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

2019-03-28 09:00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育人校园技能

牛 敏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一、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的现状

校园学生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有着明确的育人性目标,在空间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在表征上,以具有各自特色的校园生活和在这种生活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为表现形式,在成果上,以活动形式呈现出来,是学生活动的综合体。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它独有的一些特点。

(一)校园学生活动的类型

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按照活动内涵划分,可将其分为8类:思想、文化、艺术、体育、技能、实践、志愿(公益)、创新。

思想活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思想入手,真正使德立于思想,人树于思想,用主题班会去引导学生,用日常行为去规范学生,使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级的人文活动,其目的在点化人的生活,以使之具有无限的道德意义,校园学生文化活动包括文化类讲座、征文比赛、汉字听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艺术是校园学生活动的主要选择形式,校园里主要的艺术活动有摄影比赛、书法比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时装走秀、曲艺展演、舞台剧展演、微电影展演等;体育活动既是强身健体的,又是青年学生天性所在,其活动形式最全面最富有活力,包括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跑步、跳远、跳高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及体育类娱乐活动;技能活动是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既是校园学生活动的特点,也是校园学生活动应当着力突出的部分,其活动包括了国家、省市、学院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学生实训制作的各种工件成品展览,例如LED团徽、智能家居模型、自行车立体仓库模型等,以及具有科技含量的各项益智活动;实践活动是指离开校园环境到特定的场合进行专门的活动,包括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志愿(公益)活动是无偿的公益活动,是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或服务集体的活动,例如关爱留守儿童、关怀孤寡老人、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志愿募捐活动、科技支教等等;创新活动是指学生在校园内获得的各种专利、论文,参与的创业实践、研究项目等活动。

(二)校园学生活动的现状

表1 某高职院校一年内活动项目分类统计表

图1 某高职院校一年内活动项目分类统计图

图2 某高职院校一年内活动项目分类统计图

从统计结果看,艺术与体育类活动共21项,技能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共8项,文化类活动5项,可见娱乐化、普教化现象明显,文化性与科技性不足。

高职院校多由中专升格而来,其校园学生活动依然处于提升阶段,其普教化、娱乐化还是很明显的,需要改进。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文化性不足、科技性不足的情况也很明显,也必须改进[1]。

普教化明显。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低,知识储备不足;自我克制自我管理难以实现,自律能力较差,这就导致校园学生活动在设计的时候,过多考虑学生的纪律、安全、执行等,势必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和形式的完善。又因为高职院校里中专运行的模式依然存在,活动组织的强制性,活动安排的非自主性非常明显,局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娱乐化明显。娱乐是活动最原始的特征,是吸引学生的源动力,高职院校活动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往往对娱乐的度把握不好,弱化了活动的育人效果。

文化性不足。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的形式很多,内容也丰富,但是缺少文化底蕴,这是与本科院校相比的共性问题,这就要求为活动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拔高活动内涵,增加文化性。

科技性不足。科技活动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的思维,这些都是高职学生的软肋,也是高职校园学生活动缺乏科技性的根本原因。同时,高职院校在明确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后,其后续力量跟进不足,技能项目设计偏重理论,实践制作、实践活动的硬件和条件也不太具备。

二、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的对策

为了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校园学生活动遇到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使得学生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深化育人效果。

(一)校园学生活动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最具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既符合立德树人要求,又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2]。

校园学生活动是具体可感的育人项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校园教育的必备环节。按照教育方针,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校园学生活动也承载了这样的使命。这与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吻合的,由此,校园学生活动与政治思想教育主体一致,目标一致,他们密不可分,正如灵魂与载体,主体与支撑。在校园学生活动中融入政治思想教育,将政治思想教育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样的校园学生活动才有高度,接地气,有深度,有品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需求。

(二)校园学生活动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学生成长,指学生摆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高职学生在校时,年龄在17至21岁之间,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刻,是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学校育人的目标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所以校园学生活动的本质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更是各项能力的提升,是综合素质的增强。

所以,相对于学生成长的漫长过程,校园学生活动是短暂的、零散的,但绝不是可以忽略掉的。其实校园学生活动是学生人格生成的实训场,素质提升的实践地,行为养成的校正器,会陪伴学生走过青春时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的又一依靠。

(三)校园学生活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教学质量受老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学生课上课下自我学习实践状况的综合影响,表现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表现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多少。教学效果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教学效果应从各个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习题课、实训课、课堂讨论、辅导答疑、教书育人等)作全面衡量[3]。

校园学生活动虽然大部分是占用的课下时间,但却潜移默化地对教学质量有着影响。我们习惯地将校园学生活动总称为第二课堂,正是因为它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所以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在育人环节方面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课与二课的关系,而前提是二者均为课堂。既然都是课堂,那一课与二课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课侧重于知识或技能教学,也有育人职能;二课侧重于育人,也有围绕知识和技能设计的活动项目。二者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所以,从校园学生活动的角度看,二课活动与一课教学同等重要,不分伯仲;二课活动除了是一课的补充外,还是一课的延伸,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二课活动,会通过活动消化一课知识,提升教学质量;二课活动促进一课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二课活动的质量,提升了二课活动的品位。

(四)校园学生活动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传统意义的专业建设包括培养计划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校园学生活动看似与这些没有关联,实则联系密切。

学校的本职是教书育人,简单理解,教书以专业建设为主体,育人以活动培养为主导,相辅相成,有共同的目标,可以优势互补,增加实效。

谈这个关系,主要是高职学校特性所决定的。高职的职业性与高职学校的专业化有很强的联系。所以,设计学生活动时,必须显示出职业性,也就必然要涉及专业性。从专业建设看,学生活动复习了专业知识,促进了专业建设;从学生活动看,专业建设丰富了活动的内涵和主题,细化了活动的细节,促进了学生活动的品位。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必然促进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同,以学生和职业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建设,必然会对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和质量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进而去修正培养计划、实验条件等,真正促进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4-5]。

(五)校园学生活动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才培养指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6]。

从本质上讲,校园学生活动也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特别对其中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训练培养,争取做好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助手。

人才培养目标永远有两个层面的标准,一个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是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校园学生活动是这两个层面的综合体,第一个层面的标准永远是设计学生活动的最高目标,第二层面标准永远是学生活动呈现的最高形态。如果学生活动能将这两个层面的标准完美地汇集于一身,实现了二者的和谐统一,实在是校园学生活动的幸运之事了。

猜你喜欢
育人校园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画唇技能轻松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