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隐性债务:开源节流,打破“兜底”幻觉

2019-04-03 04:48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幻觉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化解考验各地主政官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部分地区公布的债务化解方案发现,各地偿债意愿普遍较强,强调将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防止债务逾期无法偿还造成的财政金融风险。此外,各地均制定了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其中多数计划用3至5年时间逐步削减隐性债务规模。

以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为例,当地制定了债务化解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2018年化解14.5%,2019年化解9%,2020年化解13.5%,2021年化解5.5%,2022年化解7%。预计到2022年,华龙区债务率将从现在的193%降至77%。

从偿债资金看,各地一般通过安排当年的财政资金直接偿债,筹集资金方式主要有土地增减挂钩获得资金、国有资产处置、国有土地出让等。

業内人士分析,财政性资金仍是化解隐性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土地出让资金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此外,企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的方式来偿还债务。实在无法偿还债务,则可以对债务单位进行破产重组,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清算偿债。

城投转型,则是多地化解隐性债务的重点,原平台公司政府债务转化为企业债务、限制平台公司数量、公益性资产移交政府管理等均成为城投转型的落地措施。

除开源外,各地政府也积极“节流”,压缩对财政支出。

中部某市狱警系统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由于当地财政压力较大,该市监狱系统已经数年未公开招考工作人员,导致工作人员老龄化和年轻人才饥渴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他们不得不采用“让新来的大学生就任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应对。

能否打破“兜底”幻觉

有观点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可以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解决一部分问题。新一轮债务清算会以债务置换的方式来解决吗?

2017年底,《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就已明确,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我觉得,真要解决县级财政运转问题,需要10年左右。地方不救助不等于不帮助,我是这样理解的。”A县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更多的观点则认为,隐性债务不存在二次政府债券置换的可能性。

华创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再次债务置换具有极强的道德风险,也与“打消中央买单幻觉”的政策相违背。从现实约束来看,债务置换意味着将隐性债务认定为地方政府债务,这将使得政府部门债务负债率超过欧盟60%的警戒线。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杜宁轶介绍,截至2014年底,被认定为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5.4万亿元,2015年财政部已经推行过一轮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置换,该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完成。“这样的债务置换, 在一定的时间内, 可以使得原本处于表外的隐性债务上表,变得透明,并化解了偿债风险。但这一方法从长远来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即地方政府在其支出需求与融资能力之间的缺口问题。”

猜你喜欢
幻觉隐性债务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远方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春天的幻觉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