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于救赎路上:北村《水土不服》解读

2019-04-01 08:55周明
文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北村救赎解读

内容摘要:北村小说《水土不服》的主题始终在沉沦与救赎之间展开,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独具特色的思考,直面人生的现实存在,探究人类生存困境,试图寻求深陷于物质和欲望之中的现代人的可能得救之路。小说中的主人公个个陷于痛苦中无法自拔,或因物质的匮乏而墮落,或因精神的空虚而沉沦,人们始终深陷于不能获得满足的怪圈之中而难以逃离。北村所揭示的苦难确实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中,其源头来自于人类心灵深处信念的匮乏。

关键词:沉沦 救赎 北村 解读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中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格非、余华、苏童等一大批小说家笔耕不辍,这些作家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关注社会人生的种种现实问题,为自己在当代文坛上取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在这些作家中,北村可谓是一个另类,他早年以先锋小说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后来皈依基督教,文风也随之一变,直面人生的现实存在,探究人类生存困境,苦苦地寻求人的可能得救之路,在这一意义之上的《水土不服》可谓其代表作之一。《水土不服》讲述了一位名叫康生的诗人,性格内向、单纯、孤僻,但却因为才华横溢而娶了大学时的校花张敏,结婚后,张敏承担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生活,康生主动愿意到大学同学苏林的公司任职,却因为发现苏林做假帐而辞职,后来,由于妻子张敏和苏林发生关系,康生痛苦不已,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自杀身亡。

一.崎岖而坎坷的男性救赎之路

在作品中,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的救赎主题不言而喻,他以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终极思考。《水土不服》两个男性主人公在颓废而迷茫的生活中,始终不忘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苦苦追索,在物质和精神不和谐的矛盾之中,他们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正如文章中写道一样,康生“盼望生活纯粹而美好,但到处是矛盾、烦恼、悲伤和不平”,以致于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离开了他的妻子张敏简直无法生。他从来不说一句污言秽语,而且“一回到人群中立刻变得愚钝”,十分怕见生人,他认为“把一个人放在空房子里倒很安全,把他放到人群中就不一定了”。作为一个男人,竟然不会骑自行车,要张敏载他;与张敏上街,买衣服居然不会讲价,怕出价太低伤了货主······一系列的不可思议仿佛预示着他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他向往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然而在市场化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的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在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康生脆弱的心灵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一次失败的收养经历,更使康生敏感地意识到:不能单靠妻子生活。为了生活,康生愿到苏林的公司兼职,在发现苏林公司做假帐之后,愤而辞去工作。屡次的兼职失败使康生感到极端的痛苦和困惑,随之而来的妻子的背叛更是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在与小芳发生肉体关系后,康生脆弱的心灵终于崩溃了,生命对他来说已毫无意义,他从此过着一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他所向往的没有痛苦和忧伤、永远纯洁而干净的理想世界被肮脏、龌龊的现实所取代,最终他以死亡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对于已经皈依基督教的北村而言,他的作品始终无法回避一个主题,那就是不忘对于深陷与泥淖之中的现代人的救赎。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当代人无法回避的生存困境: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给人的心灵造成的巨大撞击。故事的主人公遍尝迷惘、感伤、孤独、痛苦,以及怀才不遇的滋味,以至于他对现实、前途感到深深的绝望,最后终于精神崩溃,走向死亡。在这种痛苦的生存困境中,主人公也作出种种努力,竭力地寻求灵魂和肉体的安身之处,然而事实却证明他的这种自救于事无补。

苏林这个人物形象,是当代都市典型暴发户的代表,他从大学时代开始靠推销一种新型的抽水马桶狠狠地赚了一笔,与康生相比可谓财运亨通,但是他没有得到心向往之的张敏,从而不断颓废、堕落,乃至最后患上不治之症走向死亡。苏林的身上,表现了一种纵情声色犬马的生活态度,更表现出现代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的“水土不服”病---在金钱的世界里迷惘、徘徊,还有无法把握未来的无奈。他为人诚恳、幽默,内心深处也有对纯洁感情的热烈追求,即使张敏嫁为人妇,他的眼界也始终在默默地关怀着她。苏林帮张敏解决了许多实际生活的困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康生与张敏维系日常生活的顶梁柱,而这个生活的重担,本应由康生来承担。他帮助康生与张敏找到了聋哑女孩的父母,在张敏明确表示要到他“小心翼翼”地劝张敏要跟康生“说一声”,对张敏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苏林的身上也有作为常人的缺陷。人性的善与恶是基督教人性观的基本内容,在苏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康生死后,苏林也变得沉默寡言,整日和小芳鬼混在一起,但是人性的本能又使他极端恐惧死亡。他怕得癌症,所以天天到牛背山去提泉水,并且“雇一个人都不放心,非得自己提”。结果不幸还是降临到他头上,在听到得癌症的消息后,“吓得像傻瓜一样了,在床上死人一样躺了三天”。苏林想由放纵自己得到因无法获得爱情而产生缺憾的补偿,却深陷在命运的泥淖里无法自拔。这多角又畸形的爱让苏林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作者为这个悲剧人物发出深深的叹息,“苏林应该是我们班上活得最好的才对,因为他人最活,也最有钱,但结果他最悲惨”。他死之前发出了对这个光怪陆离、是非颠倒的世界的最后一声呐喊:“我为什么活在这世上?我辛辛苦苦置办家业赚钱发财,为什么我没有一天幸福过?我汗流满面得以糊口,为什么没有人爱我?我流离飘荡在这世上,为什么这么痛苦?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还要这么痛苦地死去?”

