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

2019-03-29 01:15张亚男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

张亚男

【摘 要】作为曲艺之乡,天津的戏曲在全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京剧水平享誉全国。“创新是戏曲发展的推动力,要创新就必须探索、吸收、转变、而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复归。”天津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院团,沿循着当代戏曲创作的艺术规律,在继承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收、转变、创新,以创作一部留住一部的严谨创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奉献了多部精品力作。本文通過对天津京剧院经典剧目《华子良》《香莲案》《康熙大帝》进行分析,探讨新编剧目从传统艺术形式中迸发出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传统艺术形式;当代意识;程式创新;流派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25-02

一直以来,天津京剧院在新剧目创作上有着很好的传统,《华子良》《妈祖》《护国将军》《香莲案》《康熙大帝》《狄青》等多部创作剧目在全国享有盛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作为国家级重点院团的天津京剧院,秉承立足京剧本体、打造精品剧目的艺术理念,沿循着当代戏曲创作的艺术规律,在继承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收、转变、创新,以创作一部留住一部的严谨创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奉献了多部精品力作。

一、现代京剧《华子良》

《华子良》作为现代京剧标志性作品,讲述新中国成立初,重庆关押革命党人的“渣宰洞”突如其来颁布“提前分批密裁”的屠杀计划,使得革命形势险峻。为营救战友,华子良佯装“疯癫痴傻”取得敌人信任,巧妙周旋于监狱与交通站之间,最终完成任务。

(一)剧目创作的关键在人物

《华子良》推出的时间背景和社会环境并不占优势。特别是《红岩》故事又家喻户晓,小说、电影、歌剧、曲艺等艺术形式均已表现过这个并不新鲜的题材。在《红岩》故事中,江姐、许云峰等人物都塑造得比较鲜活,而华子良这个人物只是一笔代过。如何对现代“红色”题材进行深入思考和开掘,把一个配角放大,把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在京剧舞台上树立起来?《华子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剧中,华子良为了保护同志不受敌人的摧残虐待,假装疯癫地抢先吞吃馊饭,把折磨和苦痛留给了自己,还要面对他所深爱着的同志们的愤慨和鄙视;为了避免暴露,坚持战斗,与既是爱人又是革命伴侣的妻子不能相认,与日夜思念的亲生儿子欣喜相逢,又有口难言,咫尺天涯,甚至形同水火,遭受指斥和冷遇……这些,华子良将“万千痛苦压心头”,默默地承受着。华子良是人,他有阶级情、战友情、骨肉情,他对真理的向往、对黑暗的仇视使他化作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华子良又是“疯子”,他用“疯癫”迷惑了狡猾的敌人,保护了自己,营救了战友,从而不辱使命。

他的这种双重性使其不同于以往的共产党员,这种“子良精神”,除了对党忠诚外,更多是一种为了党的事业忍辱负重的精神力量。

(二)演员必须从人物出发,程式必须为人物服务

从京剧现代戏的发展来看,时间不算长,但对京剧的发展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京剧现代戏在表现现代人物、音乐、配器、道白、唱腔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并且从生活出发创造出新的表演技巧乃至程式。如:《智取威虎山》中的马舞以及“滑雪舞”,《骆驼祥子》中的洋车舞,《膏药章》中的报药名……都是在剧情中、在音乐节奏中,因此使得戏十分好看、耐看、叫绝、叫彩。

《华子良》的成功呈现,也得益于演员精湛的程式技艺。华子良的扮演者,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表演奖得主王平在谈到表演心得时说:“首先我抓住了一个“情”字。华子良虽然装疯,但我在表演中让他面对敌人时大疯,在难友面前中疯,见到亲人时小疯。在这个区别中,透出人物的情感世界的变化。其次,我还注意强调一个“美”字。如在戏中我在导演和技导组的启发下创造了耍草帽、耍鞋、耍筐的“三耍”,也就是把传统戏中的武功程式技巧加以变化和运用,使观众觉得有看头,把人物的“疯”提高到审美的高度,显示出京剧之美。第三,我还必须讲究一个“魂”字。唱工,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魂”,只有在唱工上唱出了水平,才能真正塑造出丰满而生动的形象。在唱的问题上,我主要是遵循谭派和余派的演唱风格,努力把京剧原有的韵味、人物特定的情绪和某些新颖别致的腔调旋律融为一体。”①

在这出戏中还有一段重要的程式创新,就是“箩筐舞”。当华子良发现敌人要考验他而放他出去买菜的时候,他挑着箩筐在山路上边舞边歌,那一对箩筐在肩上上下翻舞,简直成了华子良的一对翅膀,给人以雄姿英发的美感,特别是“双手举担串翻身腾空跃起接卧鱼”的身段,稳、准、帅的表演令观众叹为观止。这段既增加了观赏性,极好地表现了华子良在疯癫掩藏下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又巧妙地把程式的东西揉到剧情当中,体现出京剧老前辈们所提出的“文戏武唱”“戏不离技,技不离戏”。

二、新编京剧《香莲案》

“秦香莲与陈世美”的纠葛流传百代、家喻户晓,讲述了“北宋年间,陈世美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妻子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不料陈世美不仅不与其相认,还将其赶出宫外。秦香莲无路可走,将陈世美告到开封府,包拯不畏皇亲国戚官威,摘下乌纱,铡死陈世美。”

从北京京剧团的《秦香莲》到天津京剧院的《香莲案》,故事还是那个老故事,老戏新编,《香莲案》如何能打动人?

