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019-04-02 06:25申彩红张艳霞汤红娜田雯
活力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村改革乡村文化三农

申彩红 张艳霞 汤红娜 田雯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已经迈向了一个新时代。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产业活力、建设乡村宜居生态、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推动形成乡城融合发展格局成为破解当前我国发展瓶颈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文章分析保定市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城镇化:农村改革:乡村文化

河北省保定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农业产业占比过高、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保定市T业化、城镇化进程。如何更好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产业活力、建设乡村宜居生态、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推动形成乡城融合发展格局成为破解当前农村发展瓶颈的重大而紧迫课题。

一、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业农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表现极为突出: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化趋势没有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业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不畅,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等。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可流动资源或要素会加速流向城市,流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更具集聚力的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人口结构失衡

城镇化、工业化促使大量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居住,农村居住人口迅速减少并出现村庄“空心化”、从业人口“老龄化”,现有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偏低,加之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滞后,缺乏对现代技能型农业劳动力的培训。总之,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等诸多方面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充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二)农村产业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

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增值困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缺乏科学的区域布局,优势特色农产品未形成规模效益。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信息等服务滞后,很难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的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缺位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差距明显,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基础设施退化,公共服务质量难以尽如人意。一些地方学校撤并致使很多家庭迁至乡镇、县城,加速了人口流失;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严峻;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相对短缺,许多乡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活动设施、活动内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不能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抑制了农民消费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农村传统文化衰落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乡风民俗、农耕文化、村街建筑文化、庭院居住文化、饮食文化等。受多元思潮和商品经济冲击,乡村传统文化影响力日渐萎缩,随着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坚守传承乡村文化技艺的人才流失严重,有些历史文化遗存缺乏保护,甚至被损坏、遗弃。

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乡村发展是乡村人口减少、居民点规模收缩、农户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过程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乡村人口将持续性减少。如保定市2014年-2017年四年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提高了7.5%,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总量下降趋势稳定。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提高,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农户们不再集聚在一起,现存的许多白然村将会收缩为小型专业户居民点,部分村庄会演变为较大的居民点,城乡差别更多表现为一种自然的和景观上的差别。农村人口减少、村庄和专业农户收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是符合城乡人口布局自然演化规律的。

(二)乡村发展是农村社会分工深化、农业区域专业化、农户中产化的过程

随着城市经济规模扩大和就业转移,农户平均土地经营面积将进一步扩大,生产主体逐步由一般农户替代为专业农户,使他们的生产活动可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同地区自然禀赋差异及规模经济差异将直接表现为农业地域分工专业化,这既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益,也促进了农业经营组织机制和农村社会结构变革,机械化、科学化、现代化等特征使农业越来越成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农业的产业不可替代性、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社会分工深化使专业化农业人口收入稳定上升,进入社会中产阶层。

(三)乡村发展水平更多依赖城市均衡布局,农户不断扩大分享农业产业链收入

发达国家乡村发展的经验显示:距离中小城市30分钟路程以内的农村地域,反映农业农村活力的各类指标都偏优,每1200平方公里内至少一座城市会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专业农户距离城市较近,有利于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产业效率效益提升,能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向农业集聚,所以城市的均衡布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发展水平。同时,乡村发展必将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户或农场主除取得农场收入外,还会取得农场外收入(主要指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等环节的二、三产业收入),农户收入渠道扩展,收入水平提高。

(四)土地对农业农村进步贡献率下降,现代农业比传统小农经济更具环境友好性质

纵观近百年来农业生产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土地和劳动的贡献率则趋于减小,2017年全国粮食生产总量比1978年增长了一倍多,农业生产率的巨大提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经营组织的改善,土地对农业农村进步贡献率则明显下降。农业经营组织规模增大可以降低生态农业的成本。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规模化生产的农户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要载体,新生态化农业循环单元业比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更具有环境友好性质。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

(一)乡村振兴必须走大农户之路,提高土地集约程度,扩大农户生产规模

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乡村振兴必须走强农业之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园区,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围绕对接京津市场消费新需求,服务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全面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在京津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强化园区发展动能,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水平、科技含量、规模档次、整合能力、品牌效应和管理水平。

保定市通过复制推广“太行山第壹驿站”成功模式,针对贫困地区精准施策,谋划新建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可覆盖面积7.5万亩,带动农户近7万户。通过调结构、强产业、谋创新,实现农业产值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发挥农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压舱石”作用。

(三)乡村振兴必须走疏农村多城镇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全要素城乡间合理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实现了非农化和向城市的转移,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非农化和向城市的转移并不彻底。实施乡村振兴必须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符合“三农”发展阶段转换要求的政策体系。

(四)乡村振兴必须走兴文化之路,传承农耕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中国的乡村文化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重构乡村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共识,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没,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发挥农村民俗、乡规民约对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农村改革乡村文化三农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深化农业改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农村改革视野下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