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9-04-02 07:59康月花康萍
人人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价值分析PDCA循环

康月花 康萍

【关键词】PDCA循环;急诊护理质量;价值分析

医院抢救病重病危的患者的关键科室便是急诊科,这种科类包含患者的病症情况复杂以及病症种类多等特征。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质量管理学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对所有的管理活动都适用,通过采用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的质量水平和效益。本次研究探讨了引入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到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当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的急诊科共有40名女性护理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师,13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11名护士;12名为本科学历,16名为专科学历,12名为中专学历;护理人员的年龄区间为19~36岁,护理人员年龄的平均数为27.58岁。本院在2014年10月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并将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急诊科。本院在2014年2月选择了150名具有可比性的急诊患者,在2014年10月再次选择150名具有可比性的急诊患者,两组男女患者均有75名,其中,软组织受损、心肌梗死、骨折、急腹症以及脑卒中的患者均有20名,发热和腹泻的患者均有25名。在施行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之前选择的150名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6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数为39.75岁;在施行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之后选择的150名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67岁,患者年龄的平均数为41 37岁。在施行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p):急诊科的人员组成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小组,分析护理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探讨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征和患者的相关需求,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计划和考核标准。使急诊科的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对拟定的相应计划和标准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最终确定。通过管理小组的人员妥善安排。

1.2.2 执行阶段(D):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小组的成员对PDCA循环理论的知识进行学习。将为患者提供整体全面护理作为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目标,强化安全护理的观念。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熟稔护理管理的每一项评价标准,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依据标准进行操作。监督并抽查管理小组的护理质量,确立相关激励措施,赏罚分明。

1.2.3 檢查阶段(C):检查每个阶段的施行情况,并评价阶段实施情况的效果。质量管理小组的人员要检查急诊科室的每项护理工作,确保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避免问题蔓延造成严重的后果。

1.2.4 调整阶段(A):总结计划、执行和检查三个阶段的情况,定期分析护理质量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的目标,。探讨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其解决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的质量水平。在这个阶段,总结护理的相关经验和不足,能够为下一个循环积累经验,有利于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1.3 医学临床观察标准使用本院自行拟定的量表,分别要求选择的150名患者评价本院在引入并实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前后的无菌物品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和医患执行率,抽查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标准通过实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护理之后,无菌物品的合格率、护理消毒隔离的合格率以及医患执行率相比实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护理之前,均有所提升,实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循环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引入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之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升,且无菌物品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和医患执行率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四个阶段紧密结合,保持循环,能够及时发现(下接第73页)

猜你喜欢
价值分析PDCA循环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PDCA循环应用于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