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主权思想的历史发展

2019-04-01 09:20曹翰阳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主权

曹翰阳

摘要:人民主权思想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杰作,其充分阐述了政治社会中每个公民和政治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表达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人民主权理论经过历史的变迁,无数思想家对该理论的研究与改进,已经深深影响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体制和国家政治生活标准。本文将从近代人民主权学说入手,纵观学说的变迁,探求人民主权思想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主权 主权 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D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246-02

人民主权指国家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人民的公意代表国家的权力,其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但是正因其理论在实际中具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自其诞生以来,受到了不同时期思想家的反复构建和批判改进,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以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相结合,而不仅仅拘束于单个思想者的思想,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探求其精髓。

一、人民主权思想的起源

西方思想的精髓大多起源自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因其特殊的小国寡民的特征和较为发达的贸易体系,造就了最为早期的思想先驱。雅典民主共和国、罗马贵族共和国、迦太基贵族共和国等都有主权在民的思想,但是囿于其奴隶社会的历史局限性,能够参与民主决策的“公民”限定为了成年的男性本邦人。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制度达到顶峰,然而这种民主只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与占社会大多数的奴隶无关,所以古希腊的人民主权思想只是一个简单的民主起源。

欧洲大陆的文明进程很快在中世纪的封建神学的统治下开始倒退,封建制度席卷欧洲,神权更是大于君权,君权神授的思想不仅被中世纪的普通民众所接受,也被君主所接受,教皇和各类神职人员的权力空前巨大。最早突破中世纪黑暗统治的尝试来自于“城市”兴起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光辉从意大利开始向全欧洲覆盖,马西略(1275—1342)、马基雅维利(1469—1527)等早期学者最先对封建神学提出了质疑,马西略认为在每一个共和国中,最根本的政治权是人民立法者,其将民众的世俗权力置于教会的精神权力之上,并使其成为政治权威的根源。[1]这种具有超越时代性的论述无疑是对封建神学的重大打击,很快的,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宗教、君主制度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近代人民主权思想的诞生

任何先进思想的诞生都与整个时代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17世纪的欧洲风云变幻,荷兰、英国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权力的中心从君主(神权)向资产阶级转移,发达的经济贸易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博丹(1530—1596)是最早提出主权概念的思想家,其理论是主权归属于君主,这表明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从神权向民族权力发生转移,然而博丹虽最早提出了主权理论但是却缺少对主权理论正当性的证明。

在荷兰、英国相继革命之后,霍布斯(1588—1679)和洛克(1632—1704)作为两位英国的思想家,对主权问题进行了真正的阐述。霍布斯较早地提出了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自由主义和绝对主权,而洛克则在后期提出了相对主权理论,这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实践结果。

从时间的跨度来看,16世纪的博丹和17世纪的霍布斯、洛克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时代背景的限制,现在普遍认为人民主权理论的首创者是启蒙运动的先驱——洛克,而霍布斯的观点因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在后期被另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的思想所取代,即人民主权理论的集大成者——卢梭。

三、近代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

(一)以卢梭为代表的绝对主权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卢梭整合了前期思想家对人民主权学说的理论,主张通过公意来代表主权。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卢梭主张主权的不可转让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代表性。卢梭认为,任何人不得有违公意,每个公民作为个体表达自己的意愿,国家内甚至不被允许有政党政治的出现,这与当今世界的政体有很大的出路。卢梭还认为,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提出“主权在民”思想,并建议实现人民主权的唯一方式是直接民主。卢梭这种绝对主权理论现如今看来虽然过于理想化,但是在18世纪的法国,却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卢梭的理论直接被运用在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无数社会底层人民有了反抗封建皇权的思想武器,法國大革命以非常暴力血腥的方式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19世纪的法国政权更迭频繁,流血事件频发。卢梭作为人民主权论的逻辑起点的“公意”概念的论述,却被此后的极权主义者用来作为暴政的武器和借口。[2]卢梭的错误在于,其过分相信人民的理性主义,但是实际上人民并不永远会选择正确的事情,而导致公意的不正确。卢梭的权力太过抽象,在实际中往往会带有压迫性和偏向性。

