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改革探究

2019-03-30 11:02汤东萍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岗位课程改革

汤东萍

摘 要:本次研究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就《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旨在对该门课程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职业岗位 《电工技能与训练》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1

构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体系,是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解决课程体系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关键。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职业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课程教学改革,立足课程实际,以学生职业岗位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由传统的被动型、依赖型、统一型、虚拟型、认同型学习方式向着现代化主动型、独立型、独特型、体验型和问题型教学方式转变。

一、课程改革目标

《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主要是介绍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组成、线路连接,分析电气线路运行原理工作特点,进行电气线路连接操作和维修技能的专业课程。它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时期,通过对《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进行改革,能够确保学生灵活的掌握该课程的核心技术要求,满足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岗位对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要求,最终促使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提升。在具体课程改革过程中,全面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改革目标进行改革创新。

二、课程改革思路

1.精心课程设计

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培养人才综合技能,适应岗位的工作技能为主要出发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整体方面解决综合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和相应技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整个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适应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职业性。

2.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现代化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综合技能人才,不仅仅要对社会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建设责任。通过全面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改革方案是构造工作过程的主体框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确保学生在职业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能获得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知识。

3.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改革过程中,整体的改革思路是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学生的职业岗位为导向,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专业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应该严格执行企事业单位的标准。

三、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集中辅导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和实训操作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应该集中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指导,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确保整个学生群体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2.个别指导

在进行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针对个别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技巧掌握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差异化指导,指出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挖掘学生的创新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指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对攻克学习难题保持旺盛的自信心。

3.以好带差

《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挥出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體,引导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能力较好的进步快的学生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弥补教师指导方面的不足,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进步。

4.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职业教育学制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小组学习、分组探究学习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开展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视频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仿真实训教学方法等方法充分融入教学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紧跟市场的发展需求,力求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零距离,社会适应零时期。

四、课程改革要求

1.转变教育理念

做好课程改革工作,首先应该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课程改革观念。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将创造性、主体性、开放性、系统性、个性化、多样性全面纳入其中,正确把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小组应该不断加强教育理念学习,每节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反思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2.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确保整个新课改内容适应性,体现学科前沿性,注重先进性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对课程内容不断优化整合,强化各方面先进教学资源的有效收集,定期安排和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同时还应该注重各项内容的融会贯通,要确保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养要求,使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产品生产、教学实习有效结合。

3.完善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对人才评价方法进行同步完善,改进人才评价模式。既要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从传统的以教论教的评价模式向着以学论教的模式转变。应该以人才的职业能力、岗位需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学生能否主动开展自主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方位的评价,有效保证整个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景珠.探讨《电工技能训练》实验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保持[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2]赵飞.实施电工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学之我见[J].职业.2015(26)

猜你喜欢
职业岗位课程改革
基于职业分析的系统化构建高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职业岗位的数控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