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安全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综合干预

2019-04-02 06:11刘源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源性医护人员规范

刘源

410001长沙血液中心,湖南长沙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实验、护理等工作时意外被病毒感染者(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而存在的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形[1]。一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不仅加重了医务人员身心背负的精神负担,同时亦大幅提高了医院内感染暴发风险,且随着采供血业务的增加,在采供血操作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的频率也逐渐上升,这必须引起生物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是指通过强化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行为以减少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安全事故和伤害而采取的综合性防护措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采供血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形势,本次研究对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成效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血液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职医护人员80名,男22名,女58名;年龄25~40岁,平均(37.44±1.06)岁;入职年限0~3年41名,3~5年25名,5年以上14名;科室来源:体采科42名,机采科28名,检验科10名。

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②均为研究时间段内在职医护人员。

排除标准:①研究开始前已经存在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②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

方法:以2017年1月为节点实施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因经皮损伤为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或者是操作不当所致。经黏膜损伤、破损皮肤则是因生物安全防护不到位以及安全意识不足所致,故此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如下:①强化血源性职业暴露宣教:通过微信群、QQ群、走廊展示板、宣传手册、月质量分析讲评报告等方式向所有医护人员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宣教工作,讲解后者危害性、暴露原因和环节、病毒感染类型等,促使其从主观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照质量体系文件规范操作流程。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对象集中于新进以及入职年限较短者,由培训人员采取亲身示范的方式将规范操作(正确处置医疗废弃物、正确使用生物安全防护用具等)如实教授给后者,强化其规范操作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以考核医护人员在突发情况下处置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能力。③强制规范使用生物安全防护用具:根据日常工作中可能的暴露情形选用手套(无菌手套、防护手套)、防护服/隔离衣、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者是护面屏。只有上述生物安全防护用具规范穿戴后方可上岗作业。

表1 实施前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n(%)]

观察指标:选取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工作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包括经皮损伤、经黏膜损伤、破损皮肤;工作满意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予以评估,分值标准如下: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等级资料以Z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实施前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后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28.75%降至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施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后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由85%提升至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在血站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经血传播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埃博拉病毒、人嗜血T细胞病毒、朊毒体)和其他病原体(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利氏曼原虫),使得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大幅提高[2]。近些年来媒体报道出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已经成为整个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防及控制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愈演愈烈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等[3]。但是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通过对既往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予以深入分析后发现,引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与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所以通过强化后者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成为预防及控制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手段。基于医护人员职业行为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干预措施针对性更强,取得的预防及控制效果也越发理想。

本次研究中80名医护人员在接受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此前的28.75%降低至10%,工作满意度则由85%提升至95%,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知,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在此次研究中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不仅大幅降低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还使得后者工作满意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凸显出了基于医护人员职业行为而实施的强化血源性职业暴露宣教、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强制规范使用生物安全防护用具的有效性。但是,本次研究亦指出,除了上述干预措施外,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及医疗锐器管理标准、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与监测制度、推广实施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尚需要医学界及临床为之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血站医护人员实施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可大幅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表2 实施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n(%)]

猜你喜欢
血源性医护人员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