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玉雕炉瓶技艺与传承

2019-04-02 09:26吴俊明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器皿海派玉雕

吴俊明

炉瓶器皿件是玉雕作品之尊。玉器种类很多,有摆件、挂件、手把件等等,炉瓶器皿是难度最大、最费时间、最费工艺,气势弘大的一种玉器件。纵古观今,高质量的玉雕炉瓶器皿作品无一不是材料、设计、制作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在玉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地区为中心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源起于十九世纪初,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形成过程。其中海派风格的炉瓶器皿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在中国玉雕行业中享有盛誉。三脚香炉、四喜炉、五亭炉、调色器、天鸡瓶、端炉、羊尊、犀牛尊、百佛炉等都是海派玉雕久负盛名的代表作品。

现结合本人从事玉雕炉瓶器皿件创作、设计、制作的实践,作几点浅析:

一、玉雕炉瓶雕刻的技术特点

玉雕炉瓶器皿主要以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作为灵感来源,借鉴青铜器中鼎、炉、薰、豆、盘、爵的造型,以及远古时期的石器、彩陶形状,稍作变化而来。这些器皿,原件均系先祖们用来祭祀天、地、东西南北中各方神灵的礼器,含意吉祥厚重。

海派玉雕炉瓶器中的仿古作品,特点是结合玉石本身的特性和使用观赏习惯,让冷冰冰的青铜器化为温暖的玉器,可玩可赏,可亲可近。炉瓶器皿的制作工序有繁有简,但总体而言,其流程都离不开选料、图形设计、玉料剖切成型、纹饰加工、器皿掏膛、抛光和穿孔等近十余道工序。

第一、材质最优化和价值最大化

在制作中,首先一定要慎重选料,观察材料的形状、体积、颜色及其内部的各种瑕疵,也就是行内所说的“相玉”。创作时去“脏”留“俏”,便能使作品更加出彩,“生动”起来,以达应料制宜之精神。笔者曾创作过一件糖白玉《龙瓶》作品。初见此玉,其糖色深厚,巧色分明,当时为设计怎样的作品禁不住怦然心动,感叹于它的材质细腻、温润,体量硕大、无瑕疵无裂纹。又好又大的玉石材料现在十分难觅,必须在对材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尽可能撑足材料,物尽其用,将材料最精华的部分呈现在作品正面。在创作、设计、制作白玉《龙瓶》之时,既要考虑撑足其原材料,又要运用上好的天然糖色,使巧色惟妙惟肖地体现在作品的正面。将白玉的白色设计为主题瓶及祥云,而天然糖色则设计成双龙戏珠,为了使糖色和白色巧得更干净利落,构思过程煞费心思,几易其稿,将瓶盖龙向瓶身延伸,改变原先龙爪的伸展方向,上下龙遥相呼应,整体布局合理,严谨,充满谐趣。这样既可以使材料的特点得以发挥,又能赋予作品最大的价值。

第二、因材施艺

炉瓶器皿的制作对工艺的要求也很高,主要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不同的技艺,浮雕中又辅之以扎实的阴刻、阳刻、线刻等工艺技巧。正如《诗经·淇澳》所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游刃有余地使用工具,尤其是在运用斩、压、顶、掏、勾、顺等各种雕刻技法时,要做到“一刀定型、掏壁见影”。非一体成型的器皿,还要看各部分是否做的活动自如、严丝合缝,协调得体,有的还具有使用功能:合格的炉瓶器皿,器壁应该厚薄均匀得当,膛内不留死角。整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上下一致,前后一致。极为考验人的技艺。笔者在制作翡翠《八角炉》时,就运用了“一刀定型,掏壁见影”等技艺。器件呈八角形,整体为多个大小不一的梯形块面组成,八面相等对称,侈口,束颈,宽腹,高圈足,颈部四侧附龙形耳衔环,自口沿及于下腹,口含香草,栩栩如生。另四侧腹饰龙纹,繁简有序。盖顶有蟠飞龙手把,炉口八面能盖,紧密如一。内膛形状与外形一致,膛壁薄而均匀。整体造型搭配巧妙,块面线条挺拔流畅,工艺精湛,古朴浑厚,庄重大气,可谓上海玉雕器皿件的经典之作。

