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04-02 06:25何艳宏
活力 2019年4期

何艳宏

【摘要】本文主要主旨在于全面解剖贫困治理的方法和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从参加全面脱贫的主体入手,如何提高参加脱贫攻坚主体的自身能力作为治理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主动积极探究在多元化联合的机制、体质创新道路,新常态下脱贫攻坚行動是脱贫攻坚行动参加主体的生动力的发展坏人形成的重要内容。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介入是贫困治理的主要依靠。

【关键词】主体视角:脱贫攻坚行动:共同治理

在中共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把“扶贫攻坚”变为“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该目标指出“贫困县脱下帽子,解决地域性整体贫困,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在2015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想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在于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找准路径,构建好的机制体制,在精准实施脱贫政策上要出有效的措施、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上下真功夫、在精准政策落地要见效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国家和党的坚定决心,还是贫困地区“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最主要的政治责任、发展机遇,更是贫困群众的最大日常生活事项工程。但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状况,需要分析、探究、总结问题,提出新的对策。

一、经验

(一)创新脱贫攻坚工作驱策机制,提高帮扶人员作用

在贫困地区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村、镇、县3级扶贫工作机制,提高驻村干部的政治待遇、资金待遇,对扶贫工作参与主体进行向上鼓励;由本县书记、组织部长组织联席会议,对驻村干部进行常规监督考察、每个月定期督查通报、每3个月考核,考核所得结果和干部提拔任用和分配资金结合,充分激发参与全面脱贫主体、基层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确保帮扶政策显效。

(二)对症下药,改进产业脱贫模式

全国各地贫困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改进产业脱贫模式,协助贫困摘掉贫困帽子,依靠老龙头产业与主导产业,通过改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渠道,完成了脱贫攻坚与主导产业发展的共赢。

(三)充分提高金融扶贫力度,实现贫困户和企业共赢

把财政扶贫资金变为贫困户的共同基金发行的次级证券,投资到愿意、财力雄厚、能够帮助贫困户脱掉帽子、资金运作正常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型种植畜牧户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每年按照一定的年分红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益的水平。

(四)确保扶贫模式在健康环境下实施,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因为疾病带来的贫困已经成为导致内蒙古贫困户贫困的原因,该原因占比例高达43.26%。为了降低这一比例,各贫困地区应主动积极创造扶贫模式的健康环境,加大贫困户报销通道,提高报销比例,抑制贫困户最大支出水平。现如今,各乡镇地区已经实行的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政府大病扶持资金等多样救助协同作用的医疗救助方式,各种救助模式协同作用,能够确保贫困户自己支出的医疗费用控制在总费用的11.12%内,或者自付总金额不超规定标准。

二、存在不足之处

(一)动态调节困难,精准辨别贫困户较难

现在,内蒙古大多贫困户地区对贫困户的辨别制度比较完备,透亮度比较高,主要通过采用剔除机制,但是由于对贫困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真实信息甄别难度大,有时会出现遗漏特殊情况的贫困户。但又由于动态调节争执较多,精准扶贫还是一个较大问题。

(二)“低保线”和“贫困线”倒悬,缺乏合理性

国家“贫困线”低于“低保线”,缺少逻辑,低保指的是公民最低生活保证,所以低保户一定是贫困户,但是现在的低保线现状是高于贫困线,导致贫困户在脱贫后还处于达不到低保水平经济收入的情况。

(三)某些贫困人群发展能力不足,出现“争当贫困户”现象

某些贫困户其自身的发展能力不足,出现“在家坐等着上级领导送小康”的现象。近几年来,随着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一些贫困地区出现“争当贫困户”现象不利精准扶贫的推进,滋长好逸恶劳等负面风气。

三、对策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动态、精准、灵活辨别贫困户

完备社保制度,采取两线合一制度,对经济收入标准低于“贫困线”水平的贫困户,增加养老保险资金输入,对于60周岁以上的老年贫困群体提供养老金保障,对于残疾、精神疾病患者和因灾难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由低保金兜底。

(二)加大贫困户监察力度,创造精神扶贫有效策略

提高贫困户群众参加积极性,从源头上杜绝因其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好逸恶劳等自行加入贫困群体中的人,确保精准扶贫的公平性、透明性;对于此类群体应增加精神扶持教育,给予其教育宣讲,使其纠正错误的观念,并且依靠产业的带动,协助此类群体走向正轨,从而实现精准脱贫,保证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实施“政府协助加子女赡养”的养老扶贫方式

政府协助和子女赡养的结合模式,有利于保证贫困老年群体在稳固脱贫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此类贫困户的幸福指数。政府可实行相应的激励策略,例如理财型人身保险等,激发子女参加兴趣,制定相应法律规章制度,约束子女行为等。

总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要讲究政治、还要讲究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成效。只有如此,才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