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19-04-01 09:17操维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优化

摘 要:大数据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谋求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成效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以大数据为视角,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从剖析大数据的内涵、时代特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出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大数据”也成为当下热词之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已步入新时代,大数据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网络强国的着力点和推进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助推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校作为我国各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信息化融入到教书育人各个领域中,是新时代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职责所在。本文将从剖析大数据的内涵、时代特征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一、大数据的内涵

数据狭义上理解就是数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等得出的结果,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广义上定义就有很多种,不单是传统思维中的数字,它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

早在古埃及,人类就会通过数字来计量财富和安排日常生活;欧洲一些先进国家的人们在文艺复兴后,逐步开始使用相关数据来记录当时社会自然和任务规律。到了近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着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用传统的演绎方式来进行记录研究已不能符合社会进步的需求,这就使得数据归纳变得越来越重要。伴随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数据的重叠 造就了一个大型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是人们微观上理解的大数据。“大数据”一词由英文“Big data”翻译而来,意指“大大超过传统意义的数据,用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完全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1)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的报告中给了大数据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但他同时强调,并不是说一定要超过特定TB值得数据集才能算是大数据。”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就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的各项生产活动都深受大数据的影响而发生着各种改变。

综上,本文中所说的大数据,又称为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庞大,各式各样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二、大数据的时代特征

通过与传统数据分析做对比,不难发现,大数据具有容量大、传输快、预见性和一定教育价值的新特征,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一)巨大的存储容量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类数据产生和来源形式变得多样,数据信息量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的数据总量己经达到0.8zb,而2010与2011年的数据总量更是早前一年的50%的速率增长,分别达到了1.2zb与1.8zb,并据相关专家推测,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为50zb。庞大的信息数据需要存储空间成倍扩大,目前大数据依靠云端等一些大规模技术平台满足巨大数据的集合和共享。

(二)高速的数据传输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数据的实时应用需求更加强烈,只要连上网络就可以迅速获取信息。高速的传输使人们对数据的实时性、动态性的需求越来越清晰,使我们大大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上能得到快捷的满足。如现在许多政府部门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出“一网通”让网办像网购一样便捷。

(三)强大的预判能力

传统中数据的特点是数量少、单一和更新进度慢,人们只能对有限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缺乏延续性和更进一步推导预测。大数据的出现使得各类数据以“爆炸式”增长,“量大质高”,这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对社会各领域的科学发现的概率,让人们的各项工作分析有“数” ,研判有“方”。

(四)高效的教育价值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在启动的十大工程之一“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由此可见,教育大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它将成为强大的科学教育力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发挥教育价值,特别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能起到引领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作用。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更好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目前,各高校都在通过自媒体工具开展各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和活动,推送内容的点击量、学生留言和问卷调查等方面形成的数据,不但能检阅活动开展的实效性,还能很好的研判出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更加精准地开展符合学生“口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学生自身在学习生活中也会使用一些交友软件,如微信、微博等,表达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状况。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能进行一定的学生思想行为预测。

(2)全面了解学生学習、生活状况

目前国内数字化、智慧化校园的快速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进行更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各种视频监控设备、智能传感器、网络设备已覆盖到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位学生从进入大学大门那一刻起,这些设备就开始记录他们相关数据,如食堂消费数据、课程成绩数据、参与活动数据、借阅图书数据、上网浏览数据、上课考勤数据等。

收集、分析各类“学生大数据”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如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网络在线课程学习、借阅图书资料和饮食购物消费等情况都能从技术平台形成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消费价值观和有无异常情况,比如,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餐卡日常消费情况,如果连续两个月或三个月的餐饮消费低于某既定数字,学校相关部门会就和该同学单独联系,询问是否有家庭贫困等情况,是否需要学校资助。通过大数据的跟踪分析,高校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性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3)更好的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教育效果

大数据与共享相结合是高校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又一助力器。大学生日常上网会留下大量痕迹,尤其是有重大节日、重要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时,学生浏览的网页、关注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QQ动态等都是思政教育大数据的有效来源,通过对学生浏览网页的内容、社交平台的留言甚至是微博、微信转发内容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对这些数据的跟踪,可以帮助我们可以发现和总结大学生将日常关注的社会热点内容和所持的态度,在相关大数据技术的分析画像中,可以很好地利用数据呈现出学生的思想动向、情感世界、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就可以就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讲,高校可以从庞大的数据资料库里筛选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教育资源并进行更好的推广,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提供点,这样不但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以打破传统的时间、地域等因素,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

(二)挑战

(1)数据的维护机制不健全

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越来越重视收集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工作,但是对数据后期的整理、存储和维护方面还未做到位,这就需要加强技术投入,让有价值的数据“长存”,随时能调出来指引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可能涉及到学生隐私信息保护机制也略显不足,极易泄露,让不法分子掌握这些信息,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因此借助法律等手段制定科学完善的数据维护机制,特别是对具有隐私性的数据保护势在必行。

(2)如何筑牢思想宣传教育主阵地

大数据是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进步的产物,在这场数据洪流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国内文化和国外文化、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将不断撞击,高校青年学生思想领域将出现多元价值并存或冲突现象。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要牢牢占领数据时代思想宣传教育主阵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3)甄别有效大数据的能力不够