(二)以洛克等人为代表的相对主权

与卢梭的绝对主权相比,洛克的思想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较为完善的政治体系。洛克认为,主权来自于人民让与的权利,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和执行权和对外权,为了防止权力滥用,采取了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所以洛克的理论中权力是有限的,相对的,国家权力是通过人民让度得到的。洛克的思想很快被法国大革命的“姊妹”——美国独立战争所吸收,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制宪会议中采纳了洛克的主权观念,加以孟德斯鸠等学者的思想精华,采取三权分立的手段,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互相制约,使美国在政治制度上成为了最为先进的国家,流血事件鲜有发生。这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更大限度上是洛克的相对主权观念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洛克和卢梭两位启蒙思想大家,奠定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核心,以卢梭为代表的绝对主权和洛克的相对主权都在不同地区依据当地不同情况产生了不同的效果,都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了巨大的贡献。而洛克的观点更为实际,也为后世所接受,因其体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由主义,是一种符合广大被统治者要求和利益的主权理论。[3]

四、人民主权思想的现代发展

18世纪的欧洲革命浪潮结束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欧洲各个国家之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带领之下逐渐成为了世界霸主,而法国则继续在政权更迭的怪圈中缓慢前行,普鲁士依然没有摆脱君主的专制统治,在资产阶级逐渐强盛的背景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异和分配不均问题,人民主權问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马克思(1818—1883)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吸收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但是其理论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只有消除阶级差异,才能使主权来源于人民,但是消除阶级差异后,主权也消失了。马克思通过阶级的角度分析了人民主权问题,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义务即平等地保障所有被统治者的利益,这为许多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或封建统治的国家提供了理论武器,也造就了20世纪的红色浪潮。

在20世纪后,人民主权思想已经十分成熟,大部分西方国家采纳了美国的体系,采取制衡的方式控制权力。但同时,随着精英政治理念被多数国家所接受,国家权力由少数政治精英所掌握,人民很难成为国家权力的真正享有者。[4]西方思想家开始通过新兴的理论来丰富人民主权学说。现代社会学大师哈贝马斯(1929—)运用社会学的原理来解释人民主权学说,他认为人民主权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是简单的卢梭式的直接民主,而是要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体系,通过协商来达成民主,采用对话民主的方式实现人民主权思想。

新时代下,人民主权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制度构建问题,而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相吻合。20世纪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相继独立的时期,19世纪深受殖民压迫的国家纷纷独立,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残存的封建国家逐一瓦解。面对积贫积弱的新兴国家,人民主权思想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起了完善的制度,从而在各种方面干预新兴国家的发展,霸权主义开始风靡。同时,思想观念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人民主权思想在新兴国家的建立就必须与当地的实际国情相结合,而不可简单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最终陷入专制的怪圈。

五、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人民主权思想无疑对我国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我国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必须以中国特有的民主政治实践为基础。我国封建制度时间之长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且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民主发展程度不够高。我国应坚定不移地发展党内民主以引领人民民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人民主权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根据国情对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照搬照抄,同时也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而因循守旧不去借鉴资本主义人民主权理论的思想行为。

人民主权思想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精髓之一,从16世纪到20世纪,该思想日益成熟完善。从最初的反抗神权的尝试,到洛克、卢梭等人提出理论以对抗封建专制,再到理论出现分支,引领不同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到最后19、20世纪的新发展。人民主权思想已经深入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治国体系之中。简单总结而言,自由和民主的结合是历史潮流的趋势,片面发展自由或民主可能符合旧时代的形势所需,但是在共和政体中已不再适用;政治观念应符合历史发展[5],政治观念只有符合历史的发展,才能发挥引导作用,否则只能阻碍历史的进步,思想观念本身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

人民主权思想在现代已经成为了世界思想体系中的主流,在回顾这一理论时,不能简单地从单个思想家的角度入手,而是应该纵观其历史发展,寻找在历史发展中理论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并根据国情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现代政治社会已不同于思想诞生之初的社会,共和政体是世界主流,简单的直接民主已经不适合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展,通过对话、协商、沟通的手段找到民主制度的新途径是现今国家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各个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则是保障人民主权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参考文献:

[1]郑红.近代欧洲主权思想的形成[J].学术论坛,2011,34(9):66.

[2]孙永芬.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再探析[J].前沿,2008(11):55.

[3]李寿初.人民主权思想辨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3):29.

[4]陈永鸿.人民主权理论的演进及其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58.

[5]聂露.从人民主权理论到自由主义民主观念:法国现代共和政体原理的形成[J].教学与研究,2015(10):88.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主权
主权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