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心理资本现状分析

2019-04-01 06:12罗朝远
世纪桥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心理资本民办高校

罗朝远

【摘要】基于路桑斯心理资本理论基础,运用其心理资本问卷(PCQ-24)对广东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展开调研。结果显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从不同维度看,在自我效能方面表现较好,而在希望感方面表现欠佳;从性别上看,男性心理资本高于女性;从职称方面分析,职称对教师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影响;在年龄方面,教师总体心理资本水平受年龄影响不大。

【关键词】心理资本;民办高校;思政教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58-02

一、引言

“心理资本”的概念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Goldsmith)等人于1997年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其研究路径主要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展开的:其一,从理论研究路径来看,主要是关于“心理资本”的内涵及其维度的研究。目前,关于“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特质论,即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内在积极稳定的心理特质,如戈德史密斯(1997);状态论,将心理资本看成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如马丁·塞利格曼(Seligman) (2000)、路桑斯(Luthans) (2002)等;类状态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系列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积极心理要素的综合,阿沃利奥(Avolio) (2006)等人持这种观点。2007年,路桑斯等人对其早期的心理资本内涵进行了修正,认为心理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现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即在“你知道什么”和“你认识谁”的基础上,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谁”),是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超越。其二,从实证研究路径来看,主要是运用修正的心理资本量表对心理资本进行测量。大部分研究直接采取各个维度构念的成熟量表进行组合,结合具体领域及具体关注的问题对心理资本量表进行修正,并以此证实心理资本与公民行为、工作绩效、个人成就、组织认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以路桑斯的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将心理资本分为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维度,并以此编制心理资本量表。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编制

本次调研主要依据路桑斯等的心理资本问卷(PCQ-24)展开调研。但是,為了使问卷能更好的适用于高校教师,在问卷制作时,将原问卷的第3题及第5题作了修改,将“公司”修改为“学校”。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及职称的民办院校思政教师的心理资本现状,特增加了三题。因此,问卷由两个部分共27题组成。其中,第1-3题为基本信息,第4-9题用于测评自我效能维度,第10-15题用于测评希望维度,第16-21题用于测评乐观维度,第22-27题用于测评韧性维度。对第4-27题,根据李克特6点量表法,要求被试者根据对题项的认可程度由弱到强分别从1-6作出唯一回答,“1”表示非常不同意,“6”表示非常同意。得分3分及以下,表示对该题项持否定态度。得分4分及以上表示肯定态度。其中得分在1-2分之间,表示完全否定,2-3分之间表示基本否定,3-4分之间表示部分否定(或部分肯定),4-5分表示基本肯定,5-6分表示强烈肯定(其中6分表示完全肯定)。

(二)取样

对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等广东省内四所民办(独立)学院的思政教师进行随机抽样,通过问卷星在网上展开调研,从201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共采集数据64份。其中,男性32人,女性32人;40及以下57人,40以上7人;讲师及以下60人,副高4人,正高0人。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民办高校思政教师中,有许多是外聘教师及已退休的返聘教师。这部分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兼职”角色,并不能反映出民办教师心理资本水平。因此,退休返聘教师及外聘教师不在本次取样范围。

三、结果分析

(一)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心理资本的整体情况概述

通过对采集的64个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知,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总体心理资本为4.1882,处于中等水平。从不同维度看,自信(即自我效能)方面得分最高,4.3333分,希望方面得分最低,4.0286分。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反映出: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对自身还是比较自信的,并不认为自己在业务水平上会比同等层次的公办院校的思政教师差,但是,在希望感方面,大多数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都感觉不到自己在所在单位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相对而言,也就会导致工作动力不足的后果。由此可知,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对自己相对自信;另一方面,对所服务的学校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工作上的成就不报太大希望。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民办高校思政教师“人心不稳”,他们会花费较大精力寻找另外的出路,而不是把心思放在目前的工作中。这个结论与目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较大的事实是一致的。