数据爆炸性增长是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大量的数据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工作的内容、方式更具有较高的指引作用,但同时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也会存在大量的虚假或者无意义数据,这就会增加学校的相关经费支出、教师们的工作负担,甚至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因此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队伍甄别有效数据的能力,是高校利用大数据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前提。

(4)数据搜集与个人隐私的矛盾

现代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挖掘、抓取更多信息,更加便捷、精准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数据挖掘、抓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碰个人隐私的边缘。高校常用的一些数据,如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等,在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时候,无法保证所有信息不被外泄。有些学生非常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收集和研究,可能对数据收集存在一定的敌对心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一方面,一些特殊群体学生的个人信息外泄后,如果受到外界的骚扰,很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突发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泄露的信息被不法分析利用,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如何处理好大数据利用与学生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

四、运用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一)提升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覆盖面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大数据研发计划起步较晚。2009年,美国政府就实施了大数据网络安全战略,2012年启动了2亿美元“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法国也于2013年将大数据列入国家支持的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高校作为国家发展大数据的人才培养重要阵地,首先就应率先垂范,从国家发展战略上全盘考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统筹规划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顶层设计。

当前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有效案例还不够,或者对指引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还不足,这其中与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覆盖面不够是有关系的,所以一方面高校要科学做好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的顶层设计,这其中包括人性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等使用需求,能让教师和学生自觉的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当前部分高校存在“政出多头”的信息管理问题和学生碎片化的数据管理模式还未彻底消除,无形中产生了数据资源整合不全和应用壁垒,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更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方面信息。这就需要统筹整合数据,把“大数据大思政”的共享理念贯穿于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中,努力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环境育人的“大思政网络育人”格局,打破以往一个管理学生部门一套系统的现象,要将各部门数据打通共享,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拿到数据是最全面,最完整的。

(二)建立具备大数据操作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

“大数据人才稀缺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快速开展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各高校都得到了较好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建设,但是对大数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略显不足,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可以通过辅导、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的深层次认识,主动使用大数据开展工作教学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数据发声”去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向;其次由于大数据产生快,来源广,甚至会因为周边环境发生突发情况而进行动态变化,具有不规律性发展等特点,这就需要引入计算机等专业专门人才协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時采集有效的大数据或者制定特定的数据资源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最后建立具备大数据操作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实现“专人专岗”,不但有易于对大数据中具有隐私性的信息进行合理保护,还能使工作更有延续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用大数据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筑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不同的时代都有反映这一时代特定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在这个时代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表达其软实力和巧实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能帮助青年学生更好的认清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是历史和当下、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网络是高校青年学生接受各类思想、信息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借助大数据,提升青年学生网络明辨是非能力,不为杂音噪音所惑,打造良好的网络风气,讲好“中国故事”,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阵地。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内容,创新表达形式,使其更亲民、更接地气,更具价值观黏合力,一是要利用大数据,加强对青年网络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是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根据网络搜索引擎分析学生在校园网的搜索喜好和个人习惯,打造一套学生喜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网络学习方案,这样才能掌握这块阵地的话语权和具备一定的号召力,从而筑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阵地。

(四)利用大数据完善学生舆情监测和分析

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学生通过计算机、手机了解发生在学校或社会上的快速传播,引起民众持续关注的事件,并对该事件形成各种观点、意见、态度等。当失真甚至负面的网络舆情泛滥时,会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等事件,影响校园平安稳定。因此,利用大数据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整体性监测分析。当思政工作教师发现负面舆情的出现苗头时就能快速反应,找到问题根源,通过线上公众号、qq群、微博发声回应,线下“零距离”沟通交流,及时有效化解校园内网络舆情危机。当校园网络中出现正面舆情时,也能及时发现,可以通过学校层面进行更好的推广。同时通过舆情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更精准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五)用大数据制定更合学生“口味”的思想教育教学资源

大数据应用能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重要原因是其可视化功能让人们能快速了解需求信息和学习新型知识技能。这个重要特征也将打破传统课题“说教式”单一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把“可视化”这个特征作为教学切入点,根据数据前期分析状况,以精致的图表、图形,有声的图像、动态的画面让学生自觉的接受到思想教育知识。同时还能根据数据统计、投票等评选出深受学生喜爱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点推广。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可把教育内容制作成“短小精趣”的微视频、微动画进行宣传教育,如现在很多高校就把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制作成动画进行推广,教育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革命历史知识。另外,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因材施教。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环境各不相同,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样,其身心发展特点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思想政治知识薄弱或者有异常情况的学生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个别指导。从学生层面来讲,线上学习也能更好的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对有疑问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线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获得解答。

参考文献

[1] 王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 卢正天.大数据浪潮挑战下的数据回应[J].当代教育科学,2014(20).

[3] 胡子祥,余妓.大数据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伦理挑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4] 宋元林,唐佳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征、类型及其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 周淑敏.浅谈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4.

[6] 崔海英.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

[7]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8]马相凤.大数据时代思政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数据视角下近五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状况分析——基于高频词汇分析的可视化研究”研究成果(18KS24);景德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运用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操维琦(1984- ),男,安徽安庆人,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工处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