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摩登舞舞伴间的引导与配合

2019-03-29 03:12刘少博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舞伴髋部手臂

刘少博

“引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带领;指引”的含义,而“配合”是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摩登舞中,舞伴之间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表演形式,处处体现着“引导”与“配合”。这种相互的合作除了需要彼此间深厚的信任与默契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技术的支撑。因此,引导与配合就成为摩登舞中最重要的技术技巧之一,也是表现音乐、表达两性之间内心情感的重要基础与前提。而在摩登舞引导与配合的复杂运动变化中,以下几个重要因素是构成这一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本文拟对这些因素的运动形态做一分析。

一、重心移动

重心移动是摩登舞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摩登舞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当我们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时,我们在移动我们的重量。虽然我们有可能不移动位置而只移动身体某一个部分的重量,但是如果要移动位置,我们的重心就必须移动。对于理解人体动作,有三个术语是不易被区分的:重量中心、引力中心和质量中心。其中引力中心是人体重量或质量最聚集的地方。[1]38对于人体双足直立的位置来说,引力中心位于骨盆,当引力中心离开身体支撑点后,整个身体就会倾向于新的位置移动。舞蹈中,男士从身体核心驱动到肢节延展,借助我们双腿的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大腿根部)连续滚动不停动作,[2]61使得身体重心和谐并产生整体移动,即开始了对女士的引导;女士需敏锐地接收男士给予的身体信号,主动且同样从身体核心驱动到肢节延展,配合男士共同完成和谐的整体表现。因此,重心移动是摩登舞舞伴间引导与配合的基础,同时也将伴随其他步骤贯穿舞蹈的全过程。

二、腿的折叠

腿的折叠是指人体中脚踝、膝盖和髋,三个关节的滚动所产生的弯曲形态。在摩登舞中,男、女舞伴的右肋骨下到右膝盖上部都需保持肢体接触,在身体重心垂直移动的过程中,腿部的三个关节(脚踝、膝盖和髋)在大群肌肉运动中发挥着“方向轮”的重要作用,通过腿部折叠的接触给予舞伴以引导。腿的折叠是男士引导舞伴、传递信息“蓄力”的开始,同时也是女士主动接收信息、配合产生重心本位转移、同时表现男士反应的重要依据。

(一)腿的运用原理

腿的运用原理是依据人体下肢关节的生理结构规律进行的。从内部结构看,髋关节是由关节头(股骨的股骨头)和关节窝(髋骨的髋臼)构成。环节(肢体)绕关节的额(冠)状轴做屈伸,绕矢状轴做内收外展,绕关节的垂直轴做旋内、旋外和绕它们的中间轴做环转运动。[3]88膝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应的上下关节面和髌骨后面的关节面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膝关节是个椭圆滑车关节,小腿绕关节的额状轴做屈伸运动,半屈膝时,小腿可绕关节的垂直轴做轻微的旋内、旋外运动。[3]94例如:在摩登舞向左、向右的旋转动作中,主力腿的膝盖就会用到内、外旋转,继而产生移动路径的改变。踝关节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叉状关节窝,关节头由距骨滑车构成,属滑车关节。足绕关节的额状轴做屈(即绷直足面,又称跖屈)伸(即勾足尖,又称背屈)运动。[3]97

在摩登舞中,前进时腿的折叠应表现为以主力腿踝关节滚动与膝关节向前需形成45°角,动力腿踝关节滚动与膝关节向前需形成90°角,再通过身体重心与地板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主力脚推动髋部整体向动力脚方向产生转移;在做后退动作时,腿的折叠是以主力腿踝关节滚动与膝关节向前需保持90°角,而动力腿踝关节滚动与膝关节向前需形成45°角,通过身体重心与地板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主力脚推动髋部整体向动力脚方向完成转移。只有这样,舞伴之间通过腿的折叠而产生引导与配合的移动才会是和谐有效的。