进一步对心理资本的24个题项逐一分析发现,得分最低的三项分别为:Q10(2.95)、Q3(3.64)、Q16(3.87)。对应心理资本问卷中的内容分别是:Q10“眼前,我认为自己在工作上相当成功”;Q3“我相信自己对学校发展战略的讨论有贡献”;Q16“我通常对工作中的压力能泰然处之”。在Q10这一问题上,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得分在2-3分之间(2.95<3分,持否定态度),这就是说,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成就感方面,基本持否定态度的,基本感觉不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成功。在Q3这一问题上,得分在3-4分之间,属于部分否定(或部分肯定)态度,这表明:一方面,思政教师对学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关注,但积极性并不高,说明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在所服务院校的归宿感不强(这与前文分析结果一致,即“会花费较大精力寻找另外的出路,而不是把心思放在目前的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学校层面,学校对思政课教学重视度不够,进而也就对思政教师发展的重视度不够。在Q16方面,得分为3.87分,虽然也是在3-4分之间,由于得分已经接近4分,因此更多的表现为部分肯定的态度。尽管在民办高校中,繁重的工作量,以及根据学生评教、教学业绩考核及年度工作考核而进行的末位淘汰制度等对思政教师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基本还是能应对的。

在24个题项中,得分最高的是Q6,即“我相信自己能够向一群同事陈述信息”,得分為4.89分,在4-5分之间,属于基本肯定的态度,由于接近5分(强烈肯定),因此,肯定的程度相对比较强一些。这表明,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尽管对自己所在的平台并不太满意,但对自身还是比较自信的,即自我效能感还是比较强的。他们对自身业务水平比较自信,勇于向群体陈述信息,勇于自我展现。

(二)性别对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心理资本影响分析

从性别方面来看:一、无论是在自信、希望、乐观、韧性维度上,亦或是在总体心理资本方面,男性教师都普遍高于女性教师,而且是远高于女性教师(男教师以上各维度及总体心理资本的值分别为:4.55、4.21、4.45、4.34、4.39,女教师为:4.12、3.85、4.03、3.96、3.99);二、无论是男性教师还是女性教师,在“希望”这个维度上都表现最差(男:4.21,女:3.85),在“自信”维度上表现最佳(男:4.55,女:4.12)。此外,将男、女教师分别对24个题项逐一分析发现,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在Q10方面都表现最差,在Q6方面都表现最好。

(三)年龄、职称对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心理资本影响分析

从年龄方面来看,年龄对教师总体心理资本影响不大,但是,在具体维度方面,40以上的教师表现的更自信一些(40岁以上及以下的心理资本值分别为4.52、4.31),而40及以下的教师则希望感更强一些(40岁以上及以下的心理资本值分别为3.88、4.05)。

从职称方面来看,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无论在哪个维度上,其心理资本都远高于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心理资本值分别为:自信5.04( 4.29)、希望4.63(3.99)、乐观4.50(4.22)、韧性4.79( 4.11)(括号内为讲师及以下职称教师心理资本值)。这说明,在民办院校,副高职称对大多数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迈出去的一道坎。一旦迈出这道坎,将会更有激情和斗志,会更有信心和精力投入工作中。从本次采集的数据来看,只有4位教师具备副高职称,只占样本比例的6.25%,正高职称没有,其余都是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这跟公办院校是无法比的。

四、研究结论

(一)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一般,尽管对自身业务水平相对自信,但对其职业发展前景所抱希望感不强,普遍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难以感觉到学院给予思政课及思政教师应有的重视。因此,思政教师普遍归宿感不强,许多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机会“跳槽”,这也花费了思政教师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非教学工作中去,比如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这种“三心二意”所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十分薄弱,许多教师没时间也没兴趣从事科研工作。

(二)年龄对民办高校思政教师总体心理资本影响不大,但是在自信和希望两个维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年龄大的思政教师表现得更自信,但希望感方面却不如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在自信方面不如年龄大的教师,但在希望感方面却表现更好。这种希望感是如何产生的?由于本次调研没有相应问卷,只能推测:也许源自于自身的年龄优势,毕竟年龄越小,选择新工作的机会越大。

(三)性别、职称对教师心理资本影响比较大。一般而言,男性心理资本高于女性,无论是自信、希望,还是乐观、韧性,男性教师的表现都优于女性教师。在职称方面,职称越高,心理资本水平也越高。但是,在民办高校,副高及以上职称是比较难以获得的,这应该跟教师归宿感不强,进而科研兴趣不浓有关。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心理资本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