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育基地建设看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3-30 06:42林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参与基地建设有效途径

林峰

【摘要】:社会参与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建构社会参与核心素养育人模式,正确认识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存在诸多问题,以德育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社会参与 问题 基地建设 有效途径

“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基本内涵是: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当前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找有效解决途径,是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福建省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以德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尝试,取得显著成效。

一、当前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面临诸多问题

1.“社会责任”的缺失。社会责任感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今的一些中小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表现为:漠视亲情与友情,不关心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使性子,发脾气,;只要求别人对自己尽到某种责任,从不愿对别人尽自己应尽的责任;胸无大志,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不仅没能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且连最起码的责任意识也没有。

2.“国家认同”的淡化。当代中国公民的国家认同问题逐渐凸显,社会一些现象让人忧虑和深思。日前,江苏省某教育局局长陆建国的一篇讲话,在网上悄然流传开。他认为,这些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高铁、神舟飞船、“蛟龙号”“东风快递”等,都是今日中国之骄傲,但部分孩子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还不强,对国家、民族缺乏深厚的感情,流行的“小鲜肉”文化,娘炮泛滥,追“韩星”、崇“日货”、赏“美剧”等,这让人焦虑;某小学语文教材,很多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英雄,如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都被抽掉了,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构英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很可怕。

3.“国际理解”的局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国际理解教育”概念,2016年,教育部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际理解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整理,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淡化;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民族自尊心强烈,对国家间冲突容易采取极端方式;对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感觉淡漠;一些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难度大。

4.“劳动意识”的淡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但不可否认,当前在中小学生中还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行为缺失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原因。家庭方面,家长更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劳动;家庭教育启蒙不恰当,用劳动惩罚孩子;家长教育观念偏颇,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不如脑力劳动的人光荣等。学校方面,一些学校重智轻劳,学生重学习,轻劳动;劳动课程被占用,师资、场地和经费缺乏;学校过多考虑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只重视劳动操作,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等。社会方面,一夜暴富、不劳而获思想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社会片面的成才观和用人观;社会主流观念的陈旧,不认同劳动最光荣;整个社会并未形成真正尊重劳动者的氛围,社会舆论对明星、精英的过度渲染影响学生勤劳务实精神的培育。

5.“问题解决”的困境。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比较扎实,但问题解决的能力普遍较差,造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有诸多的因素。主要有:传统观念、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体系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教学关系不理順,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缺乏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个性特征影响问题解决;客观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6.“技术运用”的不足。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如多媒体在依赖技术手段加强人某些感官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某些器官的潜在能力;在使用与接受信息时,因尚未有足够的认识,或因缺少鉴别,包括暴力、恐怖、色情、极度虚幻等负面信息,以及侵犯特定社会群体意识的文化形态,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德育基地建设是培养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社会参与不仅是核心素养的构成,而且具有终极意义。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通过德育基地建设,整合社会德育资源,构建学生实践基地,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拓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1.建立基地,素养拓展。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等称号,学校地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下——秦屿。从明朝时期民众自发的抗倭斗争开始,就被称为“英雄城”,是一块深蕴丰富的德育资源宝地,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拓展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学校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走访干群,查询史志,实地勘察,积极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建立起“水陆两线十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设德育基地过程中,主要做法:(1)长计划短安排——拟定用一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德育教育基地建设,进行分组分工又合作的资料收集、景点布局、基地成型等短期实施计划。(2)取资料多渠道——在收集与挖掘当地德育资源时采取“访”(拜访老红军、老革命、老干部、群众),“谈”(召开领导、群众、教师、家长等座谈会),“找”(寻找历史英雄的遗迹)等形式进行整理、编辑德育历史档案。(3)“献”(建工程献爱心),在收集德育资料后,就着手基地工程的建设,通过“教师捐一点、社会集一点、学校舍一点、家长献一点”,这“四点”顺连“一线”,如期完成基地的建设。(4)“挖”(不断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基地内涵,创新教育载体,提升基地服务功能,扩大基地影响力,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基地建设有效途径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普利兹克奖2016新标向
从知识习得到知识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