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暴力中施暴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4-01 09:17宋沫池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中学生

宋沫池

摘 要:在中国以及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着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有些行为极其恶劣的案件已经导致了被受害者严重的身体以及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受害者在成年后也有社交障碍、抑郁症甚至反社会心理。校园暴力作为现在普遍的校园问题,不仅对学生、老师有影响,也影响了社会风气。文章以中学生校园暴力为研究,通过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案件及被欺凌学生事后心理健康、反应,进行校园暴力中施暴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

在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学时代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中学时间的转折期。在学生青春期的快速发展,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但不一定平衡,在家庭、父母、老师和身边环境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渐渐变得外向活泼,有些内向沉默。一些霸道、冲动的学生易对性格内向、害羞、怕事或者有身体缺陷的同学进行欺凌。从身体上和心灵上都是难以磨灭的摧残,对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有身体、心理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中学生校园暴力中施暴行为

中学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最快时期,极易受到家庭、学校、同学等等周边环境的影响,造成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但不一定平衡。由于每个学生生理机能的增强、心理的变化,自我意识也逐步增强。一些自我中心、没有同情心的同学容易通过多种手段调戏、玩弄其他同学,久而久之演变成校园欺凌案件。被欺凌的经历阴影极易对同时期也正在发育的同学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永久性的身体、心理的伤害。

(一)欺凌者的欺凌角色与行为

欺凌过程中所有参与的学生可分为:欺凌者、受害者、协助者、附和者、保护者、局外人。往往都是协助者协助欺凌者,拉帮结派的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压迫,同时还有附和者在旁边添油加醋的嘲讽甚至呐喊和助威。同时尽管有保护者对被欺凌者进行保护和安慰,但针对于往往是以多欺少的校园欺凌案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二)受欺凌者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由于许多学生疏于防范和管理,学生家长也没有合理的预防,许多校园暴力案件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前些年的“福建南安校园暴力事件”中,两初中女生对受害者施暴3分钟,受欺凌者被连扇几十个巴掌。在“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十几名学生拉帮结派,因为长期“看不惯”一个女生,便对她长期欺凌。在报道的新闻中,几个带头的欺凌者与协助者对一跪着的女孩进行掌掴拍打、拳打脚踢、撕扯头发和衣服,时间更是长达几十分钟,然而这还只是千千万万欺凌案件中的几个,数不尽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在你的身边。然而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远不止的身体上的伤害与痛苦,往往被欺凌者到大学甚至走向社会都深深受到校园欺凌案件的影响,害怕与陌生人接触、不再对亲人父母和老师产生信任,严重的还会造成难以治疗的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社交障碍和反社会人格心理。

二、施暴行为的产生因素

中学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最快时期,极易受到家庭、学校、同学等等周边环境的影响,造成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但不一定平衡。由于每个学生生理机能的增强、心理的变化,自我意识也逐步增强。由于政府、家庭和学校对每个学生生活、学习、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教育不当,容易对青春期情绪多变、内心转折的中学生造成不正确的引导方向。在欺凌者做出欺凌举动时也没有人进行合理的管教和监督,造成了欺凌者非常极端的行为。

(一)家庭和学校对心理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家里的众多大人宠爱集一身。过分的溺爱与放纵造成了中学生心里过分自我为中心的想法。难以以他人角度考虑,也没有同情心,为所欲为的心态加上刚刚成熟的心智与渐渐长大的身体,做事也不考虑后果,造成了校园欺凌的始作俑者。有些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在青春期这个青少年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或者忽视了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孩子的心理想病态的方向发展,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导致了校园暴力的欺凌行为。校园暴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的教育问题和监管不力。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重视应试教育的风气往往导致学校疏忽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与教育。学校往往不会开设心理课程,对于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学生来讲,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往往疏忽于管理,许多发生了校园暴力案件后,学校老师监管不力,为了维护学校声誉,没有公开惩罚学生,没有意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没有对欺凌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也无法对周围的旁观者起到警示作用。

(二)社會的漠视与法律的缺失

人们总是只关注于学生的成绩,往往容易忽视对孩子在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校园中的欺凌是学生之间的嬉戏打闹,学校也只给予口头上的教育和警告而忽视了欺凌事件对孩子身体和精神上的影响。即使校园暴力事件上升到法律层面,相关法律部门也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校园法律未出台为理由表示爱莫能助。

三、结语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有些行为极其恶劣的案件已经导致了被受害者严重的身体以及心理问题,应为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的心理容易比普通同学更加内向也更加敏感,所以在成年后会都有可能会有自卑心理和反社会倾向,更可能导致严重的抑郁症和社交困难。我们在减少校园暴力案件发生的同时,也应该帮助被欺凌者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为了防止悲剧的发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着校园暴力案件的各个因素。校园暴力案件发生的因素受到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等等多个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关注起校园暴力案件的起始,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的可能。校园暴力案件的频发,不仅深深摧残着未成年的青少年的身体与心灵健康,也时刻影响着社会风气。应该重视起校园暴力,这是不仅仅欺凌者更是被欺凌者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的责任,给中学青少年们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容,孙群露,林爱华.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2):132-136.

[2]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10).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