二、玉雕炉瓶雕刻的艺术性

在诸多玉器品类中,炉瓶器皿是最富有生活意趣的一种。它既能呈现生活的美好,又能在器物之外展现更多的文化韵味。

我认为必须坚持在数千年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寻找灵感;另一方面要认真地深入生活,捕捉时代灵感,对于所创作的作品要在造型艺术、展现风格上进行大胆创新与探索。每一款作品都力争在制作过程中打破传统模式,在结构、造型、线条上提炼出现代元素,使远古时代青铜器皿的古朴、稳重、严谨与玉石的温润、细腻、柔美融为一体,从而使作品“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

黄玉《爵杯》便是一件完美体现“传统而不唯旧”理念的代表作。它是由整块黄玉在仿青铜器的基础上,结合玉质特点,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既有青铜器的浑厚稳重,又有玉石的细腻滋润。作品前有流,后有长尾,平顶二柱在口沿与流链接,圆形鼓腹,国底,三扁棱形锥足,充分体现了上海炉瓶器皿设计的特色与风采。

玉器皿在商周时就有,由于玉料要求高,琢制难度大,隋唐以前一直较为少见,宋元时期数量有所增加。及至明代,器皿件才陆续出现。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均达到鼎盛,可谓品种繁多、雕琢细致,古色古香,富有情趣。

2010年世博会期间,笔者曾创作一件白玉《佛炉》作品,它的构思与工艺涉及美学、史学、佛学、几何学和建筑学的原理,作品以传统的佛塔为题材并结合了炉的基本造型,腹正面两侧都塑有佛像,下边圈莲花花瓣,炉盖上段雕琢莲花,四面圈环,以宝葫芦为装饰,使作品有了一种新的玉雕语言,一种艺术上、心灵上的震撼力。

不仅如此,本人创作的器皿的纹饰也大量借鉴古代传统造型纹饰,借鉴古玉礼器的形制和图案加以变化,讲究造型的线条美,线的曲直张驰有力,给人以无穷的动态美感。

三、玉雕炉瓶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玉石原材料的稀缺和价格的居高不下,玉雕炉瓶器皿的收藏价值和稀缺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玉雕市场和收藏潮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玉雕炉瓶器皿件正在向小型化、文房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文房四宝造型的器皿件在市场上增多,器物的造型也比之前更當代化,原本在橱窗、家具柜中展示的场景转换到了书桌、案台之上。贴近生活、可使用的炉瓶器皿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是一种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性与思想性的结合。

玉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在实践中密切关注现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方向,并结合现代审美情趣和表现方式加以创新应用。在创作玉雕炉瓶器皿件的时候,更要考虑到“线条化”和“生活化”,使人们在生活中有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玉雕炉瓶器皿较之别的玉雕品类制作风险更大,制作周期更长,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投入与回报很多时候也不成正比。这些都是玉雕炉瓶器皿件制作的难处,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涉足此类玉器制作的原因。正因为其在技艺上难以雕制,所以数量相对也要稀少一些。大凡有所成就,多是艺术的充分体现,是技术的高超发挥,是玉雕师呕心沥血的杰作。

作为海派玉雕炉瓶器皿制作的传人,我们应当在系统继承海派玉雕制作技法精髓的基础上,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更要认识到炉瓶器皿件制作目前面临的挑战。炉瓶器皿品种繁杂,要在千变万化的造型中,找到规律、抓住要点,不断突破创新,才能使海派玉雕炉瓶器皿件在独特性、传承性、创新性、时代性上通过艺术的表现、时代的美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达到更加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境界。

猜你喜欢
器皿海派玉雕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满盈者,不损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