(一)戏剧文本上的经典

编剧刘连群为其做了最合适的定位:“《秦香莲》是表演艺术的经典之作,《香莲案》要做戏剧文本上的经典。”因此,从当代人的审美角度和剧情考虑,《香莲案》剧本加入了“陈世美夜探秦香莲”的情节,三年后夫妻重逢,陈世美“还是昔日模样”,秦香莲却“容颜憔悴已不复旧时荣光”。在两人的对比、交锋中,将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刻画得更加真实、合理。当陈世美抛下那句“我管不了许多”便匆匆离开之后,秦香莲万念俱灰,“人穷志不短”,毅然决然带着一双儿女离开。陈世美的懦弱与秦香莲的担当形成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其女性的光辉。另外,剧中王延龄说服陈世美与秦香莲相认的情节缺乏真实性。尽管王延龄这个人物是马连良塑造的,但考虑到整体剧情的合理性,还是将这段内容删掉了。

《香莲案》采用现代眼光重新演绎经典,使人物更接近现代审美,情节更合理。在陈世美贪恋荣华、全然不顾妻子儿女的时候,秦香莲有着“为儿撑起遮风挡雨一片天”的坚定;面对陈世美杀妻弃子惨绝人寰的行径,秦香莲决心“旧怨新恨把命拼”, 秦香莲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展示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在这个传统女性身上,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现代女性的独立与尊严,这一改动比较大胆,引起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喜欢和共鸣。

《香莲案》的改编成功,让我们坚信文学剧本创作的中心在人物,因此编剧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凄中见美”的现代审美风格

演员的二度创作既是对文学剧本的考验,又是推动文学剧本质量提升的关键。

天津京剧院一级演员吕洋以轻柔婉转的程派唱腔,演绎出了秦香莲的坚忍、自尊、不屈、宽厚。剧中,流畅自然、自如贴切的情绪表达,恣意徜徉、大美其美的飞扬水袖,教人不禁潸然,传递了其亲情和人格的光辉。

《秦香莲》传递的文化审美不是用”凄“感动观众,而是”凄中见美“。天津京剧院的再次新编给予老故事一个新的解说,重构传统戏,赋予新张力,使其变得更加有看头。

三、新编历史故事京剧《康熙大帝》

新编京剧《康熙大帝》在以往“千古一帝”威严神武的形象之外,着重展示了其皇家帝王的真性情。该剧取材于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的真实历史事件,以收复台湾为环境背景,以平定葛尔丹为主线,讲述了康熙皇帝时期,时局动荡,同时面临台湾、北疆战乱,为了“江山一统”的信念,康熙先是忍痛将爱女兰儿格格下嫁葛尔丹,作为缓兵之策。但康熙皇帝的诚意并未熄灭葛尔丹的野心,面对葛尔丹的贪婪、执迷不悟,最后忍无可忍,抛却翁婿之情,亲自出征,一统江山。

(一)皇家帝王的真性情

当康熙皇帝面临平反与收台、战争与妥协、护女与舍女、承诺与背离的两难抉择时,作品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上。

君王的肩头重任、丈夫的爱重情深、父亲的无奈酸楚,一时间都交织在一起。舞台上,当康熙唱道“叫爱妃你莫要来跪求,你流泪来我也心揪,小兰儿是你我的连心肉,让她远嫁母难舍来父哀愁”时,观众看到了他为夫、为父的柔情;当他坚定地表明“江山一统大如天”的决心时,又给观众展示了一代君王的威严。在人物的坚定与徘徊中,以及结尾处康熙那一句“纵为英主亦难了生生死死恩怨情仇”都展示了皇家帝王的真性情,让我们看到了在“江山一统”、大获全胜背后,更有一种人不在、情难圆在的感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二)传统内容与现代形式统一

在舞台表现上,《康熙大帝》也是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形式整而化一的创作。

剧中在康熙面临葛尔丹日益扩张、威胁大清领土时,有一段耍辫子的情节,将彼时彼刻康熙内心的“左思右想难决断”直观外化于舞台上。天津京剧院艺术室主任马载道说:“把以前好的剧目里好的办法、技艺、招数都借鉴到当代京剧作品的创作里,是当下对京剧艺术传承的一种尝试。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作品里有灵魂的体现,还能激发出新的创作,这正是我们不断摸索和实践的。”

四、结语

天津京剧院有一句话:“有戏,就有‘戏”。 一个剧院之所以能立足,还是要在舞台上有立得住的好戏,有了精品力作,剧院的发展才会有“戏”。 可见,促进人才培养和剧院发展的关键在——戏。

“创新是戏曲发展的推动力,要创新就必须探索、吸收、转变、更高层次的复归。”天津京剧院新创剧目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于不断创新的精品意识、在于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通力配合、在于演员间不讲名次的团结协作,发挥“一棵菜”的精神。正是因为有对艺术充满敬畏,对国粹传承具有使命感的文艺工作者,天津京剧院才能不断涌现了一批继承传统,又敢于创新的精品力作,在傳承传统文化、弘扬京剧艺术魅力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注释:

①《中国京剧彩霞工程》 平步氍毹——王平专辑(六)

参考文献:

[1]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2]安葵.新时期戏曲创作论[M].新华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