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转型促核心素养培育

2019-03-29 05:52贲可敬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物理教师核心素养

【摘 要】从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在考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是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没有提出各学段和各学科的要求,也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面对上级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任务,初中物理教师理应把课堂转型作为促进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生根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物理教师;核心素养;课堂转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3-0047-03

【作者简介】贲可敬,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江苏江阴,214442)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2014年3月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和课堂教学转型的方向。目前,普通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已发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也随之修订并试行。初中物理教师理应顺应素养发展的要求,积极促使物理课堂的转型,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促动学习方式的改变,把提升物理学科素养落到實处。

一、课堂转型的内涵

课堂转型即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从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其根本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教”与“学”真正的和谐统一。在这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3个判断课堂是否发生转型的关键要素。

作为课堂和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要素,物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变“教堂”为“学堂”,变单一的“教学”为全面的“育人”;物理教师要实现教学重心转移,要摒弃把知识的教学简化为符号形式的教学,要思考知识产生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知识本身的意义;物理教师应把实验教学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辅助”,绝不能替代实验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能引起学生注意,主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实验的设计、课堂的演绎,以解决学生物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绪无法持续保持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主要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加强问题链的设计、注重学科模型建构,以解决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重心无法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学习重心无法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的问题;能引领学生发展,建立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物理观念,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思维,养成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对素养导向、能力导向关注不足的问题。

物理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较长时间保持是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学生学习重心是否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重要知识的建构,这是物理学习方式能否改变的重要保障;思维是一切智力活动的核心,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推理验证等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反映其思维品质是否得到提升,这是物理学习方式是否改变的显著标志。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品质,促进学习方式改变,促成学习品质提升,是课堂转型的价值追求。

二、课堂转型的策略与实践

1.尝试单元设计——基于理解的设计。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是课堂转型的纽带,单元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提升学习迁移能力,为学生提供概念框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碎片化的知识与技能,并揭示与内容相关的概念。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资源,而不是可供直接学习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单元整体设计的思想,可以在设计具体的教案之前,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例如将课标中的科学内容列出,同时将可能涉及的物理核心素养列在具体的设计教案中,这样就能做到整体有规划,具体有实施,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压强”一课前,我们通过阅读课程标准,了解到对“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从认知性目标的角度,该部分内容属于理解层次;从体验性目标的角度,该部分内容属于经历层次。教学设计时可破除以往“课时”的局限,按照压力产生的原因(形成科学思维)→压力方向的确定(形成科学思维)→压力概念的建立(形成物理观念)→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加强科学探究)→压强概念的建立(形成物理观念)、计算压强(形成科学思维)、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脉络来组织教学。如此设计的目的是用“单元设计”思想统领压强这一模块的教学,后续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教学设计均可类似展开。

2.加强模型建构——基于思维的训练。

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模型建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其实质就是将隐藏在复杂物理情境中的研究对象或过程进行简化抽象并概括,从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物理学描述的就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方法是用模型来描述现实,用数学来表达模型,用实验来检验模型,用模型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科学建立物理模型,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意义。

例如:在“压强”一课中,我们用正方体泡沫塑料同时代替竖直墙壁和平衡木,分别水平向左对着泡沫塑料的竖直面,竖直向下对着泡沫塑料的水平面钉钉子,以模拟教材上钉钉子和运动员压平衡木的情景。完成实验后立即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钉子受到压力的情况,虽然两次压力方向不同,但共同点——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特点还是一目了然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在同一事例中根据不同现象建构“压”的模型,了解压力的概念,确定压力的方向。

3.注重实验探究——基于实践的探索。

实践性是物理学科的特质,实验是学生最基本的物理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好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物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结论与实验的关系,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彻底抛弃重结论、轻实验的错误想法。

例如:在“压强”一课中,由学生基于“体验与猜想”,自由选择、组合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探究实验,自发展示、说明实验过程。这样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充分的,体验后总结的方法是深刻的。

4.加强考试研究——基于标准的评价。

在评价中,基于标准的评价为学习目的的达成提供了保障。《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教学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堂教与学的生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领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及实施策略,以此增强自身的“标准”意识,尝试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标准”转化为教学中的“评价标准”。我们在分析近三年江苏省各大市中考物理试卷时发现,基于生活情境的压强考查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对压强概念建构、压强的计算以及利用压强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一些物理问题考查的要求较高,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对“压强”理解要求的界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类似压强这些核心章节的课例研究,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组织多轮次的听评课,从教、學、评等角度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物理教师可立足课堂转型研究,在充分调研初中物理教学现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堂转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达到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学生转变思维习惯、改进学习方式的目的,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度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贡和法.教学转型应基于核心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5(9):1.

[3]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90-95.

[4]许帮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基于对学科教学特质的把握:兼评第28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活动的三节物理展示课[J].江苏教育,2017(3):27-29.

[5]王高.科学思维的培养途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5):41-46.

猜你喜欢
物理教师核心素养
年轻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的分析与探讨
以新课程为背景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能力素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