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 雄才大略

2019-03-28 01:36
祖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高技术载人

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保卫的是国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朱光亚长期担任科技战线高级领导职务,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战略思维,准确把握事关国家安全核心利益与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的重大问题,多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战略咨询建议,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与制定、“863”计划制定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前期论证等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朱光亚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眼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战略谋划和战略管理,科学把握和判断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科技发展动向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适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出战略咨询建议,是一位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各方公认的战略科学家。朱光亚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多次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朱光亚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善于着眼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大局统筹协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形成符合实际的决策建议,使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始终能突出重点、实现突破。此外,朱光亚还非常重视基础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强烈的爱才意识提携后辈、传带新人,在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期间创办了青年学术年会和青年科学家论坛,使一大批青年科学技术骨干得到展示才华的机会。朱光亚鞠躬尽瘁、科学报国,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科技事业。

推动核能和平利用、造福社会

1971年,刚刚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朱光亚受命参与组织领导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的筹建工作。他与二机部领导同志一起提名推荐专家参加核电站的研究、设计,迅速组建起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技术专家队伍,着手核电站的探索研究和调查论证。1974年3月,周恩来抱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会议,听取核电站设计方案汇报。会上,朱光亚说明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会议批准了这个方案,并决定列入国家专项工程,定名为“七二八工程”。此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在周恩来病重和逝世后的几年里,核电站建设迟迟不能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直到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核电站建设才被重新提上重要日程。朱光亚亲自参与领导了核电站的踏勘选址,亲赴浙江、江苏、上海多个选点考察,最终于1982年选定了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的厂址。1984年2月,朱光亚代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防科工委主持了秦山核电站扩大初步设计的审批会议,审查批准了扩大初步设计方案,并对工程建设中将要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和工程进度等作出了决策。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正式开工,设备研制同步进行。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参与组织领导“863”计划

“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朱光亚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参与组织领导的又一项国家重要工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朱光亚敏锐意识到激光技术、电子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将会发生深刻变化。1983年,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提出高技术发展计划。我国有关部门和单位纷纷召开研讨会研究对策。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书邓小平与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重要建议。此后,国务院组织全国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专题研究,制定出我国第一个军民结合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作为国务院高技术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和著名科学家,朱光亚参与组织指导了激光技术、核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技术研究发展座谈会,亲自参与组织指导专家论证工作以及《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起草。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科技领域的宏大工程“863”计划开始组织实施。

参与指导载人航天工程前期论证

1982年7月至2005年12月,朱光亚先后担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在此期间,朱光亚作为国务院高技术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参与指导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朱光亚认为,载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标志,对我国保持大国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突出作用,能带动科学技术中许多领域的发展。1990年3月,朱光亚与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秘书长王寿云在《对载人航天意义的再认识》一文中再次阐明了载人航天的意义。朱光亚强调,要首先做好顶层战略层次的概念研究、论证工作,并提出“适度目标的选定,要注意国家战略的研究”、“建立空间基础设施只能是适合我国國力的配套的空间基础设施”等九点意见。除了顶层战略层次的概念研究、论证外,朱光亚对载人航天技术的具体系统概念研究也很关注。朱光亚提出,航天技术领域各主题要做好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出本领域主题的发展蓝图,明确研究方向、任务目标、指导思想、研究重点和具体技术路线发展策略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发展之路。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讨论了载人航天的问题,同意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从发展载人飞船起步,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此后,相继进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和组织实施阶段。

推动我国军备控制研究事业

20世纪80年代,朱光亚注意到随着我国改革深入和开放扩大,世界形势特别是军控形势直接影响着我国尖端武器技术的发展。朱光亚开始倡导并组织核军备控制研究,认为这是维护世界战略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他在与杜祥琬等人合写的《浅谈军备控制中的物理学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军备控制物理学是物理学应用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朱光亚认为,军备控制不仅是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还涉及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应从科学和技术上支持国家外事工作。为此,他多次召集有关同志进行研究,讨论如何扩大研究队伍和深化研究;并提出要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人才,搞一个干实事的小组。在朱光亚领导下,成立了由核技术、军事、外交等领域专家组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组织,广泛深入地开展军控研究和交流工作。在朱光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核军控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富成果,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国防科技发展及外交斗争。

开创中国工程院事业

在1994年6月举行的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上,朱光亚得到院士们的一致拥戴,以全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在朱光亚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准确定位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确定了“院士队伍建设”和“战略研究与咨询”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94年至1998年,朱光亚在担任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党组书记期间,带领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了聪明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编撰:张帅)

猜你喜欢
中国工程院高技术载人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高技术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的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