(二)“蓄力”与“释放”的外在表现

基于人类双足直立行走的特点,人类的腿部肌肉大多呈线状且属于大块肌肉群,因此它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移动的重要功能,故我们可以把“腿的折叠”归为摩登舞中的“移动系统”,即在重心垂直移动的前提下,通过上述三个主要关节的特定形态构造以及腿部肌肉配之以呼吸的“蓄力”和“释放”,使得身体重心不断给予地板作用力并获得反作用力,从而使脚踝、膝盖和髋向下折叠。在男女舞伴重心升降时往往带动着脚踝产生由下至上的螺旋式旋转摆荡,引导着舞伴使其同步整体完成配合,此时舞伴之间的重心应合为一体,不断向上,层层传递直至上肢到头顶的另一重要部分—“表现系统”,即通过背部各肌肉群横、纵向的向外拉伸体现其无限的空间和张力。这样,腿的折叠在舞伴引导与配合之间就形成了驱动双人重心整体同步转移,准备双人一体合力向上、向远摆荡飞翔、表现身体、诠释音乐、传递舞蹈情感的重要基石。

三、髋的转动

髋部转动的逻辑起点在于人体踝关节的转动,即通过脚踝转动牵引人体最长的一条肌肉—缝匠肌,它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呈扁带状,继而带动髋部产生旋转。在摩登舞中,通过缝匠肌的运动,髋部外在会呈现出水平面左右旋转的动态。髋的转动是舞伴在引导与配合过程中第二重要的因素。

(一)髋的转动表现

在摩登舞中,髋的转动(简称“髋转”)表现有两种(详见图1),一种是移动中髋转,一种是非移动中髋转。移动中髋转是指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髋的转动,它又可分为摆荡中髋转和非摆荡中髋转;而非移动中髋转是指在造型或静止动作中所产生的髋转现象,它又可分为升降中髋转和非升降中髋转。

在摩登舞中,髋部转动主要发生在动作旋转的移动过程中。该舞种是重心移动的同时,伴随着髋部转着升和转着降的本体感觉进行的。例如:在狐步舞中,羽步(feather step)这个动作第1步和第2步的移动摆荡都是在腿部折叠的同时伴随着髋部旋转进行的,舞伴之间的髋部在摆荡移动中形成“圆柱体式”合力互转,以达到整体的完美和谐;而非摆荡中髋转主要指探戈舞或无摆荡转移重心步子的髋转形式,因为探戈舞的运动形态是“跨越式”而非“摆荡式”的。例如:探戈舞中直行串步(progressive link)的第2步,在无摆荡移动的情况下,男士右脚向侧并在侧行位置中稍后退时,男士髋部迅速向右旋转,以至把舞伴引导至侧行位置。非移动下升降中髋转是指在摆荡式舞蹈中的原地动作或无重心转移性步子。例如:华尔兹舞中激转步(impetus turn)的第2步,男士在原地继续上升的同时髋部持续向右旋转,以至引导舞伴向趋向自己的空间和方向延伸并表现出身体的节奏韵律;非移动下非升降中髋转是在非重心转移或无升降动作中所产生的髋转行为。例如:华尔兹舞中的翼步(wing)的第2步和第3步,男士在无移动、无升降(no foot rise)的同时使髋部持续向左转,以引导舞伴走自己的左外侧,从而舞伴与舞伴的身体形成“左对左”的反身动作位置。需注意的是,虽然没有了升降形态,但髋部的本体转动原理并不因此而发生改变。

(二)“方向引导”的外在表现

髋部(腹股沟部位)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是一系列机体运动的中心,它可以使你的躯干和腿进行向前、后及侧面的自主运动。因此,髋的转动在摩登舞的运动过程中,既独立,又统一;既前后摆荡,又能左右旋转;既给予舞伴以方向性的引导,又回馈于舞伴以合力性的配合。

