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 打造东西两翼新增长极

2019-03-28 08:23
人民之声 2019年2期
关键词:汕头湛江经济带

本刊记者 雪 敏

一带(沿海经济带)

(资料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9年的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建设好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汕头进一步焕发特区活力,促进湛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在粤东粤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产业,推进南海油气开采。支持汕头临港经济区、汕尾高新区、阳江滨海新区、湛江东海岛、茂名石化基地、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等建设。建设一批现代渔港和远洋渔业基地。发展滨海旅游、海岛旅游。

现场审议汕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将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在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上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汕头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其中的“汕头元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视察广东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指出,要强化汕头发展能级,赋予部分省级管理权限,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发展的关心支持,为汕头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方利旭代表认为,汕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省域副中心城市,要主动在“融”字上下功夫。“加强交通互联,着力构筑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大力提升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发展水平,在规则、发展、建设上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要加强设施的‘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支撑。”陈良贤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汕头要紧紧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优化整合全省交通资源,树立“交通一盘棋”理念,推动粤东西北交通加快成网。目前,汕头正在全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今年,还将着力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推进汕潮揭区域综合交通共享互通,全力构建“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全国性枢纽节点。“我们去年提到要建设汕尾到汕头的高铁,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看到了这条线路建设的意见。这真是很令人鼓舞的!”陈纯代表表示,高铁的建设为汕头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邱文荣代表算了这样一笔“人才账”:汕头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4-5万,本地高校仅能容纳吸收将近一成的学生,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出求学,“这些对外输出的学生,毕业后很大的比例不会回到家乡就业。”汕头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我们要重视本地高校的建设,主动向省里申报有关建设项目,做足自己的文章,争取支持。”

宋振代表对汕头发展的人才储备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提出要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留住25-3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才,要吸引他们在本地就业安家,这样才不会离开。”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已经在汕头正式挂牌运作,目前已引进9个院士团队及22家高校、科研院所,今后将成为粤东产业发展的开放性科创平台。“建设省实验室,是汕头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要举措。汕头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就应该提前布局上游的原料产业,吸引新兴产业的人才。”

“汕头要做好人的文章。只有吸引了人流,才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李元林代表表示,人口的流入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汕头要利用好人口福利,还要做好‘侨’的文章。”要发挥华侨的力量,利用好政策,促进经济合作、文化合作。郑通声代表也非常关注汕头的一手好“侨牌”,建议发展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机结合侨文化、潮文化、旅游和经济,促进经贸往来,“要用‘侨牌’稳住汕头特区的根。”

今年将是汕头的“发展落实年”。通过补齐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突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江湾新区“四大平台”,汕头将奋力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要努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把汕头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在媒体开放日的集体采访中,方利旭对汕头的发展充满信心。

湛江:全面对接海南自贸区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构建中,湛江作为另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将加快发展步伐。“国家和省赋予湛江前所未有的发展定位,给予鼎力支持,湛江将进入发展快车道。”郑人豪代表指出,湛江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一通道、一港区、一示范”建设,力争把雷州半岛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先行区,打造国家级改革创新发展新平台,助力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广东要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首先要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今年,湛江计划实施交通项目60项,完成投资210亿元。”姜建军代表表示,湛江将继续推动湛江机场升级、高铁进城、高速成网、半岛成环、港口成群等工作,其中时速350公里的广湛、合湛、湛海3条高铁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未来5条高铁将同时汇聚湛江,湛江将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

“当前湛江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破解长期制约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在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大湾区的发展来辐射粤东西北的发展,拿出具体可行的举措,落实好湛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区的举措。”李阳春代表说,省政府应尽快制定推进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规划。“尤其要制定支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人才政策。目前海归人才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如何引导高端知识人才落户到粤东西北地区,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跳出广东看广东,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平衡协调发展的经验。”

“依托大湾区、对接海南自贸区的目标很清晰,湛江现在主要是抓落实。”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宁凌认为,国家要推进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湛江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并轨前行和弯道超车的机会。天然深水良港是湛江最大特点和比较优势,可以成为广东和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开放平台。但湛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唯一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城市,现有的保税物流中心已无法适应未来的对外开放新形势,亟需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这样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为湛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支撑。湛江将重点推动湛江港和东海岛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探索湛江与澳门共建自由贸易港;坚持与海南相向而行,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广东省支持将湛江港和东海岛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正在向国家商务部申报。“如何更好地对接海南,谋划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湛江需要从战略定位、比较优势、规划思路、政策保障等方面综合考量。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并形成建议,今年我将把建议带到北京提交给全国人大。”

代表建议设立湛江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湛江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湛江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拥有东、中、西集聚的经济腹地规模优势和海上通道地缘优势。”梁思桥代表认为,建设湛江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是落实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举措,必将充分发挥湛江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作用,推动粤西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全面融入“海上新丝路”构建的国际海洋经济系统,提升与海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对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优化国家区域开放布局,助力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为此,梁思桥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设立湛江自由贸易试验园区的建议。

