前从单一的购物消费到后来扩充为商业娱乐包括舞厅、歌舞厅、美容厅、戏院、电影院,甚至妓院、烟馆,成为青岛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心商业区。

5.日本第二次占领时期(1937-1945)。1938年1月10日,日本再次占领青岛。日本人取消“中山路”这一名称恢复为山东路。中山路街区逐渐萧条。1938年日本人把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型百货大楼——银町百货大楼建在了山东路和胶州路的路口。

6.国民政府时期(1945-1949)。国民政府于1945年9月3日,收回青岛,将名称又改回为“中山路”。与此同时很多商业娱乐活动在中山路陆续出现。

7.解放以来中山路的发展。解放后,中山路及其附近地段在青岛的经济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山路的行业垄断和地域垄断的地位使得其在青岛市的商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这种繁荣景象一直延续几十年。

(二)中山路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1.作为两个不同地块分区界限。洋人居住的“青岛区”和华人居住的“鲍岛区”在在街道形式、建筑密度、建筑质量及建筑风格上呈现出华洋各异的景象。

2.作为重要景观轴线。中山路的前海栈桥和天主教堂是两大端点景色中间一带也就是中山路沿线是来往游客重要的购物场所。包括中山路地区特色的围合式住宅以及高低起伏的地面都成就了中山路地区独特的魅力景观。

3.是商业活动重要的承载体。这里拥有大量的专卖店和特色商店区内有中国电影院、红星电影院、银海放映图中山路街景厅、天主教堂等和文化有关的企事业组织中山路处在市南、市北两区的交界处,是青岛市老市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也是东西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节点。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涵盖商业、餐饮与旅馆业、金融业、公共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产业类,服务人群也非常广泛。

4.宗教文化载体。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作为中山路历史街区内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圣弥爱尔大教堂见证了青岛的百年历史,是天主教徒们进行宗教文化的交流圣地和重要场所。

三、对中山路的几点改进建议

(一)中山路区内停车位严重缺乏。这里只有三个商场设有地下停车场,因此只能满足这里的工作人员的停车需求。地面上也没建设大型停车场,所以说停车压力较大。

(二)道路密集,交通压力很大。中山路区内的道路在简称初期道路网较为密集,路口较少导致车速比较慢容易发生拥堵。

(三)缺少步行系统。商业街是否惬意舒适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适宜的人行道。中山路只有主街人行道还是很适宜的其他支路步行系统不完善。

(四)绿化不成系统,集中绿化太少。由于中山路广告牌较多占用的多为绿化空间。包括本身绿化较为零散所以是不成系统。

四、结论与讨论

(一)总结

中山路北面的华人区可以看出当时的规划没有考虑太多的地形因素,所以差不多都是方格网。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地块尺度和建筑都有一定的控制条例。单纯就欧人区来说,这种曲折的道路可以丰富街道景观,与德国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文化氛围非常契合,当然这也是西特的理念。

从历史上来讲,当时建设青岛的德国人主要是德国海军部的人,他们也是存有自己的私心的,想把青岛建成一个度假休闲的花园城市,所以更加注重城市的生活品质。中山路的设计也大大反映了德国中世纪城镇的风貌,在道路景观方面也体现了城市美学。

天主教堂与周边区域来看像是一个小山丘的至高点沿着等高线向外分布的感觉。这种设计放佛是精心打造,又好像是与地形浑然一体。这种顺应自然,依附地势的设计手法在道路上乃至建筑甚至是大范围的规划中都是非常好的。中山路道路设计中仍然有太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二)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理念[5]

首先交通设计应突显个性化。比如在青岛这样的一个山地城市,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是需要依附地形,环山就势。这样才不致与破坏城市的本身的肌理和美感。道路[6]往往是划分功能分区的依据,如果是随意走向的道路就会割裂出两个生硬的地块,缺失了它本身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段道路能否带给城市[7]一段永恒的记忆。能够将好的文化承载下来。就像是中山路历经沧桑风雨,仍然是人们的一个文化、宗教、商业、交通的重要空间。

猜你喜欢
中山路华人青岛
何为“华人”?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中山”符号空间化下的中山路
青岛明月申牌?
告别“中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