首先髋的转动既独立,又统一。独立是指相对于其他身体部位来讲,髋部不仅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理构造,而且在摩登舞运动中,又有着类似于“方向盘”的功能和作用。而统一是指它又属于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下启上”,通过髋部的扭动产生驱动,并将这一驱动力传至全身,引导手臂产生合理摆荡等的重要功能。其次,它既前后摆荡,又能左右旋转。摩登舞中摆荡的需要(探戈舞除外)以及人体自身的构造,决定了髋部中枢既要传递前后移动的摆荡,又要在摆荡过程中“转着升或转着降式”地完成双重任务。但是,无论是髋的前后摆荡还是摆荡过程中的转着升或转着降,它始终由身体核心带动,以主力腿脚踝的滚动和旋转开始。最后,髋的转动既给予舞伴以方向性的引导,又回馈于舞伴以合力性的配合。“方向性的引导”是指在摩登舞合舞中,男士给予舞伴的一种技术技巧和感觉,而“合力性的配合”则是基于舞伴之间髋部始终保持处于一种相对并合“圆柱体式”的关系位置而言,当然,二者引导与配合的主体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也会随着动作的运行发展、动势规律,进行相互转换。

四、手臂摆荡

手臂指人的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肢节末端部位。在摩登舞双人架形中,舞伴之间一边双手相握,一边持手臂环抱姿态,使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此处的连接是双人身体接触的最高位,因此,通过之前“腿的折叠”和“髋的旋转”最终形成“手臂摆荡”,来传达身体运动的信息和力量,从而形成闭合式架形和后背撑起宽大的上身空间,即通过后背各群肌肉横、纵向的向外伸拉,进入体现其无限空间和张力的“表现系统”,展开舞伴之间引导与配合的最后一个重要过程。

(一)手臂摆荡的方式

在摩登舞中,舞伴之间张开手臂所保持的框架在运动过程中看似不动,实则并不是不能动,而是在维持双人框架稳定的前提下手臂与身体其他各部位有机的配合,内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任何独立的、抛开整体观照的动与不动都是错误且不科学的。因此,在摩登舞运动过程中,手臂摆荡一定是在腿的折叠和髋的旋转二者互动整体摆荡、旋转的作用下,层层不断向上传递的自然动态与结果,也是从核心到肢节,从“移动系统”过渡到“表现系统”的重要表现形式。(详见图2)在手臂摆荡过程中,舞伴之间最重要的是男女各自胳膊肘的位置是否准确,力量的给予是否既轻重有度又含蓄有力。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手臂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在摩登舞男女姿态的五个接触点中至关重要,处理不好便会造成男士仅依靠髋部和身体的中段引导女士配合的错误运动方法。因此,手臂摆荡是舞伴之间引导与配合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舞伴之间整体和谐的重要保证。

图2 摩登舞中的人体运动模式关系图

(二)立体空间感的营造

首先,手臂是后背的延伸。在摩登舞中,手臂架形的张开既有保持自身平衡的作用,又有扩张自己横向延伸空间的重要功能。舞蹈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身体调整成为一个有立体空间感的、能独立保持平衡的有机运动系统。而手臂的科学运用恰恰会帮助我们增强舞蹈中营造立体空间感的重要功能。其次,手臂摆荡的灵活度把握和过程中延展时长度的把控都决定着你的舞蹈看起来是否自然和轻盈。过于僵硬的手臂和过早开始的手臂摆荡都会给舞蹈和舞伴关系的引导与配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摩登舞贵在配合。要实现默契的配合,必须处理好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现今舞蹈爱好者们乃至专业舞者们注意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打个比方,要让两张纸条相互支撑立在一起,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两个圆柱形的物体相互靠在一起就会很稳当。在舞蹈中,舞伴之间就应该是一种“合二为圆柱一体”的双人关系,而手臂的摆荡是通过膝盖的弯折转动重心,再驱动它来完成舞伴之间的引导与配合。

结 语

摩登舞中,舞伴之间的引导与配合是在身体重心移动的前提下,在保持膝盖、手臂、重心形成一体、不可脱离的基础上,通过腿的折叠和髋的旋转二者互动传递至手臂摆荡以至完成舞伴之间的引导与配合。舞伴间只有运用准确且娴熟的合舞技术技巧,方能为舞蹈运动中舞伴间的“传情达意”提供坚实的基础,为盛开两性和谐的艺术之花提供必要保障。

猜你喜欢
舞伴髋部手臂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声”“生”“升”找舞伴
变大变大
找舞伴
完美的手臂
你好!伙伴
大树为什么有那么多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