“湛江作为北部湾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广东省对接海南岛的南门户城市,在引领北部湾开放发展、支撑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和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梁思桥说,建设湛江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将有利于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打造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增强湛江对粤西、北部湾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创新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东西互济、海路互通的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为破解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打造“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湛江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将有利于发挥湛江的独特地缘、深水大港和大宗商品交易优势,在投资、贸易和金融等方面搭建区域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湛茂阳经济圈的加快崛起,促进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湛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贸易基础等条件都具备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条件。”梁思桥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湛江自由贸易试验园区优先纳入广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规划范围,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辐射引领北部湾地区和粤西地区加快崛起。

把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纳入省沿海经济带重点项目

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优化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形成以珠三角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将粤西港口群打造成为大西南地区出海主通道”“加大省对重大产业布局的统筹力度,推动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到东西两翼沿海地区”成为共识。在此契机下,何婉苑代表向大会提出,建议把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阳江港丰头片区)开发建设纳入省沿海经济带重点项目,为阳江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为阳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广东省委省政府顺应全球经济向海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建设沿海经济带,把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沿海经济的先行发展带动近海内陆和整体经济发展,沿海经济带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早在2008年,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对阳西县发展临港工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建设阳西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区的研究》,指出阳西具备建设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区的优越条件,核心优势在于临近海陵湾深槽,并具有可建30万吨级泊位的丰头深水港,以及可为发展临港工业提供用地保障的大量沿海滩涂和广阔腹地。”何婉苑建议,要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广东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用海预审工作。立足现状统筹规划,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政府相关部门可立足现状,聘请相关专家,重新编制广东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阳江港丰头片区)总体发展规划,对该地区各功能区进行整体规划,以发展临港工业产业为重点,明确临港工业的发展布局、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优先引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港口仓储物流业、海洋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并修编出台行业规划,推动临港工业有序发展。

分组审议会上气氛热烈(珊玮/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功能配套水平。加大力度完善丰头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何婉苑指出,现阶段应加快推进阳江港跨丰头港大桥和广东滨海公路雅韶至溪头先行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好丰头片区深水码头泊位,同时建议考虑把阳阳铁路延伸至丰头片区。积极完善地区配套商业网点和食宿保障措施,大力扶持港口现代服务业发展,如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的聚集和发展,更好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及产业优化升级。

“在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时一定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加强临港产业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空气监测,严格处理污水,加强环境执法,加大对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处理好港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何婉苑在建议最后特别提到,“要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记者会现场茂名:用“六大坚持”实现经济带新增长极目标

1月30日,珠海、江门、茂名、梅州市市长出席大会的第二场记者会,围绕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茂名作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当中“一带”的重要城市,被寄予厚望成为新的增长极。许志晖代表被问到,相对于“一带”上的其他城市,茂名在建设沿海经济带上有什么优势,他信心满满地亮出了 “家底”。

“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非常符合茂名的实际,李希书记在去年8月份到茂名调研,也提出茂名要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许志晖表示,茂名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向海而兴的城市,至今茂名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也是在海洋。他总结了茂名发展的六大优势。“首先茂名沿海岸线资源丰富多样,我们既有生态资源岸线,又有产业岸线,又有港口岸线,还有休闲岸线,也有非常符合发展康养旅居的岸线,这样的资源就为多样化的海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茂名港口的建港条件非常优越,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建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水深好、泥沙少、掩护佳、造价低,在我们国家的沿海港口当中是不多见的,也是国内少有的正在建的30万吨级的深水港区。”同时,茂名港的地缘优势也非常明显,是距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当中一个主要的港口,非常有利于建设海上能源的新通道。茂名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能源物流基地,同时拥有非常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茂名的区位非常独特,我们正好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的交汇处,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做好文章,完全有可能争取到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来加持茂名的发展。”许志晖对茂名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当然,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这种现实途径,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许志晖表示,按照省委“1+1+9”的工作格局和省政府具体的工作部署,茂名将做到“六个坚持”,力争出色完成成为产业实力雄厚的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总体目标。

“第一是坚持港口先行,全力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茂名已经制定了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行动计划,安排了近期20多项涉海项目。

“第二是坚持产业兴港,推动临港产业的大发展。”茂名的石化产业将在港口开辟新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链,茂名以这些龙头项目为撬动,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的项目,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聚区,为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是坚持旅游旺市,全力打造国家级的滨海旅游旺区。”同时,还把旅游和医疗康养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旅游的弹性需求变成康养的刚性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第四是坚持平台驱动,打造引领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第五是坚持开放带动,构筑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他认为,当前茂名最重要的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交通的互联,在产业共建、人才交流等方面借力借势来加快发展,同时与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

“最后是坚持山海联动,统筹好沿海和山区促进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区与县级城市交通的连接,大力推进县域的城镇化水平,同时也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进一步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守护好‘茂名蓝、生态美’”。■

“长枪短炮”聚焦“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蓝图(珊玮/摄)

猜你喜欢
汕头湛江经济带
漫步湛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黄征作品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湛江日报》:以做强做好军事报道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