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2019-04-02 05:53潘涛李昕英孙钰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前庭偏头痛康复训练

潘涛 李昕英 孙钰杰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康复训练在治疗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究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 女9例;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43.68±9.06)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13例, 女10例;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4.14±8.2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氟桂利嗪联合尼麦角林进行治疗,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庭康复训练,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头眼康复训练 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后进行注视追踪, 或者将患者眼部固定进行头部运动。

1.2.2 坐位康复训练 患者坐在座位上进行坐位捡物以及坐位转换训练。

1.2.3 站立康复训练 让患者取并足站立方式或者将一脚足尖顶在另一脚足跟部位或者进行单足站立训练。

1.2.4 卧位康复训练 患者取卧位并将头部悬空, 练习鼻尖触碰膝盖[1,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①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严格按照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进行评定, 其中包括主症1项(头晕目眩)、次症5项(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汗出肢冷、头痛)、兼症19项(头蒙、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心悸、食欲下降、两目干涩、心烦健忘等)、舌苔脉象(舌质、舌苔、脉象)3个因素以及总分等共计5个评定方向[3], 分数越低表示临床症状改善较显著;②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显效: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有效: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无效: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兼症评分、舌苔脉象评分及总分分别为 (1.98±1.03)、(4.03±1.25)、(10.52±2.36)、(1.32±0.57)、(18.99±6.42)分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58±1.42)、(8.59±2.54)、(21.74±4.15)、(3.41±1.57)、(39.87±7.14) 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14例(60.87%), 有效7例(30.43%), 无效2例(8.70%), 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8例(36.36%), 有效6例(27.27%), 无效8例(36.36%), 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02,P=0.0256<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发病时大部分都曾有过偏头痛史,是引起患者反复眩晕的主要因素,病情发展反复性较大,发病时间及发作长短无显著规律,部分患者发病时会伴有严重头痛情况,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临床治疗中针对前庭性偏头痛采取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能够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是治疗速度较慢,前庭康复训练在前庭性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治疗速度,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速度,改善其不平衡以及眩晕等感觉,防止患者出现跌倒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以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4-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兼症评分、舌苔脉象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02,P=0.0256<0.05)。上述结果证实 ,前庭康复训练与传统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消除,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实施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其临床症状改善的速度,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前庭偏头痛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被忽视的“前庭觉”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