这两个人生际遇完全不同的男性人物形象,康生虽然经济上没有争取主动地位,在精神上却有个贤惠持家的妻子帮他苦苦维持生计;苏林在别人眼里是成功人士的象征,却也挣扎在救赎之路无法找到出口。作者借苏林之口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苦苦探索。苏林沉湎于物欲的欢歌中醉生梦死,得过且过,遍偿孤独、痛苦、迷惑,物质的富足却无法使他感到精神的快慰和满足,他也曾竭力地展自救,事实证明他的努力只是虚妄而图劳,最终只能走向灭亡之途。

二.漫长而曲折的女性救赎之路

小说中男性的自救之路是如此的崎岖而坎坷,小说中女姓的救赎之路更显的曲折而又漫长。小说的女主人公张敏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人物之一。作者笔下的张敏不再时时刻刻必须以男性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这个女性形象已不是男性的附庸。她的出现于康生来说恍若救世主般。他们的初次相遇是在大学时代,张敏因康生才华横溢、与众不同而被他吸引,最后成为他的妻子。可以说,张敏对康生的爱情,更多的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她把康生看成是个需要被照料的孩子,她也清醒地认识到:她的心“可以靠在他怀里”,但她的身体决不能,女性必须追求经济的独立才不至于陷入男性附庸的境地无法自拔,而这也为她以后到苏林公司兼职进而与苏林发生关系埋下了导火索。勿庸讳言,张敏是小说中真正有着常人思维的人物。她认为,女性命运的走向和归宿不以男性的存在为前提。她希望以经济的独立获得社会的认可,然而她失败了。她渴望着纯洁而无暇的爱情,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康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张敏的执着与追求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开始,她以为“情感比实际的生活重要得多”。刚与康生认识的时候,她觉得康生给她吃的饼是“平生吃过的最香甜的一块饼”。但是,嫁给康生以后,她不仅要为生计日夜奔波劳累,而且还要照顾婴孩般的丈夫,令她感到身心俱疲。张敏这个现代女性虽然不以男性附属品的面目而存在,从男权的束缚和压制中解脱出来,然而他的付出和犧牲却不成正比,最终她在生活的强压之下败下阵来。可以说在她到苏林公司做兼职后,她对康生的感情起了微妙的变化,她被苏林强吻过以后,感到“脸上的吻印处变得像个伤口,像个耻辱的标记”,她明明知道苏林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并有图谋不轨的倾向,但仍然跟随苏林去他家,甚至在苏林强暴她时,她的反抗也是虚弱而无力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她是有意而为之。在强大的男权社会里,尽管女性意识到不受男性的指引和控制的重要性,然而正是因为她们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让她们的救赎之路显得如此无力与漫长。感情和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自我救赎的哪怕一点点的机会,既然经济的独立也无法使她获得救赎的机会,那她只有从其他方向去追寻。张敏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女性一直在孤独无助的黑暗中苦苦挣扎,苦苦寻觅,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绝望和困境之后,渴望获得精神和肉体的救赎的心态。作为一部宗教主题的作品,作者传达了对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救赎与关怀。

三.结语

小说的主题始终在沉沦与救赎之间展开,作者直面现实,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独具特色的思考,试图寻求深陷于物质和欲望之中的现代人的可能得救之路。作品充满了对人存在意义的质疑以及锲而不舍的求索。北村的小说蕴涵了许多现实尘世的意象和片断,而这样场景又与主人公康生所向往的乌托邦世界相矛盾,北村的用意显而易见:将人物置于无法挽回的境地里,使读者的心与小说主人公发生激烈的碰撞后,用心地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苏林在这篇文章中看似是最成功的一个,然而,金钱、名誉、地位却无辜使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不断地拷问自己生存的意义,仍然无法获得满意的答案。小说中的主人公个个陷于痛苦中无法自拔,他们或因物质的匮乏而墮落,或因精神的空虚而沉沦,人们始终深陷于不能获得满足的怪圈之中而难以逃离。人究竟有没有超越它的途径?这是作者始终在追问的。既然纯物质的或纯精神的都无法使人获得解脱,那么,人们只有另辟蹊径,寻求可能的得救之路了。“压弯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它不吹灭”。基督教的这一教义让深陷与徘徊与痛苦之中始终不得救赎的人们看到了被拯救的一线希望,北村最终向人们揭示了答案:宗教才是人类唯一的得救之路,人类无法自己拯救自己,只有皈依基督,坚持爱和信仰,才能获得灵魂的救赎,才能走出苦難。也许,我们不能否认,北村所揭示的苦难确实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中,其源头来自于人类心灵深处信念的匮乏,人们不知道为何而活,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是如此不堪一击,一旦遇到一个合适的契机,种种矛盾将爆发得不可收拾。小说到此戛然而止,张敏是否能获得最后的解脱?作者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暇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M].上海三联书店 ,季玢,2016

[2]我与文学的冲突[J].北村.当代作家评论.1995(04)

[3]神格的获得与终极价值[J].北村.文学自由谈.1990(02)

[4]当代小说的“罪感意识”与“救赎书写”[J].徐威. 当代作家评论.2017(01)

[5]基督教写作=信仰启蒙?——从北村神圣写作的不足谈基督教文学与信仰的关系[J].龚晓辉.青年文学家.2009(21)

[6]北村小说的基督教文化书写——论北村的后期创作[J].姚丹妮.名作欣赏.2014(05)

[7]北村作品的先锋叙事探析[J].沙立玲.名作欣赏.2015(20)

(作者介绍:周明,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中文系教师)

猜你喜欢
北村救赎解读
稻田种荷花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不再做“狐狸精